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研究

2016-11-26赵红花

长江丛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蒙汉巴彦淖尔蒙古族

风 罡 赵红花

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研究

风 罡 赵红花

在多语言社会中,由于社会、民族情感、目的、动机和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的社会价值形成特定的认识或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通常被称之为语言态度。本文着重探讨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为巴彦淖尔地区语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视角,并有望能够为巴彦淖尔地区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巴彦淖尔 学生 语言 语言态度

一、语言态度的研究背景与定义

语言态度问题历来是社会语言学家所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最早关于语言态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其中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是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兰伯特。

国外语言态度研究中,Gardner & Lambert(1959, 1972)运用一种称为Self-report 的方法来调查个体的语言态度,主要调查地点为加拿大法语和英语水平都较高的地区,测试用 Self-report 调查表。

我国语言态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对某一种语言或几种语言的态度调查。语言态度是一定社会和语言环境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文字功能的变化,人们的语言态度呈现出可变性特点。语言态度的研究不仅是社会语言学中有理论价值的课题,而且对于了解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或社团的社会心理特点,对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语言工作当中的一系列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例如,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用蒙古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教育他们的子女。因此孩子们渐渐地不说蒙古语或孩子们的蒙古语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孩子们也不例外。

二、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蒙汉双语使用现状调查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为依据,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调查研究在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青年蒙古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及语言态度,目的是了解城市环境对蒙古族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进而寻求有效的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对策,并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母语保护和传承提供调查依据。

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在家里使用蒙语进行沟通30%,而主要有汉语进行交流。而蒙古族学生在学校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蒙语或者汉语交流。

在语言掌握方面,94%的调查对象受家人影响习得蒙古语。入学之后,主要通过学校教育习得蒙古文、汉语文。99%的被调查者至少掌握两种语言,其中49%为蒙汉双语人。从语言掌握程度看,调查对象的汉语文程度最高,除个别人以外,都普遍具备良好的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蒙语文程度在听说读写方面呈阶梯状下降状态。调查数据表明,在语言使用方面,被调查者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语言使用主要取决于交谈对象。与其他民族交流时,99%的调查对象都使用汉语;与本民族交流时,除10%左右的人由于不会本民族语而不得不使用汉语表达外,其余都使用蒙古语单语或蒙汉双语,使用蒙古语单语和蒙汉双语的人数基本各占一半。

三、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语言态度成因

(一)蒙、汉杂居出现蒙汉双语现象

因为人们沟通需要用到蒙语或者汉语,由于周边语言环境导致出现了蒙汉双语现象。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的民族语言,蒙语就是蒙古族的沟通语言,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各民族之间的来往沟通也越来越频繁,这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出现的结果。汉蒙之间来往频繁,也让更多的蒙古族在使用自己的蒙语之外开始学习了普通话,这就是民族杂居所表现出来的必然结果。

(二)蒙汉双语的发展受到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保护

少数民族语言是维系着民族团结发展,能够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采用保护和发展的态度,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流传于发展,并且能够与汉语言文字长期发展共存。在内蒙古自治区,基本上都是采用蒙汉双语进行教学,蒙汉双语教学也是蒙古族人有效学习汉语的一个途径,这种从小开始进行双语教育的蒙古族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也能够促进跨民族的文化认同,让蒙古族大学生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环境,并且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巴彦淖尔地区蒙汉双语的发展同样享有着这一政策。

(三)社会环境需求促使蒙汉双语的形成

因为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还是占少数,大多数是汉族人,这样导致周边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还是以汉族为主,那么汉语言在内蒙古自治区还是主要沟通语言,蒙汉双语形式是必然的。在当今社会,仅仅想要依靠蒙古族语言来获取知识、进行无障碍沟通是相当困难的,只有学会了汉语言,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获取知识途径,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1]英君.蒙古族大学生蒙汉双语使用情况及成因探究[J].前言,2012(03).

[2]张立军.民族双语教育的当代价值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

[3]杨延.我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5).

(作者单位:河套学院)

本文系河套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研究编号:HYSQ201421。

凤罡(1979-),男,蒙古族,内蒙古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蒙汉双语教育;赵红花(1980-),蒙古族,内蒙古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蒙汉巴彦淖尔蒙古族
冬日花开农事忙
“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蒙汉双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做好蒙汉翻译工作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作品选登
浅谈在小学蒙汉双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