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声乐素质的内在要求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声乐素质能力

樊 华

现代声乐素质的内在要求

樊 华

声乐是一种以人声来进行演唱的一种表演形式,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唱腔与唱法,是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享受与寄托。在素质教育严格要求下的现代声乐,应当重视声乐素质对声乐教育以及声乐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声乐素质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并融入声乐教育的工作和内容中,在此基础上对声乐素质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更新,力求更好地将声乐素质的内在要求融会贯通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以培养出具有优秀声乐素质的声乐人才。

声乐素质 分类 内在要求 培养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国的声乐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奴隶制时期,当时的(《易经》之《归妹上六》)上就记载着:“女承筐,无实;士刺羊,无血。”这便是早期的民歌。以及后来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我国声乐的重要起源,传统戏曲和民歌是古代声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汉代设立了乐府,唐代出现了梨园,标志着中国声乐机构的诞生。到了中国近现代时期,声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陆续诞生,随着音乐创作的日渐繁荣,声乐在其形式和唱法上都日益的多样化起来,在演唱风格、演唱技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便对声乐的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声乐素质,以便更好地将声乐艺术展现出来。

一、声乐素质的现代内涵

(一)声乐素质的概念

声乐是指依靠人声进行演唱的一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最为主要的是依靠人的发声器官、鼻腔气息等完成表演。素质主要是指人们后天养成的一种习惯,是一个人整体能力的一种体现,包含了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等。音乐素质则是因声乐工作的需求,而需要具备的能够帮助声乐工作,提高工作成果的综合能力,包含声乐技巧、声乐素养、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

(二)声乐素质的作用

声乐素质的作用,最根本的就是确保声乐人员在参与声乐活动时具有良好的表现,总体说来如下:①是一个人声乐能力的综合体现,全方位地展现出个人在声乐中的能力,依靠声乐能力为基础建立起综合评定的标准,有效的帮助个人完善声乐基础,提高专业能力。②通过声乐能力展现出个人的艺术魅力,高素质的声乐人,表现出的气质、风格更具备吸引力,因而增强了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染力和说服力。③声乐素质是个人素质的一个方面,对于声乐工作者而言,声乐素质展现出了其专业基础的同时,在养成较高音乐素质的同时,锻炼了个人的意志力、道德水准、人生观、价值观等。

二、声乐工作形式与内容

总体说来,声乐工作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事声乐教育工作,另一种是从事专业声乐表演。两种主要的工作形式都直接以“声乐”为基础,因而对声乐素质的要求较高,但是在具体要求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一)声乐教育

声乐教育是指专门培养声乐人才,进行声乐知识和技能讲解、传播、培养、评价为一体的教育流程的工作。与音乐教育相比,声乐教育具有功能的指向性,即就“声乐”类人才进行培养,教学的内容也是围绕“声乐”设置的。声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声乐人才和高素质的声乐人才,因而在工作形式上具有教学特点,在内容上具有专业化特点。一方面,教育工作者本身需要具备较高的声乐水平,包含了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对声乐教学内容的掌握并计划实施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检测和评定,制定科学的提高学生声乐素质的计划等。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本身应当具备较高的声乐专业素质,以在教育过程中起到榜样作用,运用自身扎实、高超的能力进行的教学,所适用的方案、建议、评价等更能获得学生的认同。

(二)声乐表演

声乐表演是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但是区别于乐器演奏,是依靠发声器官(声带为主)的音乐表演。声乐表演需要结合表演者的体力和脑力,需要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进行。声乐表演有美声、戏曲、民族、通俗、流行等形式,不同形式的风格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声乐表演者必须掌握对应的,有些甚至是某种形式固定的一些技巧进行表演。而评价声乐表演是否良好的关键就在于:①是否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嗓音),身体机能是否能够适应某种形式的表演下的要求,并且利用敏锐性和协调性完成表演过程。②是否掌握相应的后天技巧,例如唱功、气息、逻辑思维、形象表现等,这些都是可以在后天进行培养的,以此为基础构成了声乐素质的基本内容。

三、声乐素质的分类

(一)先天素质

先天素质是声乐工作者个人特点的集中表现,一般情况下属于不可改变的素质,这种素质区别于一般意义下的可培养的“素质”类型,以“素质”进行归纳仅仅是为了强调先天条件在特定情况下仍然拥有可变性。包括:性别、嗓音等具有明显个人特征,且是与生俱来又基本不能改变的一些条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天赋”,某种程度上讲声乐天赋可以说就是决定人是否与声乐有高度默契的早期条件,天赋佳的人其在声乐学习和从事声乐工作时往往能够很快地找到关键点,并突发灵感进行一些创新,这种默契和灵感来源是依靠后天培养很难达到的。

(二)后天素质

主要指后天过程中能够培养,并依靠锻炼、学习、练习等方式积累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依靠后天行为就有极大可能获得的,且在一般的声乐活动中占有主要作用。包括:①理论基础。即对声乐理论基础有较为扎实的掌握,能够辨别声乐中的各种内容,且通过一些简单的理论运用完成声乐处理。②基础能力。包含了识谱、辨音、节奏掌握等能力,但并不是直接的声乐表演,是声乐表演的基础

