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译版本探析

2016-11-26李月君徐树娟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雅各林语堂译本

李月君 徐树娟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000)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译版本探析

李月君 徐树娟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000)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大学》的四个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即对里雅各、马礼逊、马歇曼和林语堂的译本进行比较,探讨这四个译本在词汇翻译,句子结构对比等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由于四位译者的翻译目标不尽相同,译文受众不尽相同,所以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文章认为里雅各和马歇曼的译文采用文献型翻译策略,而林语堂和马礼逊的译文采用的是工具型翻译策略。

《大学》;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目的;翻译策略;英译版本

1 引言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首,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篇,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大学》在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道德、教育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透过对于《大学》的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很多翻译家将《大学》译成英文,在本文中,我们着重探讨里雅各、马礼逊、马歇曼和林语堂的译本。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大学》的四个英译本进行比较,这四个译本分别是里雅各于1879年出版的,马礼逊于1812年出版的,马歇曼于1814年出版的,林语堂于1938年出版的《大学》英译本。

2 功能翻译理论介绍

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的Katharina Reias,她在1971年出版了《翻译批评的可能与限制》,该书的出版即标志着功能翻译理论的起源。功能翻译理论为英汉互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译目的论。功能翻译派认为,翻译一般是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的,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译文的实际目的,发起者出于某一特殊需求,在理想状态下,他会提供译文受众、译文所处的语境以及其他细节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译文的发起者决定译文的目的,继而决定译文中翻译过程中要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诺德总结出两种翻译策略: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文献型翻译是对原文作者与原文作者文化活动的记录,其重点是用译文语言再现原文作者与原文读者交际的情景、内容和形式,强调源语言化。译者采用直译、逐字翻译等策略。工具型翻译则把翻译看成是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进行交际的工具。在交际过程中,原文的语言、文化只作参考,重点在于根据译文读者的特征及需要传递原文的交际内容,完成交际目的。因此,译者应该采用意译、编译等翻译策略。

3 《大学》四个英译本的比较

3.1 译者简介

理雅各原名詹姆斯莱格,英国苏格兰汉学家,他从1841年开始着手翻译中国经典。1816到1872年,相继出版了五卷《中国经书》。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马礼逊是外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是第一个把《圣经》全文翻译成中文并予以出版的人。他在中国生活25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典》。马歇曼是最早的基督教的圣经中译本译者之一。林语堂是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他出版的《孔子的智慧》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译作。

3.2 词汇翻译

例1.《大学》题目英译

里雅各译:The Great Learning

马礼逊译:The Great Science

马歇曼译:Learning

林语堂译:The Higher Education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儒典《礼记》中的一篇政治、道德论文。汉代儒学大师郑玄说:“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四个译本中,里雅各的译文着重强调了learning,这里的learning 含义极为广泛,不仅包括在学校的教育,高难度科学实验,同时还包括自我修养、自我提升。马歇曼的Learning和里雅各的The Great Learning相比,气势略显不足。林语堂和马礼逊的译文都只说明原文的一个方面,可以说,他们的译本并不十分切题。

例2.“明德”的英译

明德既美德,指的是上天所赋予人类的道德本性。里雅各将明德译为“illustrious virtue”,马礼逊译为“resplendent virtue”,林语堂译为“clear character”,这三个译本都指出道德或者美德的含义。可是马歇曼将明德译为“reason”,即“理性”,这样翻译容易让西方读者以为“德”即“理性”,而能“明明德”应该是一个人,追求最基本道德修养,所必须具备的人之本能。也就是说:正因为你是个人,所以必须应按本分去做好一个人,去讲求好自己的人格,这好像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事。正如南怀瑾先生在《大学微言》中所说:“我们上古传统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教导你做一个人,完成一个人道、人伦的本分。不是只教你知识和技能,而不管你做人做的好不好。因为做工、做农、做小贩、做官、做学者、做军人、做皇帝,那都是职业的不同。职位虽不同,但都须要做人,才是本分。”

3.3 句子翻译

古汉语讲究音韵结构的和谐顺畅,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写作中也经常运用排比、对偶等句式。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如何能中准确翻译出意思的同时还能保留汉语原文句式结构之美,往往也困扰着众多翻译工作者。

例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里雅各译:What the great learning teaches, is to illustrate illustrious virtue;to renovate the people;and to rest in the highest excellence.

