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热点领域与推进方向——基于CNKI所刊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2016-11-24李亚员
李 亚 员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热点领域与推进方向
——基于CNKI所刊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李 亚 员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通过近年来高校师德建设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梳理了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现状与热点,发现:我国学者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高校师德规范与师德失范问题研究;高校师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师德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路径创新研究。展望未来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应该着力推进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方法创新,提升高校师德建设研究与实践的互动性,构建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建设理论体系。
高校师德建设;现状述评;共词分析;师德规范
一项审慎、严谨的研究,首先要对其所探求课题的已有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传统的文献综述方法一般是基于论文内容的定性归纳,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失客观。本研究运用国际上备受认可共词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热点、促进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共词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共词分析是目前国际广受赞誉的一种文献计量研究方法,是一种内容分析技术,主要分析一对词两两在同一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分层聚类,揭示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它们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1]133-159。比较常用的共词分析方法是对期刊论文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我们以“高校师德”“高校师德建设”“大学师德”“大学师德建设”等为主题,在CNKI数据库上可以搜集到有关文献多个学科的5 478篇(截至2016年6月)。去除重复文献以及其他与本研究主题关联极低的文献后,最终获得高校师德建设研究论文共计2 789 篇。按照关键词共词分析的方法要求,我们只需对发表在CSSCI及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进行分析即可。2 789篇高校师德建设研究有关论文中发表在CSSCI及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共计719篇,文献时间跨度为1992年至2016年。这些文献中共有关键词1 464个、3 188词次,这些词即为本研究中共词分析的基础数据。
(二)初步的文献计量分析
在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初期,文献的数量处于非常不稳定的增长阶段,而当该学科进入发展期,其文献数量将呈指数型增长,出现“情报爆炸”的态势[2]。对近年来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在CS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可知:2001年以前,有关文献数量呈现出不稳定的增长状态,表明这个阶段是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起步阶段。2001年以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定增长态势。尤其是2006年文献的年增量和文献累计率(当年所发文献的数量与上一年度文献累计总量之比)与2005年相比都有比较大的提升,此后每年的平均发文量由2006年前的每年14篇上升到57篇。这表明2006年至今是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稳定发展时期。
作者的发文数量也是分析一个研究领域成熟度的重要维度。“洛特卡定律”揭示:“在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作者数的1/N,同时,写一篇论文的作者至多约占全体作者的60%。”[3]根据洛特卡定律,对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共涉及656人(未计入一稿多投)。其中,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达618人,占作者总数的94.21%,远高于洛特卡定律中成熟领域的60%。“普莱斯定律”认为,“杰出科学家”或“核心作者”群体将完成该研究领域中一半以上的论文[4]93-94。按照这一方法进行统计发现,高校师德建设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共有89人,占作者总人数的13.57%;同时活跃作者共发表论文231篇,占论文数量的32.26%,离一半以上还有很大距离。这些数据表明: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作者群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学术共同体。
(三)高频关键词确定及共词矩阵构建
按照关键词共词分析方法要求,我们以出现频数大于5次为条件,遴选出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状况的高频词61个(详见表1)。由表1可见,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研究论文的高频词频次总体看来不是很高,不同高频词的频次差异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集中度较低,研究的成熟度不够高。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需要以高频词的共词矩阵为基础。我们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Ochiia系数法等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的相异矩阵(矩阵表略)。
表1 近年来高校师德建设研究期刊论文高频关键词统计
(四)关键词共词矩阵的多维尺度分析
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和Euclidean距离模型等方法,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可以得到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1)。这个图谱通过关键词在平面坐标里的距离,反映出关键词的关联性,进而为比较客观地揭示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热点领域提供了基本依据。
图1 近年来高校师德建设研究期刊论文高频关键词共词的多维尺度分析图
从多维尺度分析结果看,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研究体现出四个方面的热点。对于这些热点的名称和性质的判断,需要引入另一个指标:粘合力。“粘合力是用以衡量类团内各主题词对聚类成团的贡献程度,表达每个主题在类团的聚集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程度。在类团中,粘合力最大的词称为中心词,中心词在确定类团的名称与性质中起至关重要的影响。”[5]141-143但中心词仅代表该词在类团中的中心地位,不能简单地把中心词定义为类团的名称。确定类团名称要顾及类团中其他重要主题概念[6]48-53。
多维尺度分析产生的图谱中居左的类团里,主题词粘合力由大到小依次是高校师德建设(3.67)、师德规范(3.67)、师德教育(1.80)、道德修养(1.60)、道德品质(1.53)、道德失范(1.47)、师德水平(1.27)、师德修养(1.27)、道德行为(1.20)、思想道德素质(1.07)、教风(1.00)、师德状况(0.93)、师德问题(0.80)、校园文化(0.67)、甘为人梯(0.60)、思想道德(0.40)。这个类团中各个主题词的粘合力相对较高,表明这个类团的成果比较集中,成果间的关联度比较高,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学者们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相对较为丰富和成熟。其中粘合力最高的“高校师德建设”显然是从很宏观的角度标识类团的总体范畴,而居于第二位的“师德规范”则在更大程度上标识了这个类团的主要性质的主题。这个类团里的道德修养、道德品质、师德修养等等也的确都是与师德规范密切相关的。另外,这个类团里道德失范、师德状况、师德问题也有较高的粘合力,他们更多地反映着高校师德的负面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类团实际上是关注了正反两个密切相关的主题,即师德规范与师德失范问题。为此,可以把这个类团所关注的研究热点命名为“高校师德规范与师德失范问题研究”。
