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画色彩和西方画色彩在表现中的差异

2016-11-26刘珂

牡丹 2016年12期
关键词:著名画家画作中国画

刘珂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载体,由于中西方画作根植于不同的土壤,所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在色彩上,中西方可谓是大相径庭。本文分析中西色彩差异的成因,并通过实例探讨,探索中西方色彩差异的具体体现。希望能在保有中国画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色彩运用方式,为中国画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和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审美特质和艺术倾向。中国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发展是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中国画在色彩上独树一帜,成为一种鲜明的中国印记。由于政治历史背景和观念不同,中国画色彩和西方画在色彩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一、中西色彩差异的成因

(一)政治历史差异

中国画的政治历史背景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表现。进入到阶级社会后,中国画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秦朝、汉朝、唐朝、宋朝……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国力的强弱变化,中国画展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例如,唐朝时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民富足,这在画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如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刻画了一代明君唐太宗,整个作品颜色绚烂,线条流畅,唐太宗不怒自危,充满盛世君王的气度,也展现了唐朝人民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唐朝时的色彩较为绚烂,阎立本将典礼官的衣服画成红色,将唐太宗的衣服画成黄色,用红色的典礼官衬托出着黄色衣服的唐太宗的天子气度,这与当时的现实相符,同时又显得和谐、富有美感。而到了宋代,中原国力下降,宋代时政局形成了一种“积贫积弱”的状况,特别是由于外族入侵,北宋亡国,南宋建立,这时的艺术家们都有一种流浪漂泊、家国不安的悲凉之感,在这种抑郁无法排解时,大部分文人墨客倾向于向道家寻求解决方法,这时道家的“无为”思想深入到了艺术领域,在中国画颜色上的表现就是画家更倾向于运用“白”“黑”两种颜色,水墨画渐渐变成了中国画的主流。如南宋著名画家赵孟坚的《墨兰图》,画面上为两株黑色的兰花,错落有致。兰花为“花之君子”,体现了作者清高、雅洁的心境。在颜色的运用上,兰叶用淡色的墨,兰花为黑色的墨,这样形成了一种对比,作品整体显得清淡雅致。

西方画和中国画根植的土壤完全不同,其中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宗教对西方画的影响。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信仰尤为广泛。在早期的西方,基督教对于思想和文化的控制和影响都是不可小觑的。文艺复兴后,西方的绘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此时出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三杰,即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绘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宗教,而是走向了日常生活。此时色彩在西方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画家通过色彩来表现不同的体积、空间、形态,形成了一套属于西方的色彩体系。如著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乔孔达夫人身穿一件绿灰色带有光泽的衣服,达·芬奇通过色彩的表达,使这件衣服看起来柔软而又舒适。乔孔达夫人袒露的胸部为明亮的白色,在明色与暗色的对比中,达·芬奇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美丽而又神秘的女子。

总之,中国画颜色的变化是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当时的政治状况,统治者的政策,民族的融合情况,都影响了中国画色彩的表现。不同时期的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五行思想等,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画的颜色。西方画则是根植于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特别是宗教对于西方画的色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不同的土壤中,中西方展现着不同的色彩魅力。

(二)文化差异

中国画根植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土壤上,其色彩上的表现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影响最深的两种思想应为儒、道两家,这两家对中国画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影响。

儒家的主张是“仁”和“礼”,所谓“礼”,就是尊卑有序,绘画也要遵循这一礼的要求。例如,在前文提到的《步辇图》中,唐太宗衣着为黄色,体现了天家威严;典礼官的衣着为红色,符合当时的现实,体现了儒家对画作颜色的影响。另外,孔子还追求“中庸”,反映在绘画中就是要求各种颜色协调配合,形成一种和谐之美。与之不同,道家的主张是“无为”,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这反映在绘画中就是老子是反对人工的“五色”,并对玄色——也就是自然的黑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道家的发展者庄子在继承老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纯白朴素,不然纤尘”的观点。认为白色是美好的,明快的。这样,在道家的影响下,“黑”与“白”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色成为画师们喜爱的颜色,也为之后的水墨画提供了思想来源。

西方画由于范围较广,不同国家受到不同思想的影响,不同地区对于色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西方绘画色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这个时期的古代先民们将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比方说红色就是人的生命;黑色就是阴暗、鬼魅或者幽灵;白色就是圣洁的、神性的。在这种思维惯性的影响下,画家在绘画中以自然为基础,描绘出了一个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的艺术世界。基督教在欧洲兴盛之后,画家们的绘画主要服务于宗教,这时的颜色运用是非常理性的。在绘画时,画家先勾勒出形象,再用颜色体现其明暗对比,这时的色彩运用符合科学的色彩观。

二、色彩差异的具体体现

由于政治历史的差异和文化的差异,中西绘画在色彩上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为重视局部还是重视整体。中国画在细节的把握上十分精到,并且更加重视画作内在的神韵,而西方画则更加关注一幅画整体的效果,更重视色彩的刺激。

中国画对于细节的把握十分精到。比如,善于画虾的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他的画作中,他只运用墨色去创作,但我们却可以看到虾的形态,虾的动作,甚至虾的每一个器官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运用墨色的明暗对比,虾似乎活了起来,跃然纸上。齐白石抓住了虾的神韵,所以才能将虾画得栩栩如生。

传统的中国画作中,出现的颜色数量并不多,画作以线条为主要支撑。如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可谓是展现了北宋汴京的整体面貌,布局开阔,人物众多。但是我们看到,在颜色的运用上,张择端选择了以墨色勾勒,以黄色为主色调,颜色并不繁复,但人物建筑错落有致,在细节的处理上十分用心。仔细去看画作,甚至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西方画家更加关注画作的整体效果,画作中的色彩运用也是服务于画作整体。如著名画家梵高的《夜间咖啡店》,梵高使整个画作沉浸在一种人为的光线下,用紫色和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冲撞,而这些色彩都服务于画作的基调,在色彩的冲突中,描绘出一个人人消沉的悲惨社会景象。

与传统的中国画相对,西方画作对于颜色的使用非常大胆。如著名画家马蒂斯的《戴帽子的妇人》,这幅画中的颜色非常多,用色也很大胆。妇人脸上有黄、绿、蓝、红、棕等颜色,马蒂斯用绚烂的颜色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用率真,粗放的笔法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每个人在画作中都是和谐的,而《戴帽子的妇人》则体现了一种冲突之美,在颜色的冲撞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强烈的情感。

诚然,中西方在绘画颜色的运用上有许多不同,这是由于中西方受到不同的历史和观念的影响。东方更加追求写意,用色也较为保守、细腻;而西方重视整体的布局,用色热烈而又大胆。从两种不同的画作中,甚至可以读出东西方人性格的差别。在我国,协调、和谐为美,而西方似乎更加重视个人性格的张扬,这种不同也为我们提供了融合的机会。正是基于东西方在色彩上的不同,才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创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在保有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基础上,向西方借鉴和学习,在新的世纪,为中国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著名画家画作中国画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学生画作欣赏
著名画家 张有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行走的时髦画作
著名画家刘文科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