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疆汉语方言在影视广告中的表现形式

2016-11-27王立波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丝绸之路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方言汉语新疆

王立波(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浅谈新疆汉语方言在影视广告中的表现形式

王立波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新疆地域广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民汉交融并存的文化及语言特征。本文基于《视听语言》课程,针对影视作品中新疆汉语方言运用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案例分析。

新疆方言;影视广告;表现形式

一、新疆汉语方言及其文化概说

中国地域广阔,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的方言众多。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官方通用语言。历史上,西北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的东端,所以新疆汉语方言,具有鲜明的西北特色。新疆话原创作品在影视作品、地方戏曲、相声小品、广播广告等传播媒介中占有很大比例,促进了文化与习俗、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沟通,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新疆古时被称之为西域。自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来,中央王朝对西域地区开始行使主权。1757年平定准格尔部族叛乱后,重新纳入中国版图。1884年,左宗棠率军驱逐了沙俄势力,奏请设立了“新疆省”,省名取“故土新归”的意思。清政府一方面调南疆维吾尔族的人口填充伊犁地区;另一方面,将北疆沿天山地区一带划给陕西、甘肃省管辖;大批汉族群众从河西走廊移民到此,逐渐形成近代以西北官话为主的汉语方言。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大力屯垦戍边、开发建设新疆的方针政策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复转军人、知识青年、技术能手和行业精英,开始投入建设新疆的大潮之中。丰富的物产和优越生活水平,吸引了大批走亲访友的能人志士,使得南腔北调的方言汇聚于此,形成一种新的语言体系。

新疆话具有文化交汇的特点,语言表现力极为丰富,受环境气候影响铸就了豪爽秉性。首先具有幽默风格,对其他方言区的观众既陌生、又新鲜好奇,日常用语喜欢用叠字,比如两人见面打招呼:“中午吃啥饭?中午吃粉汤!现炸的油香,油油的,香香的……”饭馆伙计在门口招呼客人的吆喝,最有特色:“哎!吃啥有啥,里面请里面坐,抓饭烤肉凉皮子,过油肉、碎肉、二截子、揪片子、丁丁炒面,没结婚的羊娃子,刚刚出来的烤包子。哎,眼睛睁大,这边瞧这边看,要啥有啥……”平日讲话爱在词组后面加个“子”,还拿美食举例子:“凉皮子,凉拌肚子、面肺子,小盘的漏鱼子,酸地让你眼睛眯成一条缝逢子,羊蹄子、米肠子,上的都是大盘子,两个人摆上一桌子,吃完你再掏票子……”

其次,在影视作品中方言元素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真切融入民间民俗、文化传统,突出地域文化。新疆人表现豁达的精神面貌喜欢说:“么麻搭(没麻烦),尕尕的斯(事)情(小小的事情)。”不喜欢拖泥带水的绕弯子,喜欢用“咋走、咋办、咋卖、咋弄、咋整、咋了”等简便用语。还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翘舌音平读”,拼音中“zhi、chi、shi,多被读作zi、ci、si”。第二,是前后鼻音不分。许多汉语词汇和语言结构,是直接借助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倒装句别具特色。

新疆汉族文化集中表现在语言方言化、饮食地方化、礼俗简洁化、双重地区观念以及多面的性格特征等方面,具有多元化、变动性及非传统性三个显著特点。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的“新疆普通话”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鲜活的语言素材,形成了本土新媒体创作不竭的源泉和独特艺术符号。

二、新疆汉语方言的艺术表现形式

清朝咸丰年间,大批来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移民,把眉户、道情等戏曲、曲艺形式带到新疆,在天山南北有极大的普及率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新疆曲子,成为唯一的地方曲种。近年来,民俗专家赵国柱把民间一些俗文俚句、民谣、谚语、顺口溜等语言形式,组成幽默诙谐的笑话段子,极富节奏感和音乐感,引人入胜。编辑发行的音像制品《新疆杂话》,把幽默风趣的新疆话单口相声,从大俗转变成大雅。

现代原创音乐丰富多彩。由汪洋创作演唱的《扎巴依的春天》,在大街小巷广为流传,被命名为新派“恰克恰”。这是新疆的一首民谣,恰克恰在维吾尔语是开玩笑之意,“扎巴依”在维语之中的意思是酒鬼。歌词朗朗上口,具有浓郁的新疆乡土特色。配乐均为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乐器,如热瓦尔、弹拨尔,都塔尔、唢呐、手鼓等,歌词中使用了大量的新疆话,清新励志。

