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金陵美术馆馆藏作品傅抱石《毛主席诗词六首》手札随笔

2016-11-26张凡王方芳

长江丛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傅抱石七律毛主席

张凡 王方芳

记金陵美术馆馆藏作品傅抱石《毛主席诗词六首》手札随笔

张凡 王方芳

1964年夏匡亚明同志嘱书的《毛主席诗词六首》手札,现为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收藏。匡亚明先生是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于1963年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1964年12月与傅抱石同时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两人久居南京傅厚岗地区,交集颇多。

傅抱石的《毛主席诗词六首》以行草笔法撰写:

七律·答友人(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卜算子·咏梅(1961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0世纪50年代之后,傅抱石以一种审慎的心态投入到改造旧美术的运动,以毛泽东诗词为题材进行山水画创作。也许是画家与诗人精神世界的感应和默契,傅抱石意识到毛泽东诗词展现出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是他一生的政治理想、生活追求、哲学观念、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的反映。

1950年,傅抱石根据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尝试创作了第一幅诗意画,作品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有独特的“抱石皴”和改良的石涛树画法。1957年《诗刊》创刊时发表了毛泽东的《旧体诗词十八首》,此后,接连发表了《蝶恋花·答李淑一》、《送瘟神二首》、《词六首》、《诗词十首》、《词二首》。与此同时,傅抱石以其睿智的才能,从毛泽东诗词中领悟到发展的契机,出于对毛泽东的崇敬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傅抱石开始学习和研读毛泽东诗词,并将激动人心的诗句融入到自己的画面中,不断拓展出中国画表现的广阔空间。

1964年毛泽东新诗词在《诗刊》发表,此时又恰迎接国庆15周年和第四届全国美术展。他以难以抑制的激情和冲动投入创作,完成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律·答友人》、《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诗意画创作。自然洒脱,直抒胸臆是他山水画的重要特色,这一特色在他创作的近200件毛泽东诗意画中表现得最为充分,从而形成了“毛泽东诗意画”这一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山水画品类。

匡亚明正是在此时,请傅抱石书《毛主席诗词六首》,他意识到傅抱石在长期对毛主席诗词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对诗词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不再是流于表象的再现。

对于傅抱石,50~60年代,对毛主席诗词主题绘画创作的研究,加深了他对新中国新意识形态的理解和共鸣。他多次尝试结合写实手法去写真山水,这一方面出于他自己对中国画技法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受到当时整个艺术风气的影响,但是同时,他在一生中曾多次指出中国画是不能完全以形似作为标准来评判的,直至1962年,他还在赞扬郑板桥的作品“绝不是仅仅追求它们的形似,而是通过饱满的情绪,生动的笔墨,赋以新的意境。”这种矛盾的思考过程,也正显明了傅抱石的探索精神。

傅抱石也是主张变革的,这种“变”不是远离传统、抛弃传统。对当时存在的盲目崇拜西方或极端保守主义的倾向,他曾多处提出反对。在傅抱石看来,“传统是发展的,日新又新的,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每一个发展过程中,他总会是继承者过去的某些优秀部分,而加入某些时代必须和其他进步的部分。”这种观点是非常客观的,也是自1933年以来傅抱石始终坚持的观点。但是怎样变革中国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在1942年《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他比较明晰地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和矛盾:“中国画需要‘变’毫无疑问,但问题端在如何变。”

傅抱石对传统的理解很多,感情也很深厚,在认识到中国画的僵化停滞局面后,他在考虑中国画的出路问题,这个出路即要保留民族传统特色,又要具有时代性。傅抱石身兼两重身份,作为画家的他,希望跳出既定程序的藩篱,而作为史论家的他,又深知民族性对一国美术之重要,正如他曾经说过的:“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很显然,必须站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一切的努力,目的都在于丰富和提高(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为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服务。一切的文艺,富于地方性,才富于民族性,富于民族性,才富于国际性。”傅抱石的艺术成为带有里程碑性质的艺术,既有旺盛的时代气息,又不失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画。

(作者单位: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

猜你喜欢

傅抱石七律毛主席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美人如画
美人如画
七律六首(新韵)
傅抱石“养”画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七律三首
傅抱石“养”画
七律·中国航天日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