多维尺度分析图谱中居左下部分的类团里,主题词粘合力由大到小是立德树人(1.50)、思想政治教育(1.33)、政治素质(1.17)、教育工作者(1.17)、人才培养(1.00)、业务精湛(0.83)、教育事业(0.33)。这个类团中的主题词比较少,但各个主题词的粘合力相对比较高,各个主题词间粘合力的差异不是很大,其所反映的研究热点是比较集中和明确的。其中粘合力最高的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素质等表明,这个类团主要是关注了高校师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问题。为此,该类团可命名为“高校师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多维尺度分析产生的图谱中居右下部分的类团里,主题词粘合力由大到小依次是高校(5.94)、师德(3.33)、建设(1.61)、教师(1.39)、思想政治理论课(0.89)、师德师风(0.83)、师资队伍(0.78)、以人为本(0.78)、职业道德(0.7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0.67)、素质教育(0.67)、高等教育(0.61)、创新(0.56)、措施(0.50)、队伍建设(0.50)、教师队伍(0.50)、社会主义荣辱观(0.44)、体育教师(0.44)、自我教育(0.22)。这个类团中主题词的整体粘合力比较低,主题词间的粘合力差异比较大,表明这个类团的研究相对比较分散,成熟度较低。其中比较集中的中心词是教师、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等,这些主题反映了研究者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师德建设的关系角度,对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的探讨。可以将这个类团所反映的研究热点命名为“高校师德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多维尺度分析产生的图谱中居右上部分的类团里,主题词粘合力由大到小依次是师德建设(5.11)、高校教师(2.11)、青年教师(1.89)、对策(1.56)、途径(0.89)、现状(0.8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0.78)、问题(0.78)、思想政治工作(0.56)、道德教育(0.50)、机制(0.50)、教学效果(0.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39)、新时期(0.33)、高校师德(0.28)、教师道德(0.28)、师德评价(0.22)、大学生(0.17)、科学发展观(0.11)。这个类团中主题词的粘合力平均值也不高,主题词间粘合力差异比较大,但其中的中心词如对策、途径、现状、问题等,粘合力相对较高,表明这个领域的研究相对还是比较集中的。这个领域反映了研究者对高校师德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关注。可以将这个类团所反映的研究热点命名为“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路径创新研究”。
二、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热点领域
高校师德建设研究论文关键词共词的多维尺度分析表明,近年来有关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有四个热点领域:高校师德规范与师德失范问题研究、高校师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师德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及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路径创新研究。
(一)高校师德规范与师德失范问题
高校师德规范与师德失范问题的实质是追求高校师德的理想形态。这个问题在高校师德建设研究早期就受到众多学者集中关注。人们力求回答什么是理想的高校师德,进而以这种理想师德来反观现实,以揭示高校师德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而言,学者们在这个领域集中地研究了四个问题。一是高校师德的内涵与特点研究。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高校师德即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体现于高校教师职业活动之中、调节高校教师与学生、学校、社会等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关于高校师德的特点,学术界主要强调了三点:第一,突出强调高校师德的先进性。强调高校师德:“除了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一般体现,还包含着比其他行业更高的道德标准。”[7]140-142第二,强调师德的时代性。认为:“在不同的时代,调节教师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不尽相同的。”[8]85-88第三,强调高校师德的继承性。有学者认为:综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有一部分内容表现出令人惊奇的一致性[9]113-115。二是高校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研究。学者们主要是结合高校师德的基本特点和一定时期的社会情况,提出高校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我们对学者们概括出的高校师德规范的基本词汇进行分析,有56.95%的文章强调了“为人师表”,此后被提及的频率大于10%的关键词依次是爱岗敬业(53.37%)、严谨治学(41.25%)、教书育人(38.57%)、关爱学生(29.15%)、创新精神(21.08%)、信念坚定(18.83%)、人格高尚(18.39%)、无私奉献(14.80%)。三是高校师德失范问题研究。我们对对学者们概括出的高校师德失范的基本词汇进行分析,发现这231篇文章中有63.20%的文章强调了高校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此后被提及的频率大于10%的关键词依次是教书育人观念淡薄(54.11%)、为人师表意识弱化(37.23%)、功利主义(36.36%)、职业价值观模糊(33.77%)、学术不端(35.06%)、理想信念动摇(25.97%)、团队精神欠佳(18.61%)、治学不严(16.45%)。
(二)高校师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高校师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是早期就受到一些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学者们早期主要讨论了高校师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问题。有学者强调:师德和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密不可分的。这不仅是因为师德和思想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同一范畴,它们都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而且无论在教育史发展过程中还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师德与思想政治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10]50-53。教育者的先行教育、自我教育更具根本性和前提性,学生“亲其师”方会“信其道”,师德也是学生选择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的重要引领性力量[11]30-33。为此,很多研究者都强调应该“把师德建设纳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工程。”[10]50-53“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师德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2]46-47
(三)高校师德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师德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主要是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审视高校师德建设。学界一般认为,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居于首位的重要问题。有学者强调,“高校师德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项目,是衡量高校师资队伍质量的首要标准。”[7]140-142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与其匆忙从学生入手,倒不如以冷峻的目光,先审视自我,沉心静气地梳整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和认识,建立师德、师表、师责,如此,素质教育的基础可能来得更稳固些,效果更显著些。”[13]53-55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当前,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主要应当包括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师德的提升三个方面。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果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即使专业知识非常精通,也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14]5-8
