科研系列文章四:基础奠定:观察分析科研必备
2016-11-27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科研系列文章四:基础奠定:观察分析科研必备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观察分有意观察、无意观察;简单观察,深度观察等多种方式。体育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离不开观察分析的习惯与能力。因为,它既是选题定题的关键,也是科研能否成功的重要基础。但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深入分析观察到的资料,观察又如何与科研关联起来,以及如何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确定观察内容,明确观察范围
采用观察法进行体育科学研究较为常见,观察内容的确定要有一定的依据,具体观察事先确定的内容时要把握几个关键点,分述如下:
(一)确定观察内容的依据
从事体育科学研究观察什么,这与研究的范围有很大的关系,假如要研究教学问题,其观察内容就确定在体育课堂上的教学要素上,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不同,确定重点要观察的范围。例如,对于教学示范的研究者而言,其观察范围,圈定在体育课堂,具体观察内容,就要以体育课上的各种形式的示范为主。在示范对象上,既要观察教师示范,还要观察有没有学生示范;在示范方式上,既要观察常规的师生示范,还要观察有没有多媒体方式呈现的示范;在示范效果上,既要观察效果明显的示范,分析好在哪里,还要观察效果不明显的示范,分析究竟是哪里存在问题。确定观察内容的主要依据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研究兴趣。研究者对哪个方面感兴趣,就可以把目光指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上。例如,研究者对大课间的研究感兴趣,其对大课间的观察时间就要多一些(如每天观察),观察的程度就要深一些(如观察学生参与时的表情),观察的内容就要广一些(如查阅大课间的文本规划、组织方式、活动效果、后续效应等)。
2.研究需要。依据研究的需要去确定观察内容,就研究者而言,就不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了,或许是本校的学校体育发展需要,或许是某一课题研究的需要,也或许是国家比较重视且重点要开展的活动的需要等。无论是依据哪个方面,确定好观察内容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二)观察内容的关键把握
从体育科研的角度,观察要研究的内容时需要充分把握全面、具体、深入和准确等几个关键。
所谓全面,就是一旦观察内容(或观察的范围)确定以后,就要有一个全局观,系统梳理观察内容直接与间接关联的所有方面,明确好范围的观察内容越全面越能体现出研究的广度,即达到对某一研究问题的系统把握。
所谓具体,就是观察的内容要清晰明了,如就大课间的研究观察而言,究竟要观察大课间的哪些内容,假如观察活动项目时,要具体观察整个大课间学生都参与了哪些活动项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活动项目有什么区分等;假如要观察大课间活动时间,要具体到从下课铃声响起到大课间活动结束再到上课铃声响起的一个完整的时间内,学生真正用于活动的时间是多少等。
所谓深入,就是观察的要仔细和有层次,也就是说,要细致地做好层层观察。假如观察学生参与大课间的活动情况,我们就要分层逐级观察,先观察学生都参与的什么活动,在活动中哪些学生表现积极主动,哪些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再进而观察那些消极被动的学生的具体表现,是偷懒少做,还是干脆不做;再接下来观察偷懒或不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技术动作没有掌握因不会而偷懒,还是对规定的活动内容不感兴趣,想试图参与其他项目的活动。这样的较为深入的观察能够尽可能地发掘到问题并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
所谓准确,是指观察工作要做到认真、精准,不可用“大概”、“差不多”或“基本上”来判断观察到的内容。例如,当观察学生有多少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有多少消极被动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说大部分学生都积极主动,少部分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而是要具体到量化判断。从研究的角度去观察,有时需要我们将有着不同表现的具体人数区分开来。假如观察某一个班级在大课间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时,可以看一看、数一数究竟有多少个学生在练,在好好练,有多少学生不练,不好好练。
