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词“却”的语义性质

2016-11-24王丽莉刘富华

学术交流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助词副词日语

王丽莉,刘富华

(1.吉林大学 文学院,长春 130012;2.长春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长春 130032)



语言学研究

副词“却”的语义性质

王丽莉,刘富华

(1.吉林大学 文学院,长春 130012;2.长春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长春 130032)

不管是非转折语境还是转折语境,“却”都表示意外的心情。在非转折语境中表示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对某一命题的主观评价,而在转折语境中表示事实违反了前文语境引发的心理期待。从语料库检索数量来看,只有40%的“却”译成了转折句,说明“却”不是转折副词。在转折语境中,根据违反心理期待和转折程度的大小,“却”在日语中被译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译成意外感情色彩较弱的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的数量最多,占有标转折句的69%,译成意外感情色彩强的转折接续助词「のに/但是……却」的数量仅占有标转折句的15%。另外“却”要想译成「のに/但是……却」,还需要有其他表达意外、不满心情的语句,说明“却”表达意外心情的程度不是很强。

副词;转折;却

汉语转折复句的最大特点是几个关联词语可以共同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如:

(1)尽管他是维嘉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但维嘉那派红卫兵却仍然没有因此而放宽条件吸收他。(《轮椅上的梦》)

例(1)中使用了“尽管”、“但”和“却”三个关联词语。既然使用三个关联词语,那么意义就会有所分工。一般认为前一分句的“尽管”表示让步,这点没有争议。最关键是后一分句出现两个关联词语,“但”表示转折,那么“却”表示什么。目前汉语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却”是转折副词,如邢福义[1]、杨月蓉[2]、张斌[3]等。邢福义认为“‘却’重在从意义上表明转折点,‘但是’之类重在对前后分句划出转折界限”。另一种观点认为“却”是评注性副词,如张谊生认为“‘却’是评注性副词,是句内成分,辖域是某一个命题,‘却’表示言者对这一命题的主观态度,其具体内容是‘出乎言者意料’”[4]。笔者通过汉日对照语料库检索发现,不和“虽然”“但是”等让步转折关联词语搭配而单独使用的“却”在日语译文中仅有40%译成了转折复句,近60%没有译成转折句。上述两种观点很难解释这一现象,因此本文利用北京日研中心(2003)的中日对照语料库从汉日对照角度研究“却”的语义性质。为了明确“却”的性质,只调查单独使用的“却”,不包括“虽……却”“但……却”等复合形式。

一、“却”的语境语义

通过中日对照语料库检索“却”的句子可以得到表1。

表1 日语译文中“却”对应的译词

从表1可以看出,“却”可以用在转折句和非转折句中,其中译成无标句和非转折句最多,占57.7%,其次是译成有标转折句,因此本文分成非转折语境和转折语境研究“却”的语义性质。

(一)非转折语境语义

(2)“完了,完了!”周氏脸色惨白地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说,她打算往自己的房间走去。她正要揭门帘,却遇着鸣凤从里面跑出来,几乎把她撞倒在地上。(《家》)

非转折语境语义表示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例(2)中周氏打算往自己的房间走去,正要揭门帘的时候,鸣凤突然从里面跑出来。也就是说,鸣凤从里面跑出来是突然发生的事情,周氏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语义就是张谊生所说的对某一命题的主观态度,是评注性副词。

(二)转折语境语义

根据前后分句的语义关系分成4种情况:

1.连贯转折句。是指同一主体在连续发生的事件中,完成了前一事件,但按常理应该发生的后一事件并没有发生。

(3)他从怀里掏出手帕,却不去揩眼睛,让眼泪沿着面颊流下来。(《家》)

(4)高大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奇妙的事情,话到嗓子眼,却说不出来。(《金光大道》)

