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6-11-26刘庆斌
◎文/刘庆斌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文/刘庆斌
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总书记的这番话,深刻阐述了乡村干部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面对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现状
1.农村干部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与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1)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偏低、年龄老化严重和综合素质差,直接影响和制约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工作能力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服务不到位、带动作用不够强和工作方法不新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3)各种待遇偏低。主要表现为政治地位低、经济待遇低和社会保障水平低,造成许多优秀党员、群众不愿意参选村干部。
(4)作风上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纪律较涣散、方法较简单、民主意识淡薄和工作精力不专一,尤其是村官贪腐问题屡禁不止,而且“小官大贪”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民群众不满意。
(5)后备力量缺乏。主要表现为农村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能够胜任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小。
2.目前来看,我们党工作的薄弱环节仍然在农村,矛盾和问题也大都集中在农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一项基本功,把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着力点,就抓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抓牢了农村发展的“引线”,抓实了农村稳定的“基石”。从严格意义上说,村干部算不上“官”。在我国的行政体系内,村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但由于村干部所处的地位,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力”,又使得他们具有了“官”的实质性涵义。尤其是“城中村”、经济发达村及资源丰富村,村干部的权力被无限放大,村“官”的特性表现得更为突出。正因为这种特殊身份,更凸显了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只有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才能带好一个村、致富一个村、稳定一个村。村干部安心为民,则百姓安居乐业;村干部致富能力强,则百姓跟进致富快;村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则农村工作效能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在无形中增强,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有了保障。如果村级抓不好,支部、村委不坚强稳定,县、乡(镇)两级抓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一句空话。而抓好村级组织的核心和重点就是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立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对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以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为抓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强化组织领导,才能在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上做到用心用力,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1)明确领导体制。乡镇党委政府具有直接领导职能,县级组织、民政部门具有协助领导职能。乡镇党委政府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当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并成立相应机构,调配精干人员,切实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县级组织、民政部门应专门设立农村干部管理机构,一方面加强备案管理,推行管理规范化,另一方面加强检查指导,提高管理水平,使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转变领导方式。要坚持把做好服务和协调好各方利益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由传统思想管理、行为监督为主向思想管理、行为监督、生产服务和生活关怀等多层次管理转变,做到在服务中寓于领导、实现领导。
(3)改进领导方法。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应沉下身去搞服务。对村干部中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进行宣传表扬,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村干部的良好环境。要体谅村干部的苦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2.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完善选拔任用机制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首要的是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才能选好配强农村干部,才能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素质。
(1)扩大选任渠道。坚持民主、竞争和择优原则,打破行政地域、年龄、身份和职业界限,真正把那些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尤其是观念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有本领且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党员、群众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
(2)改革组织结构。大力推行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合法程序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村“两委”成员尽量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群团组织干部尽可能由村三职干部兼任,这样既可做到精兵简政,又能提高工资水平,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3)改革组成结构。适当增加妇女、非党群众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在农村干部中的比重;鼓励和选派优秀大学生和县直部门、乡镇优秀干部到村任职,淡化村干部的宗族派性和地域狭隘性,优化农村干部的组织结构和知识结构。
3.提高队伍素质,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和新要求,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来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1)培训布局上要注重科学性。本着“注重能力、着眼实际、务实管用”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分层次培训,真正做到人员全覆盖、培训高质量。
(2)培训内容上要注重针对性。农村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对村干部的培训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其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履职需求。
(3)培训方式上要注重灵活性。坚持“适用、实用、有用”的培训形式,既要进行集中授课灌输,又要组织“面对面”交流、现场参观学习,既要有针对典型的“引导式”讨论,又要有“讲授式”的理论提升,使村干部的自我学习与培训教师授课紧密结合。
(4)培训管理上要注重严肃性。加强培训管理和跟踪问效,对参训村干部建立动态工作台账,通过对其培训后各项工作情况的动态追踪,考察其培训效果,对工作提升不明显的应进行复训,保证培训不走过场。要把开展村干部培训工作纳入乡镇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增强乡镇党委抓好农村干部培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4.激发队伍活力,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干部的激励保障问题,亟须建立健全以保障机制为核心的涵盖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竞争选人和奖励激励等多项内容的管理制度体系,实现村干部权力与责任对等、利益与业绩挂钩、优胜劣汰与新陈代谢相协调,用利益保障机制来吸引、约束、激励和淘汰村干部。
(1)在经济待遇方面,一是要不断提高岗位补贴水平。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补贴总体上应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其他纳入统发范围的村干部岗位补贴应按照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补贴的70%左右确定。二是要改进补贴发放办法。以县为单位统一政策指导、报批审核。三是要健全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对村主职干部落实养老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要对离职村干部适当发放生活补助。对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离职村干部,适当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金,对严重疾病或生活困难的村干部予以救助,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
(2)在政治待遇方面,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从工作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二是要探索建立常态化选拔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乡镇班子副职制度。三是要注重推荐优秀村干部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先模人物人选。四是要完善表彰奖励制度。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村干部,应定期进行表彰奖励,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规范村干部行为,建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当前提高农村党员群众对村干部的满意度,必须在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监督约束和规范工作行为上狠下工夫。
(1)积极推行村干部集中坐班制。集中坐班是解决村干部由“兼职”向“专职”转变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村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
(2)建立村主职干部报批备案制度。村党支部书记的任免应事先向县级组织部门报批;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应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向县级民政局和纪委备案,报批备案情况作为规范化管理和核发岗位补贴的依据。
(3)建立村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凡是村内的重大事项,应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联名及时向乡镇报告。
(4)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主要落实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任期、离任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同时,还应定期对村财务、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并规范完善形成常态化审计监督机制。
(5)建立村干部约谈诫勉制度。对不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决议、决定以及工作部署不力,群众意见反映较大的,应进行约谈诫勉。
(6)建立不胜任村干部调整制度。对在思想上、行动上不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对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不贯彻落实或推诿扯皮,影响正常工作开展,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等情况的,应及时予以调整。
(7)建立村干部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通过采取批评教育、经济赔偿、组织告诫、劝告辞职和免职罢免等措施,对村干部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村干部“大问题不出、小错误常犯”难以处理的问题。
(8)大力推行村务公开。村务公开应与村党务公开结合进行,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公开,防范村干部滋生消极腐败现象。
6.培养接班人,建立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
建立一支优秀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1)在选拔方式上,坚持村级党组织推荐与乡镇党委考察确定相结合,坚决防止个别村主职干部随意指定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在发展党员上,必须严格履行程序,做到党员投票和群众认可相结合。
(2)在选拔标准上,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知识化、年轻化和能力化相统一,尤其要注重发展潜力。
(3)在选拔数量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个行政村应保持2-3名的常数,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4)在选拔对象上,应进一步扩大选拔视野,注重从复退军人、务工经商者和回乡优秀大学生等当中选拔,并与发展新党员结合起来。
(5)在组织培养上,应纳入乡镇党建工作规划内容,尤其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尽快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并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乡镇有关站所挂职,到急难险重岗位锻炼。
(6)在干部使用上,应坚持认真培养、敢于使用的原则,做到备用结合,当村干部出现空缺时,应通过合法程序,及时把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村干部岗位上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委党校)
■ 编辑: 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