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史对比研究

2016-11-26陈元园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学俄国资本主义

陈元园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史对比研究

陈元园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因其理论所表现出的斗争性、革命性曾一度受到西方社会学的排斥,在中国也曾因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因素阻碍了其顺利发展。对比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史,从动态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精髓,为中国在社会转型加速时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现实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史;对比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因其理论所表现出的斗争性、革命性曾一度受到西方社会学的排斥,在中国也曾因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因素阻碍了其顺利发展。

西方社会学在由孔德等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创立之初,其是针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巨量社会问题,是作为一门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的学科,但同时,它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孔德等人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不同,其一开始便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地批判,认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本矛盾,只有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从而实现社会的常态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开始便具有彻底的革命性,这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注定从一开始便被排除在西方社会学的理论视野之外。

2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历程包括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指列宁、普列汉诺夫等人结合俄国革命实践,在继承和捍卫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原则的同时,同米海洛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俄国民粹主义者主观社会学的斗争中,明确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原则。认为只有像马克思那样,以物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为基础观察和分析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才能形成科学的社会学理论。①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由卢卡奇、葛兰西和柯尔施等人开启的,其基本内容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基础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做出的批判性思考,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举起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从社会学和哲学的综合性视野,建立了内容十分丰富的社会批判理论,西方学者亦称之为批判社会学。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指由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结合中国社会实际而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介绍和阐释,其都是从指导中国革命的基本要求出发,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1 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

2.1.1 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开始于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和《德法年鉴》时期的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问题批判。马克思在对底层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中,逐渐接触到同政治领域和思想意识领域相对立的经济社会领域———市民社会。对市民社会的观察、分析与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起点。后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逐渐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原则。③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结构的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等历史唯物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做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概括,这个概括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立场、方法原则和理论架构的经典论述。

2.1.2 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将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且其本身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就是社会科学亦即“科学的社会学”,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直接将其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称为社会学。④列宁、普列汉诺夫等人结合俄国革命实践,在继承和捍卫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原则的同时,同米海洛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俄国民粹主义者主观社会学的斗争中,明确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原则。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为俄国社会革命而服务的,其存在的根基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性不谋而合,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指导了俄国革命的进行,另一方面,俄国革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内涵。

2.1.3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由卢卡奇、葛兰西和法兰克福学派等阐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且依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条件和革命形势,提出了其自身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原则,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像否定实证社会学一样给予否定,而应该看到其与西方传统社会学的区别,正确认识和接纳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贡献。

2.2 国内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

中国社会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李大钊、瞿秋白和李达等人,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阐释和传播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做出了很多努力,不仅留下了一些介绍和评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文献,而且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指导。⑤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一方面,中国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的发展指明的前进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认可也是无可厚非的。李大钊等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方面的传播,通过翻译书籍、留学等方式介绍和阐释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毛泽东等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革命批判性。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指导地位仍旧没有改变,但此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革命批判性到维护建设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成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理论力量。可以说,毛泽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

3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史的对比分析

纵观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也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基础、方法原则等因素,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面将对比说明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3.1 理论基础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都坚持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规律,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是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创立的根基。

3.2 方法原则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革命批判性和维护建设性,这就决定了其方法原则的否定性。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从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的,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其理论的最终目标;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坚持了这种方法原则,为本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就是以其批判性著称的,虽然在后期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表现出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妥协和软弱性,总体来说仍旧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开始便是看中了其革命性,要求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取得胜利之后,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维护建设性。但不能忽视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革命批判性和维护建设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能将二者完全割裂开来。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评同时要求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维护,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维护同时要求对残留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二者是历史的统一,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4 结束语

在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指导地位仍旧不可抛弃,对比研究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史,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原则,是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深入历史、了解历史,才能从动态中把握真实,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本土化,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国社会学从边陲到中心的转向,提升我国在社会学学界的话语权。鉴于条件限制,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对比分析不够全面,还需在将来的进一步研究中做更为深入的研究。

注释:

① 郑杭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3期:第14页.

② 郑杭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3期:第14页.

③ 刘少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历史与机遇[J].江海学刊,2008年5月:第129页.

④ 刘少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历史与机遇[J].江海学刊,2008年5月:第130页

⑤ 刘少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历史与机遇[J].江海学刊,2008年5月:第124页.

陈元园(1990-),女,汉族,四川广安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

C913

A

1672-5832(2016)02-0098-02

猜你喜欢

社会学俄国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七颗钻石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