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园林城市:绿色的城市美学
2016-11-24文字统筹邱勇哲
文字统筹_邱勇哲(本刊记者)
国家园林城市:绿色的城市美学
文字统筹_邱勇哲(本刊记者)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1月公布了2015年国家园林城市名单,徐州、苏州、昆山、寿光、珠海、南宁、宝鸡等7个城市皆榜上有名,这也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首次命名。生态园林城市是园林城市的升级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处理、绿色出行分担率、黑臭水体治理、水体水质达标率、自然降水回渗率、热岛指数、林荫停车场建设等纳入考核评估指标体系。除此之外还增加了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综合物种指数,以及本地木本植物指数、建成区道路广场等透水面积的比重、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评价等指标。
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镇园林绿化品质的提升,推行生态绿化方式,对公园绿地的文化性、功能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加注重亲民、便民、惠民服务水平的提升与城市生态功能的提升,通过引导各地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提高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如宝鸡市实施了北坡、南塬等城市山体修复;南宁市实施了明月湖、良庆河等城市水体综合整治和修复;寿光市对城市湿地进行了系统修复,建成了左岸绿洲、东方绿洲、洰淀湖等多个湿地公园;徐州市对城市采矿宕口、塌陷地进行了全面修复。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更加注重城乡生态空间的统筹,优化绿地系统布局,结合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城乡绿色生态基底,推进环城绿带和生态廊道建设,使城市内部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的山林、河湖、湿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体系。
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
徐州在很多人印象中,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摆脱不了煤城的影子。但这五年来的变化却颠覆了外界印象,赢得“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誉。从煤城,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徐州走了13年。
徐州的城市园林绿化有着明显的特色,既有自然山水大气恢宏的气质,又有园林绿化精致婉约的特点。 为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从2010年到2015年,徐州启动实施市区“地更绿”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了120多项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1168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增加610公顷。 建成了郭庄路、大马路、金山东路、黄河南路等精品街头绿地; 建设了丁万河、荆马河、徐运新河、三八河等滨河景观和节点公园,形成纵横交错的绿色滨河风光带; 在城市主要出入口,利用迎宾大道、城东大道、三环路等城市道路两侧空间,建设了带状公园,提升了道路沿线绿化景观; 在城市中心区,对路宽12米以上的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全面实施行道树完善工程,林荫路推广率达92.32%; 彭祖园、奎山公园、云龙山、泉山森林公园、汉文化景区成功实施敞园改造,市区公园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科技广场、珠山景区、楚园、奥体公园、三环东路景观绿化等一大批园林绿化精品工程的建成,为城市增添了“绿肺”。通过实施“显山露水、退渔还湖、去港还湖、扩湖增水、湿地修复(采煤塌陷地)、宕口治理、荒山绿化”等典型项目,徐州的山水资源得到持续性的生态治理和修复。
_徐州的城市园林绿化有着明显的特色,既有自然山水大气恢宏的气质,又有园林绿化精致婉约的特点。
苏州: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近年来,随着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不断深化,苏州的城市绿化已不是从单纯的绿化覆盖率来考量,而是积极发挥传统造园的优势,把绿化当作景观、当作文化、当作艺术来建,逐渐形成了“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鲜明特色。
苏州绕城的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总长17.08千米,通过新建栈桥及临水道路、整治桥涵等方式确保慢行步道有效临水贯通,市民既可赏沿途美景,又能健身,发扬更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环古城绿化带相当于一座以护城河之水为主线,环绕古城的苏州园林,理水、叠山等苏州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都在其中得以充分运用。在环古城绿化带的“理水”环节中,护城河作为仅供游船通行的旅游景观河道来打造,不仅将护城河岸线作了许多凹凸曲折的变化,还将河水蜿蜒曲折地引入绿化带中,人在河边漫步,便有一种“曲水通幽”“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园林意境。“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叠山手法也在环古城绿化带的许多地方运用,沿河自然堆置着一些太湖石,仿佛一件件天然的艺术品,静静地伫立在河岸,诉说着千年古城的历史沧桑,营造了一种充满自然野趣、生机盎然的城市山林景观。
