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工程是脱贫应攻之坚
2016-11-26龚亮保
□ 龚亮保
健康扶贫工程是脱贫应攻之坚
□ 龚亮保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以“贫”的关键性诱致因素为切入点,打好攻坚战。在产业就业扶贫等综合措施下,只要具备劳动能力并能勤奋努力,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是完全不存在问题的。但对于广大生活在偏远农村的贫困人口来说,诸多陷入贫困的家庭是由于家庭劳动力健康问题所致,诸如家庭劳动力中如有一人得了大病,不但本人劳动能力丧失,还要有人照顾,并四处借债看病,致使整个家庭都陷入困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很多贫困家庭的典型遭际,也成为脱贫攻坚的致命性问题。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现有的7000多万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占42%。这表明,有超过四成的贫困人口属于因病致贫返贫。因此,如果不大力实施健康扶贫,脱贫攻坚战就很难取得决定性胜利。
国务院6月8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确定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通过互联网+医疗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补上贫困地区医疗服务“短板”,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和返贫问题,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无疑是一种坚实的铺垫。
实施健康扶贫,要用系统的理念,走好“四步棋”。要加大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要建立并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其他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让贫困群众 “看得起病”;要通过增强医疗服务能力、转变医疗服务模式,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要从贫困人口的健康教育抓起,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贫困群众“更好防病”。
实施健康扶贫,重点是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户建立“四道防线”,即构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农村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防线。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要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对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财政补贴,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加大对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2016年起选择负担较重、能一次性治愈的大病开展集中救治。实行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各类医保、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要建设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主要发展和应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优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依靠各级各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充分掌握当地健康状况,舍得投入资金充实医疗卫生力量,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健康扶贫开发,真正将健康扶贫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打好扶贫攻坚战。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户家庭的福音,更是脱贫的应攻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