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016-11-26王一鸣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西部经济带京津冀

◎王一鸣



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王一鸣

如何认识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新特征?从东中西部发展态势看,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已取得进展但转型压力仍大,中西部地区则面临“追赶”与“转型”的双重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外部需求扩张放慢,东部省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起步较早并取得初步成效,在经历一个时期的艰难调整后,经济增长呈现趋稳态势,但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转型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快“追赶”进程,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但在“追赶”路径选择上必须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双重压力增大了转型的难度。

经济增长南北分化态势趋于明显。近两年来,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区域,受资源型产品价格回落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冲击,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明显放缓,而南方地区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从2015年经济增长情况看,增速位居前10位的省份除天津外均为南方省份,居后5位的辽宁、山西、黑龙江、吉林和河北,则均为北方省份。由于一些地区经济转型滞后,与转型较早地区的经济差距在缩小后,还可能重现扩大态势。

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过去一个时期,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较大规模的“人口东移”和“产业西进”,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还受到多重约束。一方面,中西部农村转移到东部城镇就业的人口,还难以在就业地落户并享受与当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仍没有完全实现市民化。另一方面,东部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进入中西部也往往受到营商环境不佳、交易成本较高等因素制约。“十三五”时期,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独特作用。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去干预市场,最主要的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财力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捉襟见肘,需要加大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与此同时,要加快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体系,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和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加快市民化进程。

培育新的增长带和增长极。首先,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

其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利用京津冀科技资源密集的比较优势,通过市场化改革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贯通产业链的创新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统一京津冀三地的生态环境规划、标准、检测、执法、评估和协调体系,建立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区域内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制度。

最后,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开展全流域水环境和江河湖综合治理,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加快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发挥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辐射南北的优势,引领带动内陆地区发展。发挥长江经济带科技水平领先、产业体系完备的综合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活力,支撑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变、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5.001 ■ 编辑:蔺丽莉

猜你喜欢

中西部经济带京津冀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