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歌唱——传统花儿歌唱者文化心态透析
2016-11-27张云燕定西市文化馆甘肃定西743000
张云燕(定西市文化馆,甘肃定西743000)
心灵的歌唱——传统花儿歌唱者文化心态透析
张云燕
(定西市文化馆,甘肃定西743000)
花儿是流行于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等省区的一种民歌。洮岷、河湟地区是它的重点流行区。花儿会是演唱花儿的重要场所,是当地百姓的重要集会,是这里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节日。花儿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繁杂,它是西北高原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写实与记录,是他们民族意识、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的真实写照。花儿来自民间,具有原汁原味的生态特征。花儿所体现的文化心态,是流行区域人们关于真假、善恶、美丑、求舍等观念的折射,是长久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情感的艺术表达,是他们纯朴、热烈、自然、真诚的心灵世界的展现。
花儿;民俗音乐;文化心态
花儿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歌唱艺术,是根植于西北民间乡野的艺术花朵,具有典型的地方和民族艺术特色。这种独具风格的民歌,不仅反映了西北高原的民俗风情、社会生活,而且展示了所在地域人民的文化素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更是民族群体不同时代精神风貌、社会风尚在文化上的一种体现。
文化心态由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宗教信仰和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是一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大众心理反应等因素的综合,常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隐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支配着人们的精神与行为。花儿作为广泛流传在人民大众中的一种口头传承民歌,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观察其流传区域人民群众文化心态的窗口。
花儿属山歌,当地人称“漫花儿”,是在山野间自由漫唱。这种形式与赶庙会和踏青紧密相连。花儿会一般聚集在偏僻野外、山清水秀、环境优雅的地方。花儿会的参与者是广大的劳动民众,他们既是观赏者又是“主角”。只有在此时,他们不再进行繁重劳作,以放松的心态和闲暇的心情亲临自然、感受自然、享受自然。虽然同是在大自然之中,紧张艰辛劳动时的心理状态与轻松散漫时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花儿会期间,人们穿戴一新,带足“盘缠”,登高望远,“边唱山歌边游山”。正如花儿中唱到的:“松鸣岩是个好地方,四月设下的山场;尕鸡娃煮上酒提上,好花儿漫了个美当。”“五月十七二郎山,娃娃嫑引门嫑管,油缸倒了也不管,心宽宽儿地浪两天。”人们沉醉于自然的怀抱中,物我两忘,达到“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清秀不过的四月天,万花儿开在路边,松鸣岩会场浪一天,一猛中年轻了十年。”在特定自然环境里,人们忘记了生活诸多烦恼和不幸,在与自然的交融中,舒心地唱出了他们那朴实而单纯的心声。“杆一根,两根杆,唱个花儿心上宽,不是图的吃和穿,那怕没有一分钱,喝口凉水也喜欢。”
花儿历史悠久,它维系了传唱区域人们的感情和友好关系,保留着传统社会的宗法礼教,如遵循长幼尊卑的人伦关系等。花儿的特点是在村庄里不许演唱,因为这里人们有辈分之分,有大小之别。即使在野外和花儿会上,一般辈分不等者是要回避的。每当花儿会期间,赶会者首先要拜望会场周边的宗族长者和亲戚朋友。而会场附近的人家都要准备茶饭,热情款待亲友。探亲访友成为人们赶花儿会的又一目的。人类属于社会性动物,合群性是人们普遍的心理倾向,在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偏僻山区,人际交流的需求更为突出,花儿会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聚会机会。以唱会友,花儿成为人们相识相亲的重要媒介。“大马带着铃来,单单寻着你来了;来的都是有缘人,无缘千里难相逢”;“香香香,实在香,美酒虽少有份量,歌友敬来情谊长,渗在心里永不忘。”从这些花儿中,反映出人际间的和谐关系,显现出花儿会的凝聚人心的力量。
在花儿会区域内的人民,交际普遍重仁好义,轻财淡利,这种义利观成为一种美德得到广大民族的恪守。如花儿中唱到“半斤羊肉半斤葱,扁粉(哈)和的两斤;钱财看淡人看重,情义儿重过了千金。”“梁山一百单八将,仁义不过的宋江;维人不在吃穿上,只说个心好(么)义长。”仁义是这里人民道德观念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准则。而不仁不义则遭到大众的谴责和鄙视。在这种大众文化心态的指导下,仁义体现在人生的诸多方面,进而形成淳朴的民风。
花儿流行的甘青一带,地势险要,是祖国的边陲地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这里是民族纷争与融合的重要地区。长期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养成这里人民勇敢豪迈性格,他们崇拜英雄,敬重侠客。俗语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一带,无数仁人义士,为故土建功立业,可谓名将辈出。花儿中的“本子花”,其种类繁多,但《三国演义》、《水浒》、《杨家将》等表现古代英雄故事的演唱较为频繁。在现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事件在花儿中也有生动反映。如:“老牛恶虎兔儿年(即一九三七、三八、三九年),日本鬼子他侵犯中原;阿哥是英雄上前线,尕妹妹,听阿哥唱一个抗日的少年。”“一个铁鹰往上旋,它带了得胜的哨子;一个冲锋往前站,阿哥是人中的梢子。”花儿呈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花儿的豪迈如同唐代边塞诗歌一样壮美。