(四)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路径创新
一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问题与挑战研究。关于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学者认为比较关键的是师德建设制度不健全、师德教育培训不力以及师德建设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有学者认为,“师德规范在实践中重公德轻私德,师德考评、教育、监督、激励等相关制度仍不健全,教师准入制度中的师德标准作用发挥不够等。”[15]143-146关于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关注了国内外新形势的影响;关注了社会转型的影响。二是高校师德评价问题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建立科学的高校师德评价体系是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只有能对高校师德进行有效评价,才能为师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参照系。”[16]222-225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建构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关于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及具体内容,一些学者也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廖凤林、陈宁的研究,他们通过对3所高校的207名教师的初测和8个地区10所高校的1 092名教师的再测,构建了一个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等九个维度的高校师德状况调查表[17]189-191。三是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创新研究。第一,强调高校师德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制约高校师德建设成效的瓶颈因素之一是体制机制问题,应该建立更为有效的高校师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工作机制方面,学者们强调要重视建立监督和奖惩等机制。第二,强调高校师德教育创新。学者们普遍认为加强师德教育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途径。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师德教育内容创新方面,既要加强教育法、教师法、师德规范以及思想政治理论和心理健康等内容的教育,也要根据时代特点切实增添更符合时代要求和高校教师实际的教育内容。在高校师德教育形式创新方面,学者们除了比较集中地强调加强师德培训、重视教师入职宣誓、注重师德宣传外,比较突出地强调要进一步重视和运用好师德典型教育这一重要形式。第三,注重高校师德建设的法治化。有学者强调,“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高校师德建设不能游离于法治社会之外。进而认为正确认识师德建设的法治社会背景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前提;构建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保障;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提升教师法律意识水平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依法管理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根本。”[18]48-49第四,强调创设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杨叔子院士在谈到高校师德建设时强调,“现在的教育评价制度导致青年教师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产生了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要构建适合青年教师发展、成长的良好环境,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19]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该重视“关怀融入”,建立结合关怀精神的教师职业规范,促进高校教师自我德性与关怀德性的养成[20]187-191。
三、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推进方向
近年来,高校师德建设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成果,但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展望未来,需要从方法创新、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有效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着力推进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方法创新
首先,要注重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目前关于高校师德现状和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研究,多数都是基于研究者实践经验的理性分析判断,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的成果极为少见。未来有关实证研究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调研工具的科学性。要运用结构模型构建等研究方法,构建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中国高校师德建设调研问卷。二是调研对象的代表性。要注重从全国范围进行取样,可以是按地区、高校类型等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确保样本量符合统计学要求。三是调研形式的多样性。不仅要注重问卷调研,更要注重综合运用典型访谈、个案分析、走访考察等多种方法。其次,要注重运用政策分析法。高校师德建设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比如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规定等等。各种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最终要体现到各个层次的法律和政策之中,才会管长远、管根本,才能具有长效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政策分析法对相关的高校师德建设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有效改进。尤其是要着重研究高校师德建设有关政策文本是否能有效体现相应的政策目的,有关政策的执行过程以及政策的直接与间接效果,以对高校师德建设政策进行系统优化。最后,要注重运用比较研究法。师德建设是一个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虽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和具体要求,但仍然有一些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可以共享、互鉴的。为此,高校师德建设研究要有世界眼光。尤其是要着重研究国际一流大学的师德建设实践经验与教训。
(二)着力提升高校师德建设研究与实践的互动性
首先,要实事求是地从高校师德建设实践中挖掘有价值的课题。纵观多年来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简单重复的研究过多。同时,很多相关研究往往都是在重复着“问题—成因—对策”的简单逻辑,看似成果丰富,其实有价值的新发现较少。这些问题的背后反应的是高校师德建设研究中缺乏问题意识。要立足于一定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选择更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要下大力气培育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一个学术领域的成熟和良好成果的产出,需要有相对稳定的学术共同体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但前文数据表明,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学术共同体。这需要大力培育和引导。从当前的学术现实来看,吸引和鼓励一批学者长期研究一个领域学术问题的重要方式,就是课题立项。我们对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有关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领域相关课题立项力度较小。尤其是近些年的立项力度较前些年相比有明显趋弱的趋势。这是需要重视和改变的。最后,要努力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只有有效地与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发展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从事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的学者要有意识地积极地把相关研究成果向实践领域推介。另一方面,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领域要进一步增强科学意识,在推动高校师德建设政策发展和实践创新之前,要深入研读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力争把最新最优的思想及时融入到高校师德建设实践之中。
