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个坚持”统筹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
2016-11-27武志勇王小军任雪峰
□ 武志勇 王小军 任雪峰
突出“三个坚持”统筹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
□ 武志勇 王小军 任雪峰
去年以来,大同市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党组织单元战斗力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把解决“薄弱村”、“城中村”、“信访村”等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市县部门结对帮扶、工作小组专项整治、“第一书记”驻村指导、乡镇党委具体实施的“五位一体”整顿模式,力促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
一、坚持“五位一体”,凝聚工作合力,抓好组织实施
(一)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一是带头调研指导。坚持县区委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长具体抓,突出各级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整顿期间,各县区委书记听取整顿工作汇报27次,11个县区组织部长走访软弱涣散党组织237次,对于下属的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了走访“全覆盖”,做到对面上情况心中有数,对重点村心中有数,对进展情况心中有数。二是带头联系帮扶。全市158名县级领导通过“一联一”、“多联一”的方式,与软弱涣散党组织结对,帮助基层组织和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困难问题730多条。三是带头督促问责。对开展整顿工作不力、履行管党责任不到位的,各县区委书记和组织部长采取约谈、建档、反馈、通报、函询等追责措施,督促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推动整顿工作落到实处。
(二)市县部门结对帮扶,发挥职能引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结对,发挥优势帮扶,按照“经济部门包薄弱村、农业部门包专业村、党群部门包后进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的要求,坚持民主管理意识不强的,民政部门参与;经济基础不好的,财政、农业等部门参与;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水利部门参与;群众出行难的,交通部门参与。全市248个市县部门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各部门自觉把整顿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办实事、办好事为突破口,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全力推动整顿工作。
(三)工作小组专项整顿,发挥协调推进作用。一是因村施策派驻。根据软弱涣散党组织的不同情况,各县区由县区委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纪检、宣传、政法、民政、农业、扶贫等部门,会同乡镇干部成立了197个整顿工作组,确保每个软弱涣散村都有一个整顿工作组入驻,实现了工作组联村包点“全覆盖”。二是密切配合整顿。各工作组通过召开联席会、碰头会、交流会、互助会“四会”,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形成抓整顿、促发展的合力。
(四)第一书记驻村指导,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一是精心选配。制定《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实施方案》,向全市197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75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857名。重点把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干部选派到基层党组织挂职锻炼。二是精心管理。出台《大同市选派农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编印了《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指导手册》,建立了第一书记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市里每季度、县区每月进行抽查,每月通报,定期听取汇报,动态解决问题,多渠道帮助第一书记提高履职能力,确保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驻村帮扶。市委组织部围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列出负面清单,提出了“十要十不准”纪律要求,划出了第一书记纪律“底线”,引导他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廉洁自律,自觉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三是精心履责。绝大多数第一书记都能够准确定位自身职责,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着力解决一些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助推农民脱贫增收。整顿期间,共走访农户97202户,收集意见建议5238条;指导配齐“两委”班子119个,建立健全组织制度1109条;主持制订脱贫计划731个,落实扶贫项目233个;化解矛盾纠纷1091起,办好事实事2882件,解决实际困难1873个。
(五)乡镇党委具体实施,发挥组织推动作用。一是具体谋划实施。各乡镇党委都成立了整顿弱涣散党组织领导小组,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同乡镇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一起安排部署,一起检查督导,一起考评奖惩,明确整顿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副书记具体抓,党委班子各成员和乡镇联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因村施策制定整顿方案,组织推动各项整顿举措落到实处。二是督促解决问题。全市成立了99个督查小组,制定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督查制度,建立了相应台账和档案,实行销号制;建立和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分析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坚持“四措并举”,解决突出问题,彰显整顿成效
(一)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空缺、不胜任现职、班子不团结等问题,在配齐配强两委班子上下功夫。一是抓好班子选配。严格限期调整充实班子,对思想保守、不思创业、办法不多、措施不力、能力不强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2015年,全市配齐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15人,调整不胜任党组织书记25人,调整“两委”班子其他成员30人。二是抓好后备干部培养。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工作负责、对农民有感情、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热爱农村工作、有知识、有见识的年轻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进行培养锻炼,为优化班子结构提高两委战斗力奠定了基础。全市确定后备干部376人。
(二)针对党组织带头人不会服务、不愿服务、不想服务等问题,在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扎实开展“领头雁”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教育培训,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全覆盖”。2015年,市委组织部分别与市民政局、市直机关工委、市社会组织工委联合举办培训班,采取专题辅导、经验介绍、案例剖析、讨论交流、现场观摩、菜单选学等多种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其中培训软弱涣散党组织党员干部1500多人。二是大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与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三联五解”主题实践活动和“双联系”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干部融入群众、机关融入基层、服务融入民生,实现了党员干部对群众的贴近、贴心服务,调动了党员队伍服务基层群众的自觉性。
(三)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脱贫任务艰巨、发展缺乏支撑等问题,在提升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各县区以农村集体经济“破零”为契机,采取产业互动、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实体带动、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帮助软弱涣散村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寻找发展优势,挖掘发展潜力,软弱涣散村产业发展潜力进一步激发。全市软弱涣散村整顿过程中,共引进项目67个,引进资金6913万元。
(四)针对当前农村民生欠账较多、信访维稳任务重、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在整顿过程中,坚持从群众烦的事、盼的事、想的事、看的事入手,着力解决民忧、民怨、民困问题,使一大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维护了基层和谐,实现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好转。在整顿过程中,为群众解决突出问题503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128件。
三、坚持“三项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巩固整顿成果
(一)健全组织制度。一是抓制度健全公开。针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民主、村务财务不公开的问题,继续引深“四议两公开”,推行以村里的事党组织要引领,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六要”群众工作法,扎实推进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全市100%村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100%村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共建全完善各类制度138个。二是抓制度执行规范。针对一些村党组织组织生活不严格不规范的问题,从严格规矩、严肃纪律入手,推动软弱涣散村各项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现了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理事的目标。
(二)健全考核制度。一是抓述职评议。坚持开展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将述职评议考核和工作实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对整顿工作做得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对组织落实不力,整顿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责令在规定时限内重新进行整顿,推动整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二是抓检查验收。各县区成立了检查验收组,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整顿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对验收达标的进行动态管理,定期回访,跟踪指导,对验收不达标的,继续列入整顿行列,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目标不变。到目前,全市43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验收达标,群众满意程度都在90%以上。
(三)健全保障制度。一是抓资金投入。坚持重心下移,资金向基层倾斜。2015年市、县财政投入1.1亿元,用于落实村级组织经费和村干部待遇,其中涉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经费1060万元,重点帮扶基础薄弱、情况复杂、困难较多的软弱涣散党组织。二是抓阵地使用。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美观大方、高效运转的要求,加强阵地建设,坚持“一室多用”,着力将活动场所打造成村干部的“办公中心”、干部群众的“议事中心”、党员干部的“培训中心”、党员群众的“文化中心”、便民利民的“服务中心”,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
(作者单位:中共浑源县委组织部)
(责编:张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