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
2016-11-26刘勇
刘 勇
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
刘 勇
德育教育是现代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既要对学生基本素养进行培养,又要开展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多重意义。在新时期,新课标对德育教育做出了更多的、具体的教学及改革指导,启发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为中职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新的规划。
中职院校 德育教育 有效性
一、前言
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内容。在当前中职教学中,德育教育结合中职院校特点,向着时代性、职业性、创新性方向发展,拥有更为实际的意义。中职院校学生年龄普遍偏低,尚未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股,经过中职阶段的学习之后就要步入社会,因此中职教育既要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又要为学生即将到来的就业等做出指导。
二、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浅谈
(一)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德育教育具有多重意义。对于学生个人成长而言,德育教育具有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意义,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等心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指导;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而言,在新课标指导下,中职德育教育已经日益向着时代性、职业性、创新性方面发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1]
(二)德育教育在中职院校的严峻性
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德育教育形势实际上并不乐观。首先,中职院校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薄弱,对于学习兴趣与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且自控能力较弱。另外,就成长经历而言,中职院校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特殊的时期,与内部,他们对于即将面对的就业以及新的学习状态,有着深深的恐惧与不安,还包括一些自卑心理,但表现于外的又是叛逆不羁,追求个性,蔑视规则,这样的心态实际上需要德育教学加以积极的引导,否则对学生未来成长会造成不利影响,当然,也为德育教学起到了阻碍作用。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的生源出现紧缺的现象,因此,中职院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中也一再地降低了要求,尤其是作为公共课的德育教育,相对于其他校园体系都要松懈许多。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德育教育在中职院校的发展[2]。
三、关于中职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一)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
在中职院校,德育教育要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既相适应,又相扶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职业教育中,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发展思路。在新课改以来,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等文件,对中职德育课程进行指导。中职院校要紧随教育部门指导,走新课程改革的道路,将德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实践出中职德育教育的特色道路[3]。
(二)将德育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
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要将德育教育与美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将德育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分辨出美丑善恶,并且进一步反观自己的行为。美育的加入,既体现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展开教学工作;又体现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欣赏美、感悟美。美育于德育的意义就在于环境的渲染,只有为德育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全面推进德育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构建环境。于中职院校学生而言,成长的过程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
(三)在德育教育中关注到心理健康
在德育教育中加入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是新课改对中职德育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进入中职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了。而是要承担起关注学生成长,包括道德素养的养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建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德育教育在中职院校所要承担的实际上更多了。
(四)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
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是体现中职德育教育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将德育中的职业道德作为特别强调的内容,能够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提供指导,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日后竞争就业增加机会。强调职业素质培养,还能够使学生更加关注到德育课程的实践意义,关注到德育教育的学习中。同样的,德育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以及价值观的建立的意义,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关注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四、结论
上述分别从不同的教育分析了如何提高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以上述几点作为指导思想,将德育教育与美育、职业素养、心理教育等有效结合起来,还要关注到实践本身,尽量以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展开教育,而非盲目的灌输。事实证明,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远比知识的传递意义大,教育工作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1]张凤杰.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及措施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4):123.
[2]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92.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