(三)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建设理论体系
一是原理体系。重点研究师德的本质、高校师德规范的理论规定、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矛盾与规律、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原理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师德建设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引,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原理体系的完善。二是史论体系。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需要重视对中华文明优秀基因的继承与发扬,需要深入开展扎实科学的史论研究。史论研究重在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师德建设的历程、特点与经验启示,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后中国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教训,以及从更为广阔的世界视野来审视高校师德建设的世界史。三是国际比较。国际比较重在分析中外高校师德建设的共性规律与差异性特质。既要对国际一流大学师德建设进行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也要对特定领域外国家的整体师德建设制度安排和实践创新进行鉴别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研究中,要注意高校师德建设的意识形态性。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一个道德建设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高校的师德规范以及建设措施,都是与一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尤其是我们研究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高校师德建设经验时,更要时刻葆有鲜明的政治意识。既要注重借鉴其中体现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些宝贵经验和做法,也要注意分析批判其中蕴含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因素。
[1] QIN H. Knowledge Discovery through Co-Word Analysis[J]. Library Trends,1999,48(1).
[2] Price,Derek de Solla. 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
[3] Lotka. A.J.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productions[J].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Academy of sciences,1926.
[4] 陈世海.中国大学生群体研究:文献计量及内容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7).
[5] 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二)——类团分析[J].情报杂志,2008(6).
[6] 钟伟金.共词聚类分析法的类团实例研究——对肿瘤治疗热点主题的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3).
[7] 吴和庆.论21世纪的高校师德建构[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6).
[8] 张豪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9] 蒋占峰.论高校教师道德的政策性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10] 王良明.高校师德教育略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3).
[11] 沈壮海.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线、基础和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5(6).
[12] 陆岩.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1(6).
[13] 王爱和,吴建华.素质教育与高等学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14] 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15] 金昕,王丹彤.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出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
[16] 吉贻祥.高校师德评价的理论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1).
[17] 廖凤林,陈宁.高校师德状况调查表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8(1).
[18] 潘松文,阎高程.法治视野中的高校师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6).
[19] 陈燕.德为人先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杨叔子院士访谈录[J].高校教育管理,2013(9).
[20] 刘迟.关怀的融入:女性主义视角下高校师德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责任编辑:何宏俭]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Progress:Hot Spots and Trends——Based on CNKI Published Literature by Keywords Wor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LI Ya-yuan
(Center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high frequency keywords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word analysis,combing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hot spots,found that Chinese scholars about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four areas:college ethics norms and ethics anomie problems research,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research,as well 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 path innovation research. Looking to the future of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teachers construction,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s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research methods of innovation,promoting the intera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build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Review Including Word Ethics Norms
2016-10-1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3JZDW005)。
李亚员(1979-),男,吉林农安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法学博士。
G641
A
1001-6201(2016)06-0188-07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