只有这样,我们的判断才是准确的。假如我们不是在做研究,而是履行一项工作检查,就可以用定性的方式表达观察到的大致情况。总之,把握好观察内容时的几个关键,就能够尽可能地把握住观察结果的详尽且为研究做好充分的积累。
二、选择观察方式,把握观察时机
观察内容确定以后要想达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就要选择有效的观察方法,尤其要把握好观察的时机。那么,哪些方法更适宜,应该如何把握时机呢?下面从观察方法分类与观察时机把握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观察方式类别与分析
无论是观察体育课堂还是其他时段的体育活动,要从研究的角度实施观察。
1.观察的角度。就观察的角度来看,有单一角度观察,有多角度同时或依次观察。例如,观察大课间的时候,可以就大课间的内容切入,观察大课间活动内容安排是否合理;也可以从内容、时间、活动形式、参与对象等多个角度同时观察,了解大课间存在的问题。
2.观察的广度。就观察的广度来看,有局部观察,有整体观察。例如,依然是观察大课间,可以观察某一个班级甚至是几个学生的大课间参与情况,也可以观察全年级或全校大课间的活动。
3.观察的深度。就观察的深度来看,有表面现象的观察,有本质特征的观察,即观察的程度深浅不一。还以观察大课间为例,通过粗略地观察,只能发现一些表面现象。例如,学生在参与大课间活动时积极性表现不一,有大约一半的学生站多动少,究其原因,仅仅粗略观察是难以了解其根本原因的。假如能够进一步深入观察,了解他们是因为运动项目不喜爱,还是活动方式受约束而致,往往可以找到最根本的问题。
4.观察的量。就观察的量度来看,有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种量度方式,定量观察一般都要事先编制观察量表。例如,在观察大课间的时候,定性观察多通过主观判断做出效果好与差、质量高与低、形式多与少的简单判断,而当采取定量的方式进行观察时,往往是采取量化的方式评判大课间,如评判效果,可能就会通过观察量表记录观察到的一切,活动内容是几项,积极参与的大约占百分之多少,有效活动时间是多少分钟等,均采用数字记录效果的方式,做出客观的评判。
除此之外,还有一次性观察和多次重复性观察,单人独立观察和多人集体观察等方式。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自己的习惯,灵活把握观察方式,其前提是要考虑最有效、最简便、最客观的方式实施观察活动。
(二)观察时机把握的策略
进行体育科研工作,如果能够做到时时处处观察较为理想,但并非所有的研究者都能把握住这一点。有的甚至“身临其境”了还未体现出观察的意识和行为。该如何巧妙地把握观察时机?
1.把握日常工作中的良好观察时机尤为重要。因为很多时候,研究者也都在常规的工作状态之中,不放弃工作中的任何一个观察机会,就能积累丰富的一手观察资料。例如,很多体育教师每天都要至少上两三节体育课,对常态课上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就能够全面而深入地把握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真实情况。对于要致力于学生体育学习研究者而言,这样的日常工作观察不容忽视。每日的大课间、课余训练等的观察也同样能够积累丰富的研究资料。
2.抓住特殊活动的观察机会进行实时观察,也将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例如,每两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如果能够现场观摩,可以在这一活动中观察到不同省份的优质课教学经验,积累优质课教学特点,归纳其规律所在。因此,这一活动类型的观察也要引起重视。还有就是地方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如本省或本区县举办的阳光体育推进会、借助推进会安排一些展示活动,认真观察该类活动,也能为要从事的研究工作积累信息。
除此之外,还可以主动寻找其他的观察机会,例如,主动在课余时间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积极参与常规教研活动,假如是实践性强的教研活动,就能够在日常教研中观察一些研究信息,如观察教研活动中每一位教师的参与情况,观察教研活动内容、方式等对教研效果的影响。总之,时时处处都可找到观察的时机,关键在于,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观察。
三、分析观察信息,做到精准关联
体育科研的观察与平日的观察有着一定的区别,因为目的不同,出发点不一,观察到的结果自然就会有所区分。科研中的观察与分析密不可分,如何才能做到通过分析观察结果做到与研究内容精准关联呢?
