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6-11-2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蒋效华
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蒋效华
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蒋效华
科研工作是高等院校在教学工作以外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我国在最新的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高校应当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承担起技术和科技成果的经济性转化任务,新时期我国针对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在逐步增加,各大知名高校的科研工作规模也有所提升,随着高等院校科研规模的扩大,科研工作信息管理的任务也在逐步加重,针对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本文提出了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简要探讨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普遍性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各大高校参考和借鉴。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共享
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与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工作流程的规范化。首先从现代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规范化管理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基本保障,而在信息化工作体系下,工作模式的流程标准化会更为明确。在标准的工作软件体系规范下,人机交互的基本标准有明确规范,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数据错误、文本错误等问题,这对于改善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的数据质量有一定帮助,从而对项目的推进效率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在现代化的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多学科交叉问题十分常见,利用高共享机制的信息化工作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交流,促进管理的集约化,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二)能够对研究过程实现更良性的动态管理。目前我国许多知名高等院校的科研项目类型和数量都在大幅增加,单一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也逐渐增长,这也使得科研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有一定的凸显,比如项目阶段性成果的秩序化存储水平较低、基于阶段性成果的项目经费申请障碍因素较多等等,这都是由于项目管理模式的不科学所导致,而基于信息化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其数据和成果的获取将更为快捷,这对于阶段性工作的决策和评估知识提供了有效条件。
(三)便于优化沟通机制并提升工作效率。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构建相应的信息共享渠道,这种信息共享渠道能够实现在科研团队内部的有效学术交流,这对优化科研组织的内部结构、提升科研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水平有一定帮助,进而实现对科研项目推进效率的促进性。科研工作本身存在大量的信息需求,信息共享条件不足可能会导致被动信息获取的情况出现,这不仅会影响科研工作的进行效率,也会对项目的细化监管产生一定的阻碍,甚至由此引发一定的道德风险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条件,从而对工作效率的提升做出较大帮助。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普遍性问题
(一)基于信息化体制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以前我教育部已经对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做出了新的政策要求,对于无法满足实际科研管理的工作体制需要尽快进行改革,需要保证项目管理过程中科研人才管理、科研经费支出管理、科研成果与资产管理等要素进行全面整合,一方面要保障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全面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对科研项目的进行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性管理。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在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缺乏对项目参与者成员的人事统一管理、对该项目进行状态的追踪管理、对阶段性科研成果的录入标准管理、对科研经费的预算以及支出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缺乏审核功能的考虑。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上述要素都属于基础性条件,工作机制的不健全问题导致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严重滞后,这一方面容易诱发工作过程中的道德性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引起科研经费利用质量的下降。
(二)信息体系本身的孤立性问题。实际上目前很多院校都已经在综合管理过程中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体系,也有很多院校专门针对科研管理设计了专门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与高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相对较少,很多院校都没有对信息体系的协同与共享提供有效的软件接口。结合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看,项目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论文/论著成果、档案文件、创新设备、技术专利等都没能与基本的人事信息等进行高度关联,然而管理信息系统的独立化问题阻碍了信息体系之间的关联工作,影响了数据在底层的交流和共享,而且会引发数据处理和加工的重复投入,这实际上也导致了高校科研经费的浪费。
(三)信息化工作体系的服务能力较为单一。由于信息化管理经验不足和观念问题的影响,很多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主要面向了管理层,在实际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基层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等对于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更高,而信息化工作体系服务能力的片面性导致信息系统的价值发挥相对有限。对于基层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也希望科研成果能够作用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但目前信息化工作体系的服务能力不足导致科研项目工作体系中的工作成果无法全面有效的支撑科研与教研人才的晋升管理。
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改进建议
(一)尽快对现有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再造。针对目前高校科研项目体量逐年增加的现状,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流程的细化改造,以便提升管理内容的覆盖面、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快速实现等基本目标。在具体工作流程的改造方面,首先要强调对科研项目任务过程的全流程管理,其次要深化管理中的内容涉及面,全面对科研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经费支出、成果管理、创新平台管理、项目基本信息等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转化,以此来实现工作流程对信息化改革的基础条件支持。但面向科研人员的信息化服务方面,要将现有的科研信息化管理体系与院校现有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对接,一方面改善院校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也为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服务质量提升,为更好地实现科研工作中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提供便利条件,更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应用于真正急需的重点工作上,推进科研工作的效率提升,也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经济性转化。
(二)加大信息体系间的融合性建设。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在科研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体系孤立的问题,高校首先要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体系与综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融合,此外还要考虑在科研信息化管理体系内部完善功能性内容。首先要对科研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解决以往科研数据的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内部功能,不仅要关注科研工作本身,还要对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需的各类人力资源、软硬件资源、经费资源等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以实现统一的管理;最后要针对科研工作的日常性需求,面向基层科研部门的业务决策提供有效技术支持和凭证支持。
(三)完善现有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工作支撑能力。针对我国高校在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服务单一问题,本文建议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权限开放化,同时要将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与科研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行有效关联。在信息化的权限开放方面,除了面对管理层提供基本服务外,还要面向基层科研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科研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利用独立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条件来保障科研成果的保密性,同时也向基层科研工作者提供更有效便捷的沟通平台。在科研信息体系与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关联方面,首先要确保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中成果统计的准确性,有必要设计一套人性化的成果价值量化评估机制,更准确地判断科研人才的工作贡献,由此来推动科研人才晋升管理公平性机制的实现。
[1]雷朝滋.加快提升高校科研信息化水平[J].中国教育网络,2016(1):11-12.
[2]许哲军,付尧.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4,35(2):112-115.
[3]王晓军,孙路阳,卢慧聪,等.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信息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6):459-460.
[4]李晶晶,宋鸽.高校科研管理理论与创新信息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