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指导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2016-11-26田丽芬王莉莉
田丽芬 王莉莉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指导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田丽芬 王莉莉
本文重点围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所涉及的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5部分展开研究,找出对高职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为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高职体育 课程改革
针对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趋势,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本研究旨在“标准”的指导下,重点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为加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概念的界定
(1)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体艺〔2014〕4号《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该”标准”分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5部分。
(2)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研究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二、研究内容
(一)“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
标准中要求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学生在校时间为两年,一年实习,所以学生体育课必须每年选一次,且不能重复选择。并在体育课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外,阳光体育运动各项工作要落到实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所以,学校体育工作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二)”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是严格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的,我们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教学质量、课余训练、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项目研究,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三)”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
课外体育活动目前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切实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学生运动会,校内体育比赛,院系、专业或班级学生开展体育竞赛和交流等活动。学生体育运动队、体育社团、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也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
(四)“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
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将体质健康状况、体育课成绩、参与体育活动等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和研判机制,切实改进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监测与评价,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并将身体素质练习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学生在身体素质的练习过程中克服自身惰性、挑战自我,不怕困难的意志,即坚持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五)“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
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不足,是目前大部分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其结果直接影响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阻碍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无法真正意义的实现。根据此种现状,各高校要合理增添体育器材设施,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学生的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锻炼项目,也可根据自己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地理环境等优势,自制适合学生体育发展的器材设施,丰富体育内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项目。
三、结论
各高职院校对“标准”精神贯彻较好,切实达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了高等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部分职业院校的传统体育课程还占有较大的比重,有待于整合;学校应引导学生体育锻炼从课堂走下来,利用社团和学生课余时间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增强学生体质。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J].中国学校体育,2014(08):7~9.
[2]张丽萍.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兼读《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3):79~80.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