花儿起源于男女情歌。其主要成分是表达爱情的。花儿从内容到表达形式最直观的特点就是率真自由。其习俗保留着一种男女相爱的自由的原始遗风。在洮岷、河湟地区,封建礼教的影响相对薄弱,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使得这里具有开放的一面。花儿的思想是自由的,是反抗封建制度和礼教禁锢与迫害的。花儿作为男女传情达意、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媒介,是花儿会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花儿中的爱情,常表现为不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从,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几千年封建礼教宣扬的是“男女无媒不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合法婚姻的必要条件,包办成了婚姻的天经地义,使有情人往往不能成为眷属。因而许多青年男女为寻求幸福美满的婚姻,大胆向封建礼教挑战,走婚姻自主的道路。“背后园儿里的嫩白菜,老娘子配婚我不爱,自瞅的对象活想坏。”“实心不怕人挑散,主意要自己家定哩。”“婚姻要自个作主哩,媒人搅上使坏哩。”这种具有反叛精神内容的花儿在西北花儿中最为常见。
花儿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进行了热烈的表现。“鹿羔儿吃水河沿上转,霜煞了满园的牡丹;你死我活的大路断,活活拆散是万难。”“若要我俩的婚缘散,十二道黄河的水干。”这是掷地有声的爱的誓言,表达出爱的坚贞。高原儿女还把争取自由爱情的斗争同反对封建专制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宁教他皇上的江山乱,绝不叫我俩的路断。”这是何等大胆热烈、坚决果断!花儿像一串美丽的花环,把许多青年男女的命运牢牢系在一起,既浇灌培育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之花,也衍生出了许多悲剧。从本质上讲,这些花儿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对幸福与理想的向往,也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顺应,这种追求焕发着人性的光彩。
美貌对于爱情的产生是不可少的,花儿中对异性美的描绘,绝大多数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美的歌唱:“白杨树栽子谁来栽来,叶叶儿咋这样俊来?老娘子把你咋生来?模样咋这样俊来?”“好看世的者眼睛上,心疼(哈)世的者嘴上”“尕妹好比嫩白菜,一指头弹出个水来”,或看上俊俏的容貌,或看上婀娜的身姿,或被风情万种的神态迷住,不一而足。总之求爱择偶的标准中,是不能放逐美的追求。
崇尚“少年”则表达对男性青年的歌颂。青少年时代精力旺盛,英俊潇洒,充满幻想又富于感情,是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期,所以西部人特别崇尚少年。“花儿”、“少年”这民歌名称的本身,就透露出这个信息。“花儿爱的少年人,少年里数上的我们!”这里充满了对少年的无尽赞美和青少年的无限自豪。无疑花儿会上最活跃的群体就是年轻的“少年”,他们的才华在这儿得到施展,他们的热情在这儿挥洒。
洮岷、河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直接影响了花儿流行区域人们的人生观。花儿中唱道:“脚穿麻鞋图轻巧,头戴一顶草帽;阳世上来了欢欢闹,紧闹慢闹是老了。”“巴勾、巴勾(布谷鸟)叫唤呢,乘年轻闹活呢,老了黄土叫我呢。”把人生与“闹”联系在一起,很能揭示其中的丰富含义。洮岷、河湟地区环境艰苦,生活贫乏单调,但这一带人绝少悲观厌世,他们看待生活的变故和不幸为寻常。由于艰苦生活的磨练,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具有异乎寻常的忍耐力,对不幸的命运具有顽强的抗争力。性格强悍豪爽,体现了一种乐观豁达、洒脱舒展、积极进取的个性。他们追求着生命的质量与辉煌,体现了一种自觉的生命意识。所以一次盛大的花儿会,就成了他们尽情欢闹的节日盛典。他们尽情游山玩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任性花钱,大胆追求意中恋人,正体现了这种心态。
综观花儿所体现的文化心态,其宗族的亲情观念、追求现实幸福、重义轻利、尚武勇敢、崇尚英雄和少年、爱情至上等方面,都反映出游牧民族豪爽彪悍性格与受儒教影响的汉文化的交融。生活在这里的民族人生品格、精神风貌集中地体现了在这样的文化心态上。“铁打茶壶内里空,我唱花儿意思深,唱花儿度化人心呢,不是阿里人听呢。”花儿的文化心态与中华民族的心态,既有共性的方面,又有其个性的成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花儿所展现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和与自然、与命运的抗争意识,尤其是在极其严酷的条件下,他们所表现出的坚韧、乐观、豁达、向上的生命力和阳刚之气,也正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正气。
[1]雪犁,柯杨.西北花儿精选[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2]季绪才.岷州花儿选集[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
[3]包孝祖.陇右史地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K872.94
A
1005-3115(2016)16-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