乌鲁木齐市交通音乐广播“调频949热线铃音”,紧跟流行文化的发展走向,在广告之中展示新疆话,使广告生动有趣,增姿添色,给本土观众接地气的感受,唤起消费者对包装的深刻印象。主持人航志,十分善于把新疆方言运用到电台栏目当中,不仅幽默诙谐,还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上下班开心路路通”栏目,能够收到最及时的路况,在新疆车友中的覆盖率非常高。当人们在疲劳的下班晚高峰期间,拥堵在路上时,想必心情一定疲惫烦躁,而这时949交通电台,便为听众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与便利,听众不仅能接收到实时路况,还能听到亲切的新疆方言。由于新疆人民的淳朴豪爽,新疆方言听起来有种别样的幽默与风趣。由于方言的带动,节目非常火,让人不再枯燥疲惫于晚高峰。其中在广告中不时地插播新疆方言,为当地听众带来了一种亲切感,潜移默化地将枯燥的广告巧妙植入进去,易于记住广告所突出的产品。

新疆一些音像店里还专门销售由新疆话剪辑的《猫和老鼠》。猫和老鼠的名字不再叫汤姆和杰瑞,而是“二混子”和“尕旦子”,用新疆话表达了他们的昵称。动画片配音中不时地插播具有浓郁新疆特色的民歌。最逗人笑的还是片中的猫和鼠的对话,一口浓郁的新疆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新疆汉语方言在影视媒体中的应用

我国民族众多,通用的普通话在电视广告中显得十分重要。影视作品中恰当地使用方言元素,成为了一种风潮,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当镜头越来越贴近当代社会小人物的生活时,导演起用大量本色和非职业演员,注重生活化表演。大量招募当地演员以及群众演员,让他们用方言本色出演,让观众对影视有贴切及真实感,比普通话更有亲和力,同时也为演员赋予了一种更加真实、亲近、自然的感觉。电影《无人区》是新疆女婿宁浩导演的一部近作。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有名气但又利欲熏心的律师潘肖(徐峥饰)沿途的惊悚故事。电影的拍摄地基本在新疆的哈密、吐鲁番、克拉玛依的沙漠等地。电影中只有律师潘肖和卡车司机说普通话和陕西方言,其他人物的设定说的基本都是新疆方言。影视中借助民族音乐以及新疆话两个要素,让影视作品富于西部情怀。

1990年,新疆话剧团和中央戏剧学院合办的表演系定向班,14位怀揣梦想的孩子,坐着同一列火车从乌鲁木齐来到了北京,组成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0级本科班。在中央台《流金岁月》的一期节目中,14位有9位赶到了现场,参加了这次的聚会。全国观众在电视机前,集中看见的如陈建斌、李亚鹏、王学兵等同学诉说台前幕后的学习经历和感人故事。节目现场,王学兵用新疆话读了一段绕口令:“真冷真冷真正冷,冷冰冰,人人都说冷。说冷也不冷,人能战胜风,更能战胜冷。”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新疆话前后鼻音不分的特点。

2015年底,新疆籍影视明星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了故事片电影《一个勺子》。影片通过方言的运用,营造出银幕上小人物生动、亲近、自然的喜剧效果,使得整个影片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还展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既为市井百姓的草根一族代言,生动地传达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性情与趣味,又对当今流行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解构和嘲讽。在答谢会上,陈建斌携主演蒋勤勤、王学兵亮相的同时,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0级“新疆班”的同学也悉数到场同台祝贺。王学兵也凭借在片中精彩的表现,入围第51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答谢会现场,还播放了一段影片中王学兵与陈建斌对话片段,一口浓郁的新疆方言,引来长久的掌声。语言的感染力辅助角色塑造,方言的使用表达出不同背景的民众对生活不同的文化艺术需求,同时也是一种内心诉求。

四、结语

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研究语言首先要了解文化。注入丰富的思想情感的方言是体现影视艺术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甚至比动作传达更为复杂深刻。大俗大雅的一方之言,包含着民俗习惯、文化传统、心理积淀等多元地域文化信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朴素表现形式。方言已成为当代中国影视作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在银屏上角色创造出了亲密度,表现了社会群体的现实生活,表达着不同的文化特性及政治信仰。影视作品中方言的使用,只有充分尊重受众的选择,才能达到最佳表达的方式。

作为一种综合表现的艺术,视听语言蕴含着鲜活的生活气息,方言可以说是地方文化的缩影。地道的新疆人,讲起话来绝不似江南水乡的吴越软语,而是干脆利索,简短扼要。新疆水土孕育出人物的性格秉性、习俗和风情,传达出草根人物的顽强生命力。不仅给予中国影视作品以丰富的个性角色衬托,也塑造了记忆深刻和饱满的银幕形象。新疆汉语方言的传承、保护、发展,离不开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记录和研究作用。

[1]李林,詹秦川.方言影视创作:语言·文化·生活[J].电影评介,2008,(21).

[2]王志欣.从语言学角度看影视作品中的方言现象[J].大众文艺,2010,(22).

G112

A

1005-3115(2016)16-0033-02

猜你喜欢

方言汉语新疆
方严的方言
学汉语
方言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