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2016-11-27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曲青山
正确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党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而这“三个历史”则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党史国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学习党的历史?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明确学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历史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自己的历史,有治史、用史、学史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历史中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借鉴、学习和运用。新形势下,我们要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重视历史的学习,尤其要重视党史国史的学习。
(一)历史能提供智慧和营养。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和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集前人各种知识、经验、智慧的总汇。众所周知,我们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同志酷爱读书,尤其是酷爱读史书,他十分重视从历史的镜鉴中获取智慧。据有关资料记载,毛泽东读《资治通鉴》读了17遍。新中国成立后,他还读过二十四史,近年来有关部门出版了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批注。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领袖和一个政治家,日理万机,在百忙之中读二十四史,并作出批注,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毛泽东喜欢读史书,对读史还有他独到的心得体会。他曾在不同的时期说过这样一些话,“读史是智慧的事”,“讲历史才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党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喜欢读史书,“文革”时期他在下放江西的日子里读了二十四史。1990年4月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讲过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举世闻名。中国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后来都中断了,只有中华文明5000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天当我们读到《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的时候,许多用语并不感到陌生,而且十分亲切和自然,原因就在这里。几千年来,我国流传下来的这些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这种历史的丰富性和完备程度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我们相比。梁启超就曾认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发达。”中国历史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早在党成立之初,伴随着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历史和现状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李大钊出版了《史学要论》,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同年,蔡和森出版了《社会进化史》,瞿秋白出版了《社会科学概论》,1926年李达又出版了《现代社会学》。这些都是我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它们既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历史学者投奔和聚集到延安,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编写了一批新的中国历史教材和著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范文澜撰写的《中国通史简编》等。
链 接
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创立时就确定的奋斗目标。近代以来的历史早已证明,试图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进行的一切奋斗,无论是用改良的办法还是用革命的办法,统统都失败了。这样就产生了另外寻找新的奋斗目标的历史必然性。党在创立初期的纲领明确提出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目标,正是这种历史必然性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与此同时,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对自身历史经验的认识、总结和运用,也不断深化和发展。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党曾开展过几次大的党的历史学习活动。第一次是延安整风时对党的历史的总结和学习,取得的直接成果就是党的第一个历史问题决议的形成;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党史,学习的教材是胡乔木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初,全党全国人民对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二个历史问题决议的学习,这次学习实际上也是一次对党的历史的全面回顾;第四次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全党1991年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对党的历史的学习,指定的辅助读物就是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五次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后,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开展的党史学习和纪念活动。这些学习在党的历史上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坚定了全党的理想信念,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
(二)新形势下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性。新形势下学习党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民族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过去,就不可能深刻地把握现在,也就不能正确地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我们党的根,也是党的魂,是我们党的一切。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知道我们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的过去是什么,现在是什么,将来又会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些问题都必须到党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近年来在全党全社会开展的党的历史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全国8700多万党员和8800多万团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党的历史的基本知识缺乏。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党员教育、干部教育以及国民教育中,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党的历史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另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拿党的历史说事,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抹黑历史英雄,丑化党的领袖,歪曲党的历史。这些言行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龚自珍曾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因此,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以正视听,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显得十分紧迫。
总之,学习党的历史,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怎样学习党的历史
学习党的历史,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和遵循学习党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许多讲话涉及党的历史问题,加之十八大前他对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的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完整系统的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既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历史判断和结论。为我们正确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起到了“望远镜”“显微镜”“解剖刀”和“钥匙”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信仰看历史,以为民的情怀看历史,以历史的发展看历史,以责任的担当看历史,以民族的使命看历史,以未来的前景看历史,贯通了历史、现实和将来,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智慧,给人以营养,给人以力量。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论述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党的90多年奋斗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着眼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党执政60多年来自身建设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更大的决心抓党建,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党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并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就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指明了方向。三是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强调: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在确保社会稳定中推进;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这“五个必须”,深化了党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原则。四是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特别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全方位回顾社会主义500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历史进程,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走自己道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是着眼于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现状,强调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性,对学习党史国史提出新要求。六是着眼于认识历史本质,把握客观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党的历史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探索,给出新的结论。