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学一做”为契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发展
2016-11-26李艺炜
李艺炜
以“两学一做”为契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发展
李艺炜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两学一做”的科学内涵,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学一做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认真总结经验,全面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效性低。由于理念滞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衔接不当,灌输填鸭式教育模式下缺乏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创新意识,致使理论教育的时效性偏低。
其次,外来文化与日俱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会受到影响,发生动摇,政治立场不坚定。
最后,网络的开放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网络时代下,信息的沟通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束缚,言论更加自由,致使网络舆论难以得到有效把控。
二、科学分析“两学一做”,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面向的是广大党员群体,但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与“做”全面抓起,既从理论知识方面学习,也在实践能力方面提升,从而真正提高广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要将大学生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的学习摆在十分重要基础的位置。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与素质提升的坚实基础。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促做、知行合一,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这不仅明确了学习教育的根本方法和着眼点、落脚点,而且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格党员的要求和标准,不仅为广大党员,也为广大群众指明了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南,
“两学一做”,融入日常。这次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而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如此,要突出经常性教育的特点,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三、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局面
(一)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
学生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理论方面存在不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方面缺少了解,导致对于党的由来及未来发展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高校通过本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深入贯彻“三会一课”制度,并结合学校、院系特点开展符合学生党员,符合学生群体实际的理论学习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二)注重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这一队伍当中不仅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也包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教师群体。因此,在选拔、聘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时,要重点考察,精心选拔,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引领能力,使这支教师队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指引者。
(三)创新学习方式,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高校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在沿用原有较好的方式的同时,应该根据高校所在地域、高校整体情况、学生专业特点等创新学习教育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及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与学生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不占用太多额外的时间,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强调“关键在做”,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实践层面,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创造实践岗位等方式,使大学生将理论学习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实践行动,真正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现行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的创新,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质内涵与要求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中,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并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基础。
[1]王邵霞.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
[2]谭江林,吴玉梅.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3).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李艺炜(1988-),女,黑龙江大庆人,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青年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