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创作中艺术语言与审美表现

2016-11-26朱学彬

长江丛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当代艺术形式

朱学彬

浅析艺术创作中艺术语言与审美表现

朱学彬

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的重要命题,艺术创作中艺术品的物化完成,艺术语言是真正和唯一的媒介。作为艺术语言,是一种不同于推理化逻辑语言的情感表现,它是内在情感与精神外在表现形式,是整个生命冲动下的非逻辑的意识形态,是文化精神与艺术形态的共同载体,是在直觉的审美状态中的创造性的焕发和非常态的整合,在这种整合下的艺术语言,表现为一种对隐藏真理的揭晓、澄明和启示。

艺术创作 艺术语言 审美表现

艺术语言是中国文化追求美的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艺术语言的运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艺术创作中的意境与情感,同时艺术语言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感和价值观。运用艺术语言时的审美意识既是创造的又是主观的,既有统一性,也有秩序性,同时具有自由的能动性。艺术语言表现审美的艺术语言是主体情感的外化,是从包含着情感的心灵里洋溢出来的。

艺术语言的独特功能也表现内在形式美,艺术语言表达内在形式美,重新改造组合形成新的符号形象,体现了丰富内蕴的审美形式,具有传达内在性,是本质与情感的统一[1]。艺术语言是追求含蓄美、意蕴美的重要表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审美观。我们可以通过艺术语言了解艺术的含义,也捕捉到艺术的真谛与诉诸。艺术语言首先是美的语言,它是可以创造出具体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语言不仅可以传达出审美主体的美感和情感,还可以激发潜在的审美意识,陶冶人的情愫、启迪人的智慧、启发人的意识,因此艺术语言是表达审美的重要和根本的方式。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语言形式,具有震撼、感人的力量。艺术语言的感染性是本质所固有的特点,它既不是单纯表现在内容上,也不是单纯地表现在形式上,而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它直接诉诸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它达到以情激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悦人。艺术语言体现了与科学语言不同的思维特点、不同的语言形式和不同的功能性,艺术语言给我们无尽的启示。

艺术创作中表达某种情感的时候要借助具体的媒介,这种抽象的情感就是要负载在具象之上的,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情感。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绘画、音乐、诗歌、舞蹈等的艺术语言都是情感体验与形象这两种物质交汇而产生的一种强大的力量的新质,揭示着情感与形象之间的内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与情感的冲击力。这也正是艺术语言的独特审美特性。艺术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性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特有的魅力。以其个性化特殊的语言形式体现形式美,以其蕴含丰富的情感性体现其内容,由此形成一种“有意味的语言形式”。艺术语言的审美,往往对欣赏者的情感和体验具有浓厚的感染的作用,它具有深层的意蕴。艺术语言与审美是艺术语言所固有的功能,艺术语言往往追求精神上和心灵上的自由的、审美的、超越的、创造的艺术思维过程并达到审美目的和崇高境界,反映主体内在生命的自由体验。艺术语言的审美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充分显示主体意识审美价值和事物内在本质规律,深层地切入主体的审美活动。当代艺术家们越来越追求绘画中的观念形式与艺术语言的转型,注重直观化、纯净化、符号化、单纯化、图式化的视觉感受,从而在绘画中形式语言、图式传达、媒介创新等方面展现了不同程度的向新发展[2]。形成和完善了具有个性特质的艺术语言形式是艺术家不断探索,潜心研究的重要艺术问题,当代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就是在不断探究艺术多层次、多视角的艺术本质问题,与此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人类的视觉审美,创造了人类对于世界的审美认知。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它体现着艺术家的情感个性、气质风貌和世界认知的态度等等,艺术家要从不同表现方式,不同内容题材,不同媒介工具,不同形式语言,而这些又反过来启发和丰富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共同促进了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多趋向发展。

21世纪的今天,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交融导致文化全球化的格局,整个国际文化向多元化发展。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多维性,呈现出以媒材多种方式的表现,如装饰艺术、多媒体装置艺术、综合艺术、空间艺术等给当代艺术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媒材与新媒体技术的实验性、多重性、综合性的结合,反映出时代特征的视觉盛宴。这一切都标志着当代艺术语言的开创性发展、实验性研究、思维性探索。材料与科技技术的丰富多样性,不同画种之间的互融性,促使绘画形式语言的多样性成为必然。因此,艺术语言的创新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需要我们用更高的层次去理解和运用,不是简单的沿袭传统、模仿拼凑,而是需要不断探索新形式的艺术语言,要的是根据艺术家自己真实的需要选择语言和主题,以能充分表达画者的观念和心态。探寻艺术语言的表现性、塑造形象符号的独特性是艺术家应特别关注的问题。当代艺术创作中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更具自由度,取材更广泛,它不仅是艺术家主体的创作需要,更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它已成为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1]骆小所.艺术语言再探讨[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伯尼斯·马丁.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服装学院)

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艺术美学观念研究——中国画的民族审美观解析”,立项编号:2016D007。

朱学彬,男,天津工业大学服装学院,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当代艺术形式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