_苏州园林是苏州的形象符号,苏州人已自觉地把它渗透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_苏州绕城的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总长17.08千米,通过新建栈桥及临水道路、整治桥涵等方式确保慢行步道有效临水贯通,市民既可赏沿途美景,又能健身,发扬更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苏州园林是苏州的形象符号,苏州人已自觉地把它渗透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而小游园则是把深宅大院里的古典园林元素搬到了街头巷尾,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风景。开窗见绿,出门是景,几块奇石,一丛翠竹,一座亭子,令人赏心悦目,不仅成为城市的景观,也成了市民放松休闲的最佳去处。
昆山:百里绿廊连城乡
保护水生态,建设“海绵型”城市一直是昆山孜孜不倦的追求。很早之前,昆山就开展全局性水资源及环境解析,在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根据城市自然地理风貌,将“海绵型”城市建设理念引入城市绿地建设,并提出实施综合水资源管理概念策略。加快湿地植物富集,缓解市政排水压力,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傀儡湖、鲤鳗湖、阳澄湖等一批湖泊、河道水体相继通过物理、生物和生态技术完成生态修复和绿地恢复,建成阳澄湖生态公园、傀儡湖生态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天福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保护区。 “百米进游园、千米游公园、万米赏湖景”,这是昆山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无论家住何处,从小区走出来,总能找到绿化广场,或闲聊家常,或运动锻炼,深刻体味“城在林中、绿在城中、花在眼中、家在园中”的美丽享受。环城滨江景观带、市民文化广场、花桥生态园、中央公园、蒹葭公园等一批公共景观绿地,集园林的精致和山水花木于一体,和前进西路、马鞍山路、沿沪大道等绿化景观大道一起,形成“百里绿廊连城乡”的新格局。
_玉峰山上俯瞰昆山城市美景。
_保护水生态,建设“海绵型”城市一直是昆山孜孜不倦的追求。图为玉峰山与淀山湖湿地。
寿光:滨河游园
寿光市按照“滨河游园”的定位,根据河流不同地段的水文环境,通过高标准清淤治理、造林绿化等措施,对弥河、丹河等主要河流进行了生态修复,植树280万株、绿化面积180余万平方米,河道绿化普及率达100%。当前寿光市已拥有滨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双王城湿地、洰淀湖湿地、林海博览园等湿地6处,占地10余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寿光市陆生脊椎动物363种、鸟类298种、鱼类75种,植物1049种,自然资源丰富,呈现出鸟语花香、自然和谐的湿地景观。同时,园林部门还着力开展了以公园游园为点、道路绿地和行道树穴为线、社会单位庭院和临时闲置土地为面、大通道防护林为带的裸露土地绿化补植工作,并坚持依法护绿,仓圣公园、人民广场等34块绿地成为首批永久性保护绿地,202株单株古树和2处古树群纳入古树名木保护范围。
宽阔的道路两旁,有高有矮、有深有浅的复层绿化景观让每一条街道都成为一个园林设计作品,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形成了“春季生机盎然、繁花似锦,夏季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秋季色彩斑斓、绚烂多姿,冬季枝条洒脱、暖阳通透”的丰富景观。
_寿光市按照“滨河游园”的定位,根据河流不同地段的水文环境,实施高标准清淤治理、造林绿化等措施。
珠海: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作为全国首批园林城市,珠海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以“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发展定位为统揽,以全面建成国际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战略,进一步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发展道路。数据显示,珠海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由2012年的87%提升到2014年的94%,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90.8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珠海市是全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东临香港、南接澳门,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独特的沙田风光与传承百年的疍家文化交融并存,素有“百岛之市”的美誉,俨然一块自然天成的城市“海绵”,因此,珠海成为园林城市具有天然的优势。绿色是珠海城市环境的本底和基调。多年来,珠海市不断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园体系。通过传统公园提升、特色公园建设、社区公园覆盖、森林公园推进、城乡绿廊串联五大行动,构建滨海特色公园体系、水网湿地公园体系、城乡森林公园体系、社区文体公园体系四大公园体系,打造公园之城。近年来,新建成了前山滨河公园、石溪公园、白沙岭公园等一批景观优美、配套齐全的城市公园;打造了淇澳红树林、横琴滨海、高栏港南虎湖等为代表的水网湿地公园品牌;建成了尖峰山、板樟山等一批森林公园;建成了大镜山文体公园、九洲社区公园、梅华城市花园等284个社区公园,把公园绿地修建到了市民的家门口,真正让公园融入市民生活。
_珠海市是全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东临香港、南接澳门,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独特的沙田风光与传承百年的疍家文化交融并存,素有“百岛之市”的美誉。
南宁: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
