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民国风”
2016-11-26峥嵘
峥 嵘
卷首语
话说“民国风”
峥 嵘
不知从何时起,国内掀起了一股追捧“民国风”的潮流,人们对民国年间的风情习俗、民国文化兴趣盎然、津津乐道,以示“怀旧”。
今年端午,桂粤琼三省区举办的“2016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在梧州举行,一些民国题材影视剧里的人物,如“包租婆”、“三六九”、坐黄包车的旗袍女子等出现在梧州的骑楼城里,引起市民和游客的莫大兴趣,成为吸睛的亮点。的确,民国年间兴建的骑楼城,与这些“民国人物”堪称绝配。
梧州的现代城市建设,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梧州的骑楼城,在民国时期最为繁盛,成为两广商埠重镇的标志性建筑,至今仍是梧州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标。本刊发表当年参与梧州城市建设的卓缵森先生亲历的见闻材料,这是关于梧州城建的真实而珍贵的历史记录,一个带着“民国风”的梧州,原来就是这样建成的。
然而,民国时期的梧州并非总是繁华热闹与灯红酒绿,《梨园“武探花”大战恶伤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梧州市井的黑暗、混乱以及粤剧艺人的惨淡人生。
新世纪的梧州城市形象,体现在《美在青山绿水中》这六首梧州城市形象宣传歌曲中,这是著名词作家郑南精心为梧州度身订做的作品,这组歌词突出了梧州的“岭南水文化”特色,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侧面,突显了梧州独特新颖的城市形象和风情风貌。
叶权生先生收藏的“老东西”曾是梧州人的一份牵挂,这其中有不少带着“民国风”的老物件,也有体现梧州悠久历史的“秦砖汉瓦”。这些“老东西”或许并非珍贵文物,但其背后都有一段“古”,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的文明碎片。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发介绍“老东西”的文章,以飨读者。
《狮寨农村哭嫁歌》是一篇反映地方风情的作品,作者记录分析了原生态的农村“哭嫁歌”,记录下一份濒于失传的文化记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令人刻骨铭心的文化迁徙。对于这场影响千家万户、改变一代青年命运的青春记忆,令人不堪回首又难以忘怀,至今褒贬不一。《青春的岁月像条河》便是作者对那个艰辛岁月的深沉忆念、苦涩回味,从而与自己的青春作一次深情告别,使之成为人生的积淀,人生的压舱石。正如作者所言:岁月无情,时间能改变很多,但不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