他指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宏阔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视野,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进行新的科学总结,对党史研究和党史学习提出新要求,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崇高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新水平,标志着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进入新境界,为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二)以党的不同历史时期为线索和脉络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历史的发展线索和脉络来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要求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的全部面貌,也就是说要从整体上了解党的历史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党是怎样走过来的。从党成立至今,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党的90多年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28年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这个历史时期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叫革命。第二个历史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共29年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这个历史时期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叫建设。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已经38年的时间了,这段历史还在不断拓展和延伸,我们称之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这个历史时期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叫改革。
第一个历史时期即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细分又可以分为5个时期:一是党的创立,从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到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二是大革命,从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三是土地革命战争,从1927年8月南昌起义到1937年7月七七事变;四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七七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五是全国解放战争,从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个历史时期即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细分又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二是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从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发动;三是“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发动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四是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三个历史时期即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细分也可以暂时分为3个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历史还在进行之中,我们将党的十八大召开作为一个历史节点,下限暂时放到2012年11月,后面的历史留待以后作进一步研究。这3个历史时期:一是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二是改革开放新阶段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
在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坐标和节点,一个个坐标和节点连接和贯通了党的历史的一个个重要事件和人物,点面结合则蕴含了党的历史的全部内容。
(三)以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为纲目和要领学习党的历史。以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为纲目和要领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要求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发展是怎样改变了中国面貌的,怎样对中国未来产生影响的。从而了解和掌握我们党在每个历史时期为国家、民族、人民所付出的牺牲、所做出的贡献。
199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1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们在讲话中都对我们党的历史作了精辟阐述和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三件大事,是在党的三个历史时期做的。前两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了,两件大事做成了。第三个历史时期正在进行之中,第三件大事还正在做,还没有做完。但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和有能力、有信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件大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创举,每一件大事都大大推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顾我们党所做的三件大事,说明“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因此,从整体上看,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奋斗历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讲,第一件大事是后两件大事发生的前提。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会有后两件大事的发生。第二件大事是第一件大事的必然走向。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中国革命的必然结果。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成立后就确定的目标。但基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我们党确定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遗留任务的完成,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第二件大事成了必然。第三件大事是第二件大事继续探索的伟大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曲折,给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正是我们党吸取了社会主义探索的经验教训,才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所以说,三件大事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割裂的。我们党做的第一件大事革命,是为了“救国”;做的第二件大事建设,是为了“兴国”;做的第三件大事改革,是为了“强国”。它们共同成就了我们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也成就了“四个历史选择”和“两个不愧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四)以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为方法和逻辑学习党的历史。以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为方法和逻辑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就是要求我们要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向,了解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明晰历史的实质和本来面目。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自成立起,就肩负起这两大历史任务。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什么是我们党的历史?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党的历史,就是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就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对此我们进行一个简单地概括,就是党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而这“三个历史”则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
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之所以成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就必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紧密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走向。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以挽救中华民族危亡为出发点,中国社会各阶级、各党派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高举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引导中国逐步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起点,它的最高成就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随后,党又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长期艰辛探索,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明之路。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有力武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话,那么,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最有力武器,就是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之所以成为我们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是由我们党的历史的基本内涵所决定的。“不懈奋斗史”是党的历史的主体,翻开党的历史,无数历史事实可以予以证明。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经验时曾强调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从挫折中两次奋起也能说明这个问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极大危险。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当中,党员的最高数字不超过六万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1934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我们党和红军面临严重困难,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党员从30万人剩下不到3万人,有组织的党员只有2.5万人左右。中央红军从8.6万余人只剩下几千人。但是,我们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备尝艰辛,英勇奋斗,很快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新局面。长征结束后,又很快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
“理论探索史”是党的历史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一个是独立工人运动的发生。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我们党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刘少奇曾说我们党早期理论准备不足,这是我们党建党时的缺陷。但是,到了党的七大,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理论成果,在党的旗帜上写上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到党的十五大,党在旗帜上又写上了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又先后写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对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新的评价。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则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链 接