马礼逊译:The great science contains(three things):a clear illustration of resplendent virtue;of the renovation of a people;and how to proceed to the utmost bounds of goodness.

马歇曼译:The path or course of Learning proper for Men, consists in restoring reason to its pristine luster, in renovating others;and in making the summit of all virtue the only point of rest.

林语堂译:The principl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consist in preserving man’s clear character, in giving new life to the people, and in dwelling in(or resting)in perfection, or ultimate good.

《大学》原文中用了三个“在”作并列结构,阐述大学之道的含义。通过运用并列结构,可以极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增强文章的整体气势,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里雅各、马歇曼和林语堂的译本分别用了“is to;of;in”三个介词短语来阐释大学之道,译文在形式上与原文一致,在准确传达含义的同时,注重了文章的形式美。但马礼逊的译文却使用了一个名词短语、一个介词短语和一个从句,虽然准确翻译了原文的含义,但是译文整体形式与原文不符,显得凌乱而没有气势。

例4.“是以君子有挈钜之道也。”

里雅各译:Thus the ruler has a principle with which, as with a measuring——square, he may regulate his conduct.

马礼逊译:Prince may measure the hearts of others by his own.

马歇曼译:Therefore let the sovereign himself maintain a line of conduct squaring perfectly with virtue.

林语堂译:Therefore the superior man(or prince)has a principle with which, as with a measuring square, he may regulate his conduct.

挈钜之道是以推己度人为标尺的人际关系处理法则,指内心公平中正,做事中庸合德。儒家以“挈钜”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原文的“挈钜之道”是暗喻,里雅各和林语堂的译本把原文的意思准确翻译出来,但是没有用暗喻的方法,虽然译文读者理解起来毫不费力,但是准确翻译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文的暗喻之美。马歇曼和马礼逊的译本采用直译的方法,表达的句意与原文的意思有一定的差距。

4 结语

本文所选择的四个译本中,里雅各和马歇曼采用的是文献型的翻译策略,而马礼逊和林语堂采用的是工具型翻译策略。四个人的翻译目的主要是让外国读者理解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从而理解中国文化。相比而言,里雅各的译本严谨流畅,对于其中的一些古语还有详细的注解,让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又相似的阅读体验,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标准译本。马歇曼的译本也有详细的注释,但他的译本更适合作为学习汉语的样本和工具。马礼逊的译文简洁明了,他的译文问题在于某些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存在偏差。林语堂的译本准确流畅,但对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注解较少。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一项需要考虑读者要求的目的性交际行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对于西方的影响力也日益加大,中国古典著作的英译对于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四个版本的《大学》英译本研究发现,里雅各的《大学》译本是最适合传播中国儒家经典的译著。

相比较于《论语》、《孟子》和《中庸》的英译研究,作为《四书》之首《大学》的英译研究开展的较晚,研究时间也较短,译者想对较少,可研究题材也更少,需要更多的翻译学者研究关注。通过《大学》的英译版本研究,更好得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1] Gentzler, Edwin(2004).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 Girardot, Norman J.(2002).The Victorian Translation of China:James Legge’s Oriental Pilgrimage.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336.

[3] Nida, E.(2000).A Fresh New Look at Translation.In Beeby, A.D.Ensinger&M.Presas.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ranslation, Barcelona, 1998.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12.

[4] 王国轩.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1.

[5]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35-136.

[6] 李红霞.浅析德国功能目的翻译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5-146.

[7]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 林语堂.孔子的智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08-109,115.

[9] 岳峰.儒经西传中的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变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39.

[10] 刘俊田,林松,禹克坤.四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李月君(1990-),女,汉族,山西阳泉平定人,硕士在读,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

G642

A

1672-5832(2016)02-0217-02

猜你喜欢

雅各林语堂译本
《邓小平文选》日译本的回顾与思考——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先生访谈录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黄雅各 不会音乐的健身教练不是一个好演员
探访林语堂故里
请尊重我的意愿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