(一)分析观察信息的方法
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往往都是零散的,要想使其为科研所用,需要加工整理,并做深入全面的分析。其方法步骤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1.做好归纳统计和整理工作。从科研的角度观察到的信息,多为文字,也有图表或影像材料,需要进行初步加工。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通过观察收集到的信息的作用,需要把这些信息分类归纳,如可以按观察信息的呈现方式分为文字类、图像类、表格类、影像类等;也可以按观察内容分为教学行为类、学习行为类、场地器材类等类别。然后,再把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包括种类、特性、数量等方面。再按其观察信息的重要程度将其排列,划分出最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层次;也可采取三级分法,如重要、一般、不重要三类观察信息。还可以按照经验与问题对其进行区分,哪些属于经验类的,哪些属于问题类的,在归纳整理阶段做好区分等,这都有利于更好地将观察信息用于研究成果之中。
2.全面而系统地分析观察信息。因为,我们可以从分析观察信息的过程中,找到研究的新的切入点,或甚至找到问题的根源或发现新的问题等。对观察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无外乎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全,尽可能地不遗漏观察到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也无论是经验还是问题等。
二是深,对观察信息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如观察到学生练习中偷懒现象,就要有一连串的分析,从是什么(偷懒现象),到做什么(偷懒形式),为什么(偷懒根源),再到怎么办(避免偷懒)等。观察信息通过分析有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也有可能通过分析判断出观察到的信息是一种假象。因此,深入分析必不可少。
三是细,常言说,细节决定成败,要分析细,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观察的时候就做到了精细。如果在观察的时候十分注重细节,那么分析的时候也能够细致入微。例如,当教师表扬某一学生的时候,看学生们都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如果我们能够观察到有些学生露出了为同伴祝贺的表情,有学生看上去好不服气或不屑一顾,还有的学生甚至显现出嫉妒恨的神情,分析的时候就自然能够细化到学生的心理反应和品格修养。总之,分析观察信息,全、深、细需要认真把握。
(二)把握精准关联的策略
所谓精准关联,主要是将观察所获得的信息与自身从事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和尽可能准确地关联起来。有些人在研究中,观察是观察,结果是结果,结论是结论,似乎观察与研究结果、结论关系不大,实际上并非如此。观察是一种常见的研究行为方式,观察法也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往往通过观察能够获取到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如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的时候,多以现场观察为其主要方式获取重要研究资料。研究体育教学的时候,离开了观察也难以使研究结果变得更为可靠。这就说明,观察信息一定是能够为其研究发挥重要作用的。那么,如何很好地利用观察到的信息,需要把握将二者精准关联的策略。
第一,把握观察信息与研究题目的关联,这是最首要考虑的关联角度。例如,“体育课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研究”,通过体育课堂的观察,我们或许观察到了诸多学习行为,有好的,也有不良的,那么,观察到的哪些不良学习行为的表现、分类、特征等都是能够与题目关联的具体内容。例如,我们只是通过观察,而没有明确区分出哪些是不良行为,其观察结果就很难与题目精准关联起来。这一现象,是观察不精细所致。假如,观察到了很多不良学习行为,但是未能对其做进一步归纳,未能梳理出不良行为的显著特征,更没有思考不良学习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观察信息与题目的关联也不够充分,这种现象是归纳整理分析信息不到位所致。
第二,把握观察信息与正文的关联,在大数据时代,很多研究都要用数据说话,只有这样才显示更为客观和具有说服力。观察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一样可以在正文中需要的地方进行呈现,例如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各种练习,包括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时间、练习的态度,以及练习的效果等。通过一些数据,如练习密度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指标,显得说服力较强,这样就避免了过去常采用的定性判断的方式,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过去我们用“练习密度较小”的表述方式,就很难区分小到什么程度,假如我们用测得练习密度数据为18%来反映练习密度大小的时候说服力马上提升。因此,观察信息与研究结果息息相关,要能够充分把握住其关联点和关联方式,体现出观察的价值
第三,把握观察信息与结论的关联,很多研究在结论部分就可以体现出观察的结果,这也是用事实提升研究结论重要程度的必不可少的方式。例如,我们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进行研究时,已经从课堂中观察到了一些良好的和不良的学习行为,而且,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表现,已经养成有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学习者,其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也往往是良好的学习行为,反之亦然。这一观察结果,实际上就已经做到了首次与习惯的关联,这种关联,进一步将其作为结论进行归纳,实际上就体现出了观察结果与研究结论的关联。基于此,研究结论中就可以呈现: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具有差异性,这不仅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关,还与学生的锻炼习惯有关,具有良好锻炼习惯的学习者往往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不良学习行为表现者往往尚未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之,关联是必要的,只有做到精准关联方能充分体现出观察的价值和意义。
四、养成观察习惯,破解科研难题
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养成一定的观察习惯十分必要,不仅可以破解科研选题之难,而且还能够有助于使研究更加深入,那么是否养成了观察习惯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以及养成良好观察习惯的策略何在呢?
