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色之美占七分
2016-11-26徐冰
◎徐冰
纸色之美占七分
◎徐冰
印制作品《天书》 时,我拿着刻好的版子来到北京郊区的一家古籍印制厂。一切顺利,但开印被延误了一个星期,只为选择纸张。
我与印书的老艺人锁定了三种纸。他首选“玉扣纸”,这是用精细麦草原料所制,摸起来绵密如丝,颜色呈淡淡的秋黄色。此纸又称“花笺”,古有“纸之精致华美者称花笺”之说。这批纸是厂里几十年前剩下的。
第二种选择是“藏经纸”。当时这个小厂正在印《大藏经》 ,是国家项目,为此仿制了一批藏经纸,原料为麻、褚皮、桑皮,肌理有帘纹,色如白玉,摸起来像摸在绫子上。我的书用和《大藏经》同样的纸,自己都觉得了不起。
第三种是我找来的古色古香的“元书纸”,以竹绵为原料。这种纸不贵,但它的古旧感是我想要的。
思前想后,哪种纸我都舍不得放弃,最后120套书用了三种纸,各占三分之一。三种自然纸色有着微妙的变化,让这些书看起来好极了。
在中国,裱画在发展成用绢或绫装裱之前主要用纸,也可以说纸色之美占了七分。作品《鬼打墙》的那些大轴是我干了大半年才裱出来的,从夏天干到入冬。不知为什么,裱好的大轴干了后总会绷出裂缝来,我调整浆糊的湿度和黏度都无济于事。
有一回我索性不睡觉,看着它从湿到干,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整晚都平安无事,只是在纸干透的最后时刻,因力大无比而发出了巨响。如果空气干,这力就更强:收缩的力不均匀,纸必会撕裂。原来是我没意识到大仓库这几天开始供暖,温度和湿度一变化,纸就不听话了。只怪我太麻木,纸的身体比我敏感多了。
写到这儿,我怎么觉得纸的性格与人的性格很像,与有性格的美人更像。它们体洁性贞,脆弱单薄,朴素平易又平整大方;它们风情万种,让人难于选择;它们真诚朴实,装点他人。不过,“纸性”也有脾气,如果较起劲来,那还真是件麻烦的事。
古人给纸起过不少的名字,如“彩霞”“竹膜”“还魂”“万年红”“锅底棉”“金素笺”“十色笺”“桃红洒金”……多美呀!
(摘自《我的真文字》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