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的票房目标,还有希望实现吗?
2016-11-24
7月以来,国内票房收入同比下滑16%,这也是近五年来中国电影票房首度下跌。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资本和热线持续涌入到电影市场,银幕数节节攀升,并且影厅有向着更大的银幕、更多的座位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票房怎么会不增反降呢?
原因可能是多重的。首要的当属票房补贴的力度减小,让人造繁荣的电影市场露出了真面目。前几年电商的介入,让电影市场成为了资本博弈的战场,目前还没分出个胜负,刚刚走过优胜劣汰的阶段。剩下阿里、腾讯、百度等几大寡头之后,不再大规模烧钱,观众悄然发现以往0元看电影不见踪影,9.9的低价票也变得昙花一现,之前长达一星期、半个月的票补活动,现在往往只做前三天,买惯了低价票,再去花几十元看电影,心理落差难以承受。电商的介入原本让刻板、传统的电影院活泛起来,并让票房数字看起来很漂亮,但市场已经呈现出“依赖廉价票”的病态模式,电商的补贴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当有一天票补完全消失,对整个上下游行业会有多大的影响?难以想象。
其次是缺少好电影,这或许是更深层次的隐患。年初《美人鱼》创下33亿票房神话,让人为之振奋,但在这之后,没再出现过口口相传、一票难求的作品。反之,国产电影类型单一、质量堪忧的境况愈发明显,缺乏新意的电影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说明观众日渐理性,观影品位逐步提高。另外一个有趣的情况是,以往暑期的国产片保护月,因为国产片“不给力”,似乎也悄然取消了,6月份《魔兽》、《惊天魔盗团2》和《独立日:卷土重来》贡献颇多,七月份引进的《泰山归来:险战丛林》本是好莱坞一线大片,但票房并不算理想,这也说明观众对于好莱坞电影工业带来的感官刺激开始审美疲劳,循环往复的续集越来越难让观众买账。
优秀作品的匮乏,对于蒸蒸日上的电影市场无异于釜底抽薪,不过暂时的降温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超越好莱坞”可以当作发展的目标,但不应该操之过急,电影的创作是重中之重,这期我们同样奉上几位导演的采访,杜琪峰和他创立的银河映像,已经成为传奇,他和他的类型片在光影间潇洒地游走,《三人行》里有一个几分钟的长镜头让人印象深刻,杜琪峰在采访中给出了详细解答。另外一个是出品了《摇滚藏獒》的郑钧,他在决定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宛如一张白纸,七年的创作历程,这张白纸上写满了酸甜苦辣。和杜琪峰相反,毕赣是刚入行的导演,还在这条路上艰难地摸索,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在《路边野餐》里留下了一个长达42分钟的长镜头。这个镜头因为稳定器不理想,有多个画面失真,反倒带来梦境一般的视觉体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对他的采访,探知长镜头的秘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当时毕赣用的不是5D3和简陋的手机稳定器,是不是能得到更理想的画面效果呢?这一点不好说,但起码会多一种选择、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即将举行,它是新产品、新技术最集中、最重要的展示平台,观众可以在展会上看到围绕前期拍摄、中期制作到后期放映全流程的设备和技术,我们也循例奉上一篇展会前瞻,可以作为展会的简单指引,当然,也欢迎大家在展会期间来我们展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