和前置。③演唱技巧。音质和音色仅仅是声乐中最为基础的,但除此以外还应当具备感受音准和掌握音准的能力,而区别是否是专业声乐人员的关键则是是否接受了专门的声乐发生训练,并掌握这种技能,这种技能是后天素质中的核心。一是呼吸的运用,吐纳、气息、呼吸节奏等技法,呼气吸气都应当配合相应的身体动作进行调整,通过使用不同的气息方式演绎不同的风格。二是语言的使用,不同的语种下应当如何发声、调节语速,怎样进行纯正而悦耳的发声,这些都是后天需要练习的。

(三)发展素质

发展素质是建立在声乐工作分类的基础上的,从事教育工作与表演工作,具有一些素质上的共性,同时又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的发展素质有:①教育素质。特定声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素质,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能力,还包含了对声乐的专业性指导能力,对学生个人情况的分析能力等。②思维、精神类素质。即通常说的情感技巧、逻辑思维等。③文化修养。即要拥有解读作品、表现作品的能力,能够将表演与作品本身意境统一。

四、声乐素质的内在要求

声乐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区别于社会、行业等外在环境的客观要求存在的,是指声乐工作本身即声乐工作人员自身发展下需要注意的要求,并且以此要求为引导和约束,不断完善自我,有目的的提高自身素质。

(一)专业性要求

声乐是音乐的一个分支,相对于笼统的音乐艺术,范围更小,但定义更精准,刻度更明显,由此声乐较之音乐而言专业性更强。声乐有着固有的表现形式,即“歌唱”形式,局限于该形式之下,声乐工作者尤其是表演者需要掌握精准、独特、专门的表演技法。并且想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就只能在有限的横向范围内,进行深度专研。例如研究音准的掌控,气息的不同吐纳方式与演唱效果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调整技法使歌唱达到预期的效果。除此之外,声乐的专业性要求还表现为,对声乐理论性知识的研究,并且能够在理论与实践技能之间灵活转换运用,在既有的声乐知识体系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完整的内容,各种项目划分得较为明显,继续研究和总结,无疑是在现有的细致体系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和剖析,这就要求声乐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足以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综合性要求

声乐表演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综合性,声乐与肢体东之间本身就存在较大的联系,因而对于表演者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良好的嗓音条件是基本要求,天生的悦耳或富有某种特点的嗓音,在声乐表演时具有特别的渲染效果,能够进一步凸显出作品的意境和内涵,有观点认为良好的演唱技法能够弥补嗓音的不足,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好的嗓音是演绎成功的关键。听觉和语言器官的健康及性能高低关系到表演中的协调感,表演者需要有准确的音准和辨识能力,听觉和语言的配合才能起到最佳效果。出身体素质之外,就是基本的音乐素质,例如:良好的乐感,及对作品的分析和掌握的能力,通过自身的感悟和对声乐技巧的运用,直击音乐的本体意境,可以通过长期的锻炼获得提高。此外还有理论基础、基础能力和演唱技巧等,身心配合之下才能体会和展现声乐的真实魅力。

(三)辐射性要求

所谓的辐射性要求,即指除了对声乐的专业和基本的素质要求之外的其他要求,这些素质的要求并不一定直接影响声乐专业的能力,但对于个人声乐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侧面印证个人综合素质。①舞蹈及相关表演能力。“唱”和“跳”在现代的声乐表演中难以分离,原因在于肢体的律动对于节奏的把握很有意义,且通过肢体的舞蹈动作配合声乐表演,显得更有立体感和渲染力。②心理素质。声乐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诸如身体不适、理解不透彻、技能掌握反复不成功等,这些挫折常见而不能避免,因而要求声乐工作者需要较强的耐心和信心,用于面对枯燥的联系过程,随时做好遭遇打击和持续上进的准备。③创新能力。声乐工作者应当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一是创新理解的能力,能够解读新生作品的意境,了解其主旨思想,并就新产生的理论,能够快速的理解并尝试性的付诸实践;二是自我创新能力,能够依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学习进行沉淀,最终完成新作品的创新设计,或者是富于发现一般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亮点,不断提出新的见解,以此完善既有的声乐知识体系。

五、声乐素质的培养

主要是对后天素质的培养,总结一般的经验,大致有以下三点:①熏陶。声乐知识中的很多内容并不能直接用于练习,例如关于声乐的文化历史、思维意识等,需要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可以在长期的文学作品、音视频作品、现场演示、日常提醒等形式中完成。②练习。主要是对声乐技法的一些训练,包括视听练耳等方法,在反复的练习中养成有助于专业发展的习惯或者是定式反应。③引导。一般在教学培训中,为强化教育的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再恰当的环节进行引导、开导、鼓励等主动干预措施,一则对争取的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也增强了学员的自信心,使之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素质培养中。

六、总结

音乐是人类社会的灵魂结晶,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绽放出了许多绚烂的花朵,一个合格的声乐工作者,无论出于什么岗位下,都应当秉承对音乐、声乐的原始尊重和负责的态度,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保障和推动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1]张艳.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D].山西大学,2012.

[2]潘明霞.论声乐学习者的基本素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01).

[3]薛斯元.浅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声乐教师素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

[4]吴运田.论中学生声乐素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J].黄河之声,2016(02).

[5]王娜娜.论声乐初学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3).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声乐素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素质太差
声乐诊疗室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