南宁市把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南宁”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彰显特色”的思路,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南宁市“追绿”的历程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1997年,自南宁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建设方向,持续加大城市生态宜居环境投入力度,不断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步伐。2008年11月,印发了《南宁市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
景观的优美怡人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南宁市的城市建设从来没有离开过“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建设理念。近年来,南宁市先做“树文章”,再做“水文章”,提升“绿城”“水城”的“生态双城”综合形象,构筑山、水、绿、城、人和谐共处的城市宜居环境。
一直以来,南宁为了打造“中国绿城”的品牌不遗余力。从2006年开始,全市每年植树150万棵以上,并积极推进青秀山、五象森林公园建设,推进六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强化城市生态屏障,形成以青秀山风景区为中心,以邕江主河道沿江森林风光为生态主轴,以环城森林带、环城森林公园及生态主题园为重点,以县区自然保护区等森林为补充,融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森林体系。
绿化精品建设也是南宁打造“中国绿城”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南宁建设了一批大型绿地、公园、街心社区花园,倾力打造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场、南湖名树博览园、金湖广场等绿化精品,构筑历史文化风貌凸显、绿化与文化相结合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 “大道成森林,绿荫山山有,流水处处春”已成为南宁城市风貌的生动写照。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43.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6%,绿地率35.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5平方米。
_“中国水城”建设开展数年来,南宁市“水城”近期建设目标已基本达到,展现出“中国水城”的雏形。 图为五象湖公园。
但绿色并不是南宁生态宜居环境的全部。投资过百亿元,打造“中国水城”,是南宁发挥水系特色与优势,建设宜居宜商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又一重头戏。早在2008年,南宁就开始对内河提出更高的整治要求,不但要给世人展示出“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景,还要把18条内河打造成为“舞动的城市飘带”,实现南宁生态环保和谐家园的目标,而使南宁清得更透彻、绿得更深远。
2016年2月以来,南宁市实施的邕江两岸综合整治暨“绿满邕江”工程,打造百里秀美邕江,掀起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的高潮。“中国水城”建设开展数年来,南宁市“水城”近期建设目标已基本达到,展现出“中国水城”的雏形。
_南宁市的城市建设从来没有离开过“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建设理念。近年来,南宁市先做“树文章”,再做“水文章”,提升“绿城”“水城”的“生态双城”综合形象,构筑山、水、绿、城、人和谐共处的城市宜居环境。
_遍布宝鸡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公园、游园、广场,宛如一颗颗绿色的宝石。依河而建的渭河公园,柳浪闻莺,移步换景,让人流连忘返。
宝鸡:绿色惠民,服务百姓
宝鸡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人居的舒适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生态园林、绿色环保作为最基础的支撑。基于此,宝鸡历届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建设绿色宝鸡,在地方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最基本、最重要、最成功的民生实践。
宝鸡编制《宝鸡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绿色宝鸡”建设“城区、台塬坡面、交通道路、水系、城镇、生态家园、旅游景区、经济林发展和生态公益林”九大绿化工程。专项列支“城市园林绿化维护资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创建专款,各区每年投入超过500万元,有效保障创园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大力推进园林绿化“数字化”,市区公园绿地全部纳入城市数字化网格管理,建立园林环卫网站,公开绿化审批程序,开通公众监督邮箱,公布市区绿化普查数据,保障市民参与、监督,“宜居宜业生态美”的城市品质进一步彰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市委、市政府秉承“黄金地段不换金,建园植绿惠万民”的理念,在市中心商业“绝版”地段——火车站旁渭滨区政府旧址拆除建设中,让利于民,生态优先,舍弃商业开发,建设绿地4000平方米。“宁舍一桶金、增添一片绿”的生态理念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宝鸡是因路而兴的城市,铁路、公路穿城而过。长期以来,铁路两侧、公路沿线房屋乱建、环境脏乱差,成为影响城市面貌的瓶颈。如今,遍布宝鸡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公园、游园、广场,宛如一颗颗绿色的宝石。依河而建的渭河公园,柳浪闻莺,移步换景,让人流连忘返;持续扩展的上马营生态园,睦邻古香古色的廊桥,游人如织;隔湖相望的中华石鼓园里,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装,石鼓阁身姿雄伟、古朴庄重。如今的宝鸡市,绿色以线的秀美、点的铺陈、块的厚重,编织着城市的美丽,让这座西部城市愈发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