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让乌江变“污江”

2016-11-25李坤

当代贵州 2016年38期
关键词:瓮安泉眼乌江

李坤

铁腕治污、不欠新账。通过系列整治措施,乌江流域水质得到大幅改善,特别是乌江水体中总磷浓度得到大幅削减。

在遵义市播州区乌江渡电厂坝址下南岸300米处,有一个被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标注的34号岩溶泉。2009年,一次环保执法检查活动中发现异常:总磷、氟化物浓度分别为1000mg/L和500mg/L左右,分别超过地表水Ш类标准的4999倍和499倍,对乌江流域造成严重污染!

9月14日,记者来到34号泉眼处,两岸青山耸翠,碧绿的江水汹涌流淌,江面上白鹭飞翔。

开磷集团乌江运营管理处副主任邹杰指着34号泉眼的污水处理设施告诉记者,这是由开磷集团投资修建的污水处理第四期工程,今年6月正式启用,岩泉通过深度治理后,在下游乌江铁路桥断面水体中总磷浓度基本达到地表水质量Ш类规定的0.2mg/L标准。

这是当前乌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省环保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乌江中游乌杨树监测断面水质总磷因子浓度(mg/g)从2009年的1.19mg/g降至2015年的0.22mg/g,基本趋于Ш类标准;下游沿河自治县的监测断面水质从2009年的0.62mg/g降至2015年的0.197mg/g,已达Ш类标准。

乌江流域污染治理的阶段性成效,是近年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

找准源头

贵州是两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境内第一大河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最大支流,其南源三岔河发源于威宁自治县盐仓镇,北源六冲河发源于赫章县北,两源于化屋基汇合,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其中贵州境内889公里,流域面积6.849万平方公里。

乌江横贯贵州西部、中部和东北部,涉及7个市(州)及贵安新区的42个县(市、区)669个乡(镇、办事处),属国家重点流域三峡库区及上游区域,主要支流有六冲河、清水河、瓮安河、湘江、芙蓉江、野纪河、偏岩河等。

千百年来,作为联结贵州和巴蜀的重要水上通道,乌江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然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乌江流域水污染问题日渐凸显,并一度成为贵州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乌江的污染从何而来?“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省环保厅厅长熊德威介绍,“这是困扰乌江水质的三大主要污染源。工业污染主要来源于乌江流域磷化工企业的磷污染,而农业污染的最大体现则是网箱养鱼。乌江流域的磷污染源主要有开阳洋水河、瓮安河和34号泉眼,这‘两河一点是乌江水质总磷超标的源头。”

为查找34号泉眼污染源,省环保厅于2009年3月委托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对乌江坝区下游地下水污染进行了详细的应急地勘调查,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和相关调查分析,泉水中的污染为贵阳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交椅山磷石膏渣场渗漏所致。目前,34号泉眼涌水量2500m?-3000m?/小时,总磷浓度为250mg/L左右,氟化物浓度为50mg/L左右。而洋水河和瓮安河的污染源主要是流域分布的部分磷化工企业长期以来的无序开采和排放。

研究表明,磷污染可导致水富营养化和缺氧,使水质恶化,甚至出现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而人畜长期饮用磷含量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对此,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批示:“把保护乌江水质作为全省第一号环保工程,实施全流域的监控、防治,确保乌江水系安全,流域内人民群众生活、生命安全!”省委书记陈敏尔批示:“制定并实施乌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乌江治污是件大事,要狠抓,抓狠”。

贵州由此发出了 “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强音。

严字当头

贵州在总结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基础上,全面推进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确定了推进34号泉眼治污第三方运营、建立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流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落实乌江环境保护河长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六项改革任务。

目前,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已经省政府批准今年年初正式施行。流域内7位市级“河长”按照要求,确保了计划、项目、资金和责任“四落实”。 47家重点企业已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

针对34号泉眼的严重污染,贵州将其列为全省环境保护12件实事之一,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亲赴现场督查指导。

2009年以来,开磷集团共投入3亿多元,开展了34号泉眼回用水工程(一期和二期)和废水深度治理工程(三期和四期),目前通过处理后的泉水可直接排入乌江,大大减轻了乌江总磷污染。

在洋水河,开阳县采取“政府+企业”合作模式,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一矿一污水处理站”的要求,目前已投入6366万元资金用于洋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在平安二矿等8家挂牌督办矿山企业修建废水处理设施15套,废水处理量达6.5万吨/天,安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8套,实现监测数据与省监控平台联网实时传输。为避免矿石和矿渣污染,完成堆场雨棚及挡土墙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和场地硬化等环境综合治理设施,并全部纳入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

在瓮安河,瓮安县已投入3.4亿元资金,修建了玉华磷矿专用运输通道和沉淀池等设施,开展对沿线矿山地灾区域的分期治理。深入推进“六个一律”环保“利剑”和环保“风暴”专项执法行动,对流域瓮安大信北斗山磷矿等19家涉磷企业实施了挂牌督办,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有3家企业被关闭取缔、3家企业停产整治,兴农磷化等4家企业主要负责人被处以10日行政拘留。

铁腕治污、不欠新账。通过系列污染整治措施,乌江流域水质得到大幅改善,特别是乌江水体中总磷浓度得到大幅削减。2016年1-8月,乌江流域30条河流57个监测断面,其中干流断面9个,一级支流断面35个,二级支流断面13个,从监测数据来看,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有51个,达标率为89.5%,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8.9个百分点。

久久为功

成效显而易见,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近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乌江环境形势仍然严峻,环境风险依然存在,环境压力仍旧很大。”省环保厅副厅长姜平说。

目前乌江流域各断面监测的数据还不趋于稳定。例如,省环保厅网站每月定期公布的《贵州省重点流域水质月报》显示,今年7月,乌江流域大乌江镇监测断面水质达不到Ш类标准。而洋水河和瓮安河支流的出水口监测断面结果虽然有了明显好转,但仍未达到Ш类标准。

瓮安县环保局局长李飞坦言,由于瓮安磷煤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企业多、分布广,长期不规范的开发利用,遗留了许多突出的环境问题。加之有的区域无法明确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需要大量治理资金,目前地方财力难以承担,因此治理进展较为缓慢。瓮安河出水断面水质达标的时间,从原来要求的2017年提前到今年,感觉压力较大。

开阳县洋水河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陈都也表示资金缺口较大,“虽然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洋水河流域治理,但多为企业自筹资金,县级财政相对困难,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因此推进难度大。”

除推进较为缓慢外,当前乌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姜平告诉记者:“特别是乌江水库库区的水产养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养殖无序化发展,对乌江水库库区及下游水体总磷贡献较大。”

这些都表明,乌江流域生态治理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今年8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对加强乌江流域生态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工业污染和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突出抓好乌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

不让乌江变“污江”,贵州决心已定,正紧盯目标,一抓到底。(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瓮安泉眼乌江
大地的取水者
行吟乌江
小池
一起走过的日子
基于国际赛事对山地户外运动队的启示研究
吊乌江
小池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乌江,乌江
贵州瓮安:阳光明媚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