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流而上

2016-11-26李松泽彭霞

牡丹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题组工业工艺

李松泽 彭霞

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相结合是一道常见的技术性难题,其难点主要为两者的“属性不一”,这种“属性”上的不一致体现在两个层面:文化层面和技术层面。要切实解决此难题,需从问题本源以及两者共同点入手,通过多方面的调研、参考案例以及假设,研究致使这一最大难题产生的主要因素,并着力解决。本课题(阶段性试验)之最大难题在于实现原材料和技术的突破。通过对原材料的分析与鉴别,选择了最优方案(材料选择),通过对现代工业技术的了解,选择了较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技术配套)。多方面地认真分析下,课题组最终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实现了传统工艺在技术上的突破,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产品内容的创新。

在当今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潮流中,传统竹工艺日渐消失乃至被埋没。为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文化之宝贵财富,传承、弘扬中国竹文化,在传统工艺的传统道路上对其进行突破、创新势在必行。然而工业化的批量化生产和工业标准等种种要求与传统竹工艺的技艺要领以及各方面要求皆产生了不小的分歧,而这些分歧并不仅仅表现在传统文化与工业潮流的对接上,更为重要的是技术等有关方面的难以调和。

一、现状分析——传统与现代当真水火难容

为清楚课题研究之现状及存在问题,课题组进行了实地调研及各方面考察,该课题遇到了以下问题。

(一)传统竹工艺与现代工业的普遍差异

课题组是基于中国传统竹文化与竹工艺对竹制黑茶包装进行创新性研究,由于所研究课题的专一性、针对性以及特殊性,势必要考察中国现存的竹工艺技术与竹文化的生存状况。以竹文化为整体铺垫,以竹工艺技术来承担产出。在调研的过程中,课题组深刻地意识到传统竹工艺与现代工业技术的难以协调性,从大方面讲,所存在的差异与分歧不仅来源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工艺属性的严重偏离。举例说明,中国传统竹工艺的生产动力主要以人力为主,实物产出有极强的“三性”,即艺术观赏性、实用性与民族代表性(其概念可参考我国的苗族银饰)。

“三性”决定了我国传统工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但也决定了其极为重要的一点——不可替代性(独一无二)。由于主要以人力为生产动力,这就注定了传统竹工艺的人为特殊性,从取材到修整,再从修整到改造,最后从改造到产出,我国的劳动人民几乎参与了整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传统工艺很难如西方工业技术一样可使用模具进行批量化生产,也很难达到其精准度。

其次,西方的工业技术要求是“出一产百”,即“模具——批量化生产”模式,其工业要求与中国传统的竹工艺所要求的“艺术与实用高度统一”相违背,即西方工业技术难以生产制造出高艺术性产品。

总而言之,总体的差异为:西方工业技术讲究生产效率和批量化生产,中国传统竹工艺讲究艺术高度和产品的“你无我有”(独一无二)。

(二)传统竹工艺与现代工业的取材特殊性

我国传统的竹工艺要求:制作工艺品,使用上乘的原材料是生产基础,且辅以道家精神,即“天地人之三者合一”,上乘的材料必采固定年限(生长周期)、固定时限(时辰及一年四季)及固定地点(种植或培育地点)的原材料,否则还未开工,就已“注定失败”。传统的工艺人认为,一切生产活动以基础材料为本,有此铺垫,再谈其他。

而现代工业技术则更多地追求生产效率及产量(从产品生产上来讲),对生产原材料并无过多苛刻要求。这就决定了传统竹工艺与现代工业技术在取材方面的差异。

(三)传统竹工艺与现代工业的文化特殊性

中国的传统竹工艺是艺术与技术的共生体,两者缺一不可,既讲究产品(工艺品)的艺术观赏性,也讲究其实用性,是中国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中国众多工艺技术也都体现了这一点。反观现代工业,并无如此需求及要求(也很难实现,其工业制作水平制约了生产标准)。这就造成了传统竹工艺与现代工业在产品生产追究上的又一对矛盾。

二、解决办法——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的最佳平衡

鉴于传统竹工艺与现代工业的普遍差异性、取材特殊性和文化特殊性,课题组决定以“制作材料”为研究切入点,此举符合现代及古代一切生产任务的流程模式。

课题组决定以“竹灯产品”进行阶段性试验。竹灯产品,其一符合传统竹工艺的制作材料要求;其二在国内有相应的工业生产的案例;其三符合市场需求(即商业化属性明显)。在课题组及指导教师沟通协商后,一致认为此研究方法可行并批准进行研究试验。课题组首先从材料入手,从原材料的木质、生物成分、韧度、硬度以及可塑造性等材料属性入手,多角度充分考察及调研选材的适用性。其次,课题组走访了相关竹制品加工生产单位,了解了相关工业技术,充分理清传统竹工艺与现代工业的矛盾关系,切实把握其生产技术的可操作性,通过认识和甄别每一道工序,力保其符合竹灯加工生产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安全性。最后,在完成了前期的相关资料收集后课题组开始出稿设计竹灯样式。

通过课题前期提取的中国竹文化信息及文化精要,融入现代设计的审美标准,运用现代电脑科技,将其转化为图形语言,并作用于竹灯产品之上。在设计的过程中,课题组充分考虑其制作材料的若干属性,把握其产品生产的难易度,力争产品在符合现代工业制作标准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竹文化精髓,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要与产品合二为一,体现其产品及工艺的创新性。

竹灯设计制作的主要环节为取材、设计和成品制作。必须要充分考察原材料的韧性以及硬度。其次是设计。课题组在竹灯造型及结构的设计中将中华文化和原材料的可塑性纳入考虑范围,从中华文化中主要取材两部分:中国竹文化以及苏州园林。竹灯作为竹产品,中国竹文化下的图形语言更能体现情感氛围与文化气质,更能让产品传达一种中庸、雅致的中正温和的精神理念。最后,在成品制作上,课题组就现代设计理念与有关制作人员进行沟通与磨合,最大限度地与制作方协调协商,在生产可行性和产品概念上取最佳平衡点,适时调整工作计划和生产指标,力保竹灯产品的完整概念输出。

三、总结

竹制品的制作取材是整个阶段性试验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工艺上的部分重合也是该试验的重大突破口。在制作的过程中,必须严加考虑竹篾(丝、条)的可塑性,如竹篾弧度应为几何,应视材料和物件种类而定。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竹灯产品的艺术观赏性,更多地应考虑其作为实际用品而应具有的实用性,其次再考虑文化艺术的表现。

课题组通过进行多轮协商和研讨,罗列了众多制作难题,从问题的本源入手,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走访多地,对原材料的特性进行细致的辨别,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考察其材料的适用性。同时,课题组也深入了解了现代工业技术,了解了竹木制品的生产操作流程,分析其每道流程对原材料的影响,为试验产品的生产层层把关。整个阶段研究内容都紧紧围绕着课题主体进行。

传统的工艺技术与现代的工业技术在某一环节的相同点,是问题的关键,积极多角度地做出假设(解决方案),努力解决其周边问题,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开辟蹊径。而在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相关课题人员坚持不懈的信念及不畏艰难、不惧失败的勇毅和果敢。

猜你喜欢

课题组工业工艺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工业人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课题组成员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