(一)有无观察习惯之区分
观察的难题在于“精确选择研究题目”,选题之难,难在问题意识的缺乏,而问题意识又来源于对问题的捕捉能力,是否具有这种能力,与平时是否善于观察以及是否已经养成了观察的习惯息息相关。有观察习惯的教师,往往眼前的一些事情都会从研究的角度去观看,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尤其是在教学中,学生练习时,他总会认真观察哪些学生在按照教师的要求或自主练习,哪些学生有偷懒现象。对于在练习中偷懒或一直不练习的学生,善于观察的教师能够进一步观察分析,这类学生究竟都是在做什么,还能初步了解偷懒的原因。而没有观察习惯的教师,或许根本没有关注到学生都是怎么练的,有没有偷懒的学生,是如何偷懒的更一无所知。这种差异,主要是教师是否养成了观察习惯的差异。
(二)养成观察习惯之策略
1.观察意识的建立。观察意识的建立十分必要,具有观察意识是能够养成观察习惯的前提。意识,是人类大脑的一切活动及结果,即作为具有自觉性的思维。意识原意为精神活动。意,既是自我的意思。识,就是认知、认识。建立观察意识有助于大脑对视觉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有意加工,组织排序,系统认知。
例如,同样是参与一项教研活动,观察意识比较突出者,会对整个教研活动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包括组织者的组织方式,参与者的参与意识、态度、效果等都将一览无余;而观察意识比较淡薄者,或许在被动参与,难以获取更多的学习和研究的信息。
2.观察行为的矫正。观察行为的矫正十分重要,就观察而言,有些人在观察时精力不集中,走马观花,看不出门道;有些人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全神贯注,观察仔细,往往能够观察出别人难以观察到的真问题。这种差异,与观察行为有关,表现出的是不良与良好的观察行为的鲜明对比。因此,假如,自己在观察活动中存在不良的观察行为,就要及时矫正。
3.观察兴趣的培养成为关键。有无观察兴趣是能够做深度观察的先决条件。对观察有兴趣者,对周围的什么事情几乎都会产生好奇心,基于这种好奇心就很容易引发一连串的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了、怎么办等方面,都会引起思考。因为对观察有兴趣,观察活动中精力最容易集中,无需提出任何要求,就能够做到,甚至是能够做深入分析。
4.持久观察的品格。持久观察的品格决定习惯养成速度,对观察活动是否能够长期坚持,对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容忽视。有些人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能延续性观察,不仅不容易激发兴趣,而且,难以养成习惯。因此,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要能够做到经常观察,不仅观察自己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能够善于观察周围其他教师课堂上的学生学习表现,甚至大课间活动或课外活动中学生的各种在运动中的行为。常观察,从需要有约束,克服惰性,到能够逐渐形成观察的自动化,这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也需要对科研有一定的目标要求。从来不喜欢做研究,甚至对研究有抵触情绪者,观察的积极性就难以体现,那些对科研有兴趣、有目标要求者,只要了解观察的重要性,观察习惯的养成也将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