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电影的美学特征探析
——以《致青春》为例
2016-11-26朱燕
朱 燕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新媒体时代下电影的美学特征探析
——以《致青春》为例
朱 燕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多信息、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不仅人类的物质理念和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电影这一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第七门类艺术,在新传媒时代无论从拍摄方式或是消费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改变。 面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电影人唯有把握好新思维,重新构建当下电影应具有的美学特征,才能创造出为大众所喜爱的电影。本文试以赵薇导演的《致青春》为例,来说明新媒体时代下电影应具有的的美学特征。
新媒体时代;电影;美学特征;《致青春》
众所周知,《致青春》是由著名演员赵薇转型为导演的处女座,于2013年4月26日起在全国上映,首映日票房达到4650万元,刷新了2D版话语首日票房新纪录。进入五一后,票房持续走高。5月8日,赵薇成为单片票房最高的华人女导演,此外,《致青春》作为赵薇的毕业作品,更是为她赢得了99分的好成绩,开创了北影最高分的先河。在制作成本只有六千万,导演赵薇为著名的一线女星,其余主演都是新人的情况下,影片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影片自身的质量息息相关。以下将从电影的美学特征出发,来探讨影片《致青春》的成功之处。
1 电影的真实性
电影源于生活,真实是电影艺术审美的首要前提。它包括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真实。内容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深刻反映,是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揭示。形式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外在规律的反映,是社会生活外表的再现或是表现。
内容的真实。在影片《致青春》中,青春成长是最主要的关键词,郑微的成长和爱情故事清晰地将这部影片明显的叙事线索分为两段式。前半部分,郑微与陈孝正的爱情发展是关于青春和校园记忆的主线,郑微与陈孝正在经过了误解冲突思想斗争等挫折之后终于在一起了,却又因为陈孝正为了追求梦想而出国的选择无疾而终,理想还是战胜了爱情。 影片的后半部分则以郑微、陈孝正与林静的三角关系为主线,讲述了这段青春岁月支离破碎的结局。最后郑微仍旧是一个人生活,但是谁的青春没有泪,影片的这些内容都给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极具真实性。
形式的真实。从拍摄场地来看,影片《致青春》中的场景包括:1.新生开学:东南大学涌泉池、大礼堂。2.开学,阮莞骑自行车:南京理工大学二号路。3.郑薇的搞笑表白:南师大、南财图书馆。4.青葱爱情在争执中萌发:南大北大楼、操场旁的阶梯。5.青涩初恋:“旋转的,不只是楼梯”:河海大学图书馆旋转楼梯。6.致青春的“恩怨纠葛”:南航B7宿舍楼的水杉林。以及南医、南信大等十几所高校。这些确保了影片情节发生地点的真实性。
2 电影艺术的价值性
电影艺术最大的价值,就是它能让人们坐在电影院里,以最好的视觉享受观赏到你想看到或希望看到,在现实生活里必然要发生,或是可能要发生的一切事情的真实情景,让你亲临其境,亲身感受。在其中,你是旁观也好,或是完全投入也好,你的思想感情都会随着影片中的思想情感和主人翁的命运而起伏。从中受到冲击、净化、启迪和教育,好的影片看后,还会让你回味无穷。《致青春》的票房大卖,再创新高,说明了人们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坐在电影院里观看影片,体现出了影片的价值所在。
《致青春》的导演赵薇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一线女星,本身就对演戏驾轻就熟,对于演员们的表现能够很好的加以指点和把关,加上片中的演员们都是实力派,所以演绎出来的故事情节特别真实;再者,影片的情节设置走怀旧的青春路线,抓住了人们喜爱怀旧的心理特征,把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距离拿捏得十分得当,从而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优秀的制作团队是此影片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在短短的时间里,演员尽职尽责的工作,虽然没有特别著名的演员参与演出,但是就是因为这些青涩的演员的演出,更能让观众进行角色替换,仿佛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样,更加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导演赵薇自身的强大影响力。作为国际一线女星,赵薇可谓俘获了众多人的心,拥有不可小觑的粉丝群,再加上此片作为赵薇的处女作,更是赚的了不少噱头;影片的前期宣传。通过各大新闻娱乐网站,发布关于电影拍摄的各种消息等等。在新媒体时代下,电影《致青春》无疑完全符合了新时代的电影制作规律,无论是影片情节的选取拍摄,演员的完美表演,片子的后期剪辑,片子的前期宣传等都为影片的成功上映赚足了筹码。
3 电影艺术的娱乐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理念的转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更加愿意利用闲暇时间来通过看电影获取娱乐,释放压力。这体现了电影具有无可比拟的娱乐性。对于一部具体的电影而言, 无非是好与坏,或不好不坏之分。好的艺术电影仅仅有艺术是不够的,观众和市场的认可才是实现自身艺术理念的前提, 同样地,好的商业电影能够吸引观众是建立在它本身所具有的通过娱乐来实现精神疏导的社会功能上的[1]。
其一,电影艺术的快感。影院给人一种特有的快感,带来精神的享受和精神的调节。其中包括有漂亮舒适的影剧院及其观赏的环境,如封闭,与世隔绝的影厅和舒适座位等;有现代化科技带来的高级视听享受,如音画,甚至于高保真、立体声的音响,高清晰的画面;还有令你感兴趣的内容等,总之心身愉悦。
其二,电影艺术的美感。 一是电影的形式美。电影《致青春》以女主人公郑微在火车上做了一个梦为开头,梦里面童话故事般的场景特别美丽,加上美妙的音乐,立刻吸引观众的眼球。二是电影的内容美。它是指电影故事内容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善良愿望而产生的美[2]。《致青春》里我们看到了那些逝去的故事和岁月,剧情的完美设计,演员的真情演绎,让我们真真实实的感受到这就是为我们展开的青春画卷,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我们自己。三是形式与内容最佳结合而产生意境美。这就是指在某些电影语言叙术后,给人感觉意蕴深远,意味无穷而造成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美,还包括有蒙眬美。
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新媒体时代文化环境的飞速转变,电影必须改革传统的电影美学思维,在影片制作上求质求新,方可适应潮流发展,获得蓬勃的生命力。
[1] 宗俊伟.青春电影的青春化叙事时态——以近期三部青春电影为例[J].名作欣赏,2013(9).
[2] 张卫.新中国电影的叙事探索与影像追求[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B832
A
1672-5832(2016)06-00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