(5)妹妹裹着雨、带着风一头闯进屋里,猛地把门关紧,却没有过来。在闪电中,我看见她紧紧倚在门上,全身都在滴着水,头发也湿淋淋地贴在额头上,她的脸上现出一副从未有过的惊恐万状的表情。(《轮椅上的梦》)

例(3)按照一般推论,人们流眼泪时掏出手帕,然后擦眼泪,但事实和一般推论相反,他掏出手帕而没有揩眼泪。日语没有译成转折句,而是使用了顺接的保持原来状态的「まま」。例(4)话到嗓子眼,应该说出来,但事实没有说出话来,日语译文使用了无标句。例(5)按照一般推论从外面回来,关上门,然后进到屋里来。但事实和一般推论相反,妹妹关上门,没有进来,日语译文翻译成了转折句,使用了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连贯转折句的日语译文可以使用顺接句、无标句和有标转折句的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

2.累积性对照句。是指现实世界中同类事物的不同个体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在时间、场所、状况等方面的相互对立。

(6)过了一会儿琴和她的母亲也走出去了。觉新把她们送到事务所门口,觉民和觉慧却一直送到商业场后门,看见她们母女坐上了轿子,才回到事务所去。(《家》)

(7)倪藻和赵微土步履轻轻地走出了意大利餐馆,涂满口红的金发出纳员向他们说谢谢、再见,赵微土回答了,倪藻却因为浸沉在自己的心绪里,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活动变人形》)

(8)我走的时候也没有问问她还愿意不愿意替我保管,就自己拿回来了,这爱情的信物!我的感情为什么这么粗疏呢?连憾憾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而我却没有想到。我糊涂了!(《人啊人》)

例(6)按照一般推论,作为大哥的觉新把她们母女送到事务所门口,二弟、三弟也应该送到事务所门口,但事实和一般推论相反,觉民和觉慧一直送到商业场后门,日语译文中使用了无标句。例(7)是对待出纳员态度的对比,根据一般常识,别人对你说了“谢谢,再见”,你也应该回复,赵微土回答了,而倪藻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日语译文译成了转折句,使用了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例(8)是对比憾憾和我保管爱情信物的态度,连作为旁观者的憾憾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作为当事人的我更应该重视,结果我并没有想到。日语译文译成了转折句,使用了转折接续助词「のに/但是……却」。累积性对照句的日语译文可以使用无标句、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和「のに/但是……却」。

3.实证性对照句。是指心理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对比,包括事理与事实、打算与事实、猜想与实际、期望与现实的对照。

(9)在我去新疆前夕我本想向你告别的,你却复信说,还是不见面的好。(《活动变人形》)

(10)从上海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找谭静。这次去考舞蹈学校,碰到多少新鲜事啊!再说姑妈还送给她一双漂亮的新舞鞋。这一切她都想让谭静第一个知道,想同她一起分享这快乐。没想到谭静却在兴头上泼冷水,搬出一个不相干的女孩子插在她们中间,这太让人扫兴了!(《轮椅上的梦》)

例(9)和(10)的前一分句都使用了“想”,表示心理愿望和现实的对比。日语译文不能使用无标句,只能译成转折句,使用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和「のに/但是……却」。

4.反因果句。是指违反因果推论的句子,即“因为p所以q,而结果是非q”。

(11)淑华今年不过十四岁,却也装出大人的样子来责骂婢女,而且态度很自然。(《家》)

(12)凛冽的寒风从车窗的缝隙挤进来,我穿着厚厚的棉衣,却还是冷得微微发抖。我的心也冻得紧缩着。(《轮椅上的梦》)

例(11)使用“不过”限定14岁,说明年龄之小,按照一般推论这么小的女孩不应该责骂婢女,但事实和一般推论相反,淑华装出大人的样子责骂婢女,而且态度很自然。日语译文使用了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例(12)使用“厚厚的”修饰棉衣,按照一般推论,穿着厚厚的棉衣一定不会冷,但事实却冷得发抖。日语译文中使用了转折接续助词「のに/但是……却」。在反因果转折语境中,日语只能译成转折句,使用转折接续助词「が」和「のに/但是……却」。