历史交给历史工作者两个重任:一个是透过现象探求本质,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中寻求历史规律,以启迪后人,鉴往知来;一个是将历史的绚丽多姿多维度呈现出来,让人有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之感。
——《〈新中国口述史〉序》
“自身建设史”是党的历史的红线。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必须有“特殊的政党”来领导。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的环境中,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辛亥革命后,在中国社会政坛出现了大大小小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以至于有一则史料记载,当时在北京,人们相互见面时,不是问一声吃饭了没有,而是问你“党否”?即加入了什么党派。后来这些政党和政治团体大都昙花一现,在历史上消失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一大开会时也只有13个代表,没有一句话的新闻报道,开会时暗探闯入,使会议中断,被迫转移到嘉兴的南湖继续开会。当时代表的平均年龄28岁,毛泽东这一年的年龄就是28岁。就是这样一个政党的成立,成为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奋斗,新中国诞生了。美国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教授在一本研究著作中曾讲到,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也是蒸蒸日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党,但是,它很快就腐化了,人心转向了中国共产党。事实证明,中国的山沟沟里不仅能够创造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能够锻造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毛泽东同志曾豪迈地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将其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当年毛泽东曾将党的建设列为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今天我们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依然在党。
从“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来看,“三个历史”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90年“不懈奋斗史”,就是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党的90年“理论探索史”,就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并创新理论的历史;党的90年“自身建设史”,就是在人民的支持下,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锻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阐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追求,展现了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祉的博大胸怀,高高竖起了把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光辉旗帜。
三、学习党的历史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学习党的历史时,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予以关注,认真对待并正确认识和把握。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必要性。现在在史学界,甚至在党史学界,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要“告别革命”。为什么呢?他们认为革命在历史上只起破坏作用,阻碍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这些人认为,中国近代以来的主要历史任务就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而搞现代化就不应该闹革命,革命使我们学习了苏俄,在历史上走了弯路,耽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偏离了“以英美为师”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轨迹。所以,“革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我们应该选择走改良的道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搞现代化,外国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给我们带来了现代文明和进步,我们应该欢迎他们对我们的侵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一切斗争都是落后对先进的反抗,最终都是徒劳的。这些观点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它的实质就是否定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尤其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已经证明,那种企图保留这个基本框架而进行局部改良的办法,比如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自我改良都失败了,都不能挽救垂危的中国,是一条根本走不通的路。只有进行革命才能扫除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实现现代化开辟前进的道路,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一个好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从近代世界各国的历史来看,革命不是随意发生的,只有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的时候,革命才会爆发。这是当前学习党的历史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中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在对待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时,有一些人无视我们党在这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团结奋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借口这个时期党在探索中所出现的曲折和失误,把新中国这29年的历史说得一团漆黑,认为这29年是一系列错误的不断延续和堆积。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和看待这29年的历史?特别是怎样认识和看待我们党在这29年中所发生的曲折和失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正确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中要注意的又一个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把握,需要拉长历史的距离来看,要放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国近现代史、党的90多年历史的长河中去看,才能看得清楚。客观地说,我们党在这29年的探索中,尽管经历了曲折和失误,但失误与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成就是主要的,这有实实在在的各项数据为证。当年陈云同志就说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恢复国民经济仅用了3年时间,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蒋介石在大陆统治的22年。1952年国民经济超过了民国时期1936年历史上的最好水平。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我们党犯错误,但它不忽略和掩盖错误,而是敢于正视和纠正错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历史事实证明,我们党有极强的纠错能力,犯了错误自己纠正和由别人来纠正,其性质和意义大不一样。如果犯了错误由自己来纠正,说明我们党还有生机和活力。如果由别人来纠正,特别是由别的政治力量来纠正,那问题就复杂了、严重了。那么,你的政治地位就很有可能会被别的政治力量所取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做出了党的第二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包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29年的历史做了一个全面总结。实事求是地指出了这29年中我们党所犯的错误,特别是犯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科学分析了发生错误的思想原因、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深刻总结了经验教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待错误的诚恳的、郑重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正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无私无畏和成熟的表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实现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开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党全面深刻地总结和汲取了这29年历史当中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是从这段历史中得出结论,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不行,从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对待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问题上,有一种比较突出的错误倾向是,把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割裂开来,或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或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这也是学习党的历史中必须注意的又一个重大问题。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要解决好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所犯的错误和出现的失误,如何看待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这个问题时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为我们正确认识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把握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的关系提供了指导和遵循。这里所说的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和顺延,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这两个历史时期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说它们之间的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的区别,也包括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上的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强调两个不能否定,就是要把这两个历史时期放到历史长河中,特别是要放到党的90多年历史中去观察和把握。既要注重分析前一个历史时期为后一个历史时期提供了什么,又要注重分析后一个历史时期从前一个历史时期扬弃或者拨正了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各个历史时期在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尊重历史而不去割断和歪曲历史,实事求是而不去拔高和苛求前人。从而在实践中自觉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兴党,在党护党,始终做党的红色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