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耿飚之问”检视言行
2016-11-27陈晨
◎文/陈晨
用 “耿飚之问”检视言行
◎文/陈晨
199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耿飚赴革命老区看望陇东人民。当晚,耿飚住在庆阳县招待所,群众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他,但也有一部分人是来告状的,怎么劝也不愿离去……看到这种情景,耿飚心情十分沉重。在离开的那天早上,耿飚接见了县里的领导,到场的还有甘肃省顾问委员会负责同志。耿飚给大家讲述了一段故事:50年前,三八五旅驻防时,部队的一个战士犯了严重错误,部队决定按纪律枪毙他。当准备行刑时,来了一大群求情的百姓,就连受害者父母都跪倒在地求情,紧接着一操场的群众全都跪倒,哭着请求饶恕这个战士,让他戴罪立功。最后,部队领导流着泪接受了群众的请求。讲到此处,耿飚话音一顿,大声问道:“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人,不管哪一个,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只有耿飚的话在回荡。
“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耿飚之问,振聋发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不可否认,有那么一种人,官位一加身,便忘了本和根。他们的从政目的,或是为了光宗耀祖,或是为了惠及子孙。从一己之私出发,而不惜在工作中作秀、在成绩中掺水、在用权中营私、在交往中谋利,把人民利益、群众疾苦、百姓诉求,统统置于脑后。这样的干部怎能不让群众戳脊梁骨呢?
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自觉对照“耿飚之问”检视自我,不忘服务人民的初心,上好党的宗旨传统课,补好民为邦本的历史课,使内心世界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真正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根基。要始终站在思想斗争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沿、改革发展的最前列,每当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当遇到利益分配调整时,应主动谦让、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强化宗旨意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展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