“却”在转折语境中,可以使用在连贯转折句、累积性对照句、实证性对照句和反因果句中,但不管哪种情况,实质内容都是相同的,都是和一般推论相反,表示意外心情。“却”的功能是将一般推论和现实连接起来的副词。

“却”的使用语境总结如下:

表2 不同语境中“却”所对应的日语译词

从表2可以看出,“却”可以使用在非转折语境和转折语境中。非转折语境中表示“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对某一命题的主观评价,这种语义在日语中不能翻译成有标转折句。很多学者在说明“但”和“却”不能兼容时,指的也是这种意义。如刘云、李晋霞认为“纯粹的主观评价语境,指语境只具有主观评价义,而不具有转折义。这时,只能用‘却’不能用‘但是’”[5]。转折语境中,实证性对照句和反因果句在日语中都只能译成有标转折句,说明是典型的转折语境。累积性对照句既可以使用无标句,也可以使用有标的转折句,是转折复句和并列复句的过渡。连贯转折句能译成非转折句、无标句和有标转折句的「が/但是」,不能译成「のに/但是……却」,说明转折语境的典型程度相对较弱。转折语境中的“却”根据转折程度的不同,可以译成无标句。另外从表1可以看出非转折句和无标句占总数量的57.7%,说明“却”不是转折副词,转折语义由语境承担,“却”只是表示和一般推论相反,表达意外心情。也就是说,不管是非转折语境还是转折语境,“却”的语义实质都是表达意外心情。非转折语境中,是对某一命题的主观评价,转折语境是现实违反了前文语境引发的一般推论。

二、转折语境“却”的语义推论

吕叔湘认为“凡是上下两事不谐和的,即所谓句意背戾的,都属于转折句。所说不谐和或背戾,多半是因为甲事在我们心中引起一种预期,而乙事却轶出这个预期。因此由甲事到乙事不是一贯的,其间有一转折”[6]。转折是指跌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和背离心理预期和违反心理期待的程度有关。

(一)转折的强度

在条件结果的推理中,坂原茂引入了层级概念,“我们不仅要考虑某个条件对某个事件是否是必要条件,而且还要考虑这个条件是否容易引起预期结果,也就是说是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因此有多个必要条件引起某种结果的事件中,这些条件根据引发某种结果的强弱产生了层级”[7]。家田章子进一步指出“不仅是条件句的条件分句,结果分句也存在层级。因为除了只能是是或非的二值取值外,事物或状态都存在程度的差别”[8]。如在学习的认真程度和取得好成绩的推论中。

条件 结果

非常认真学习 ———— 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认真学习 ———— 取得了中等的成绩 |

不太认真学习 ———— 取得了不太好的成绩 |

非常不认真学习 ———— 取得了非常差的成绩↓

按照人们的一般推论,非常认真学习,应该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如果非常认真学习,而只取得了中等成绩,违背了人们的一般推论,构成了转折。如果非常认真学习,而取得了非常差的成绩,前后层级反差大,不仅构成了转折,而且转折程度强。王维贤从前后分句共存的可能性上,将转折的逻辑语义关系概括为A→M1~B,即“如果A,那么较大可能非B”[9]。也就是说,前后层级反差越大,共存的可能性越小,转折程度越强。转折程度强,大大背离了人们的一般推论,受话人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说话人为了说明受话人的这种疑问,往往在后文解释产生这种反差的原因。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后续文是否有说明转折原因的语句,判断“却”所在语境的转折程度。

(二)反心理期待的推论

西川早苗研究反因果转折接续助词「のに/但是……却」时发现有很多句子无法用“如果P,则可以推出Q”的前提进行解释。如:

(13)他追求的女朋友打来电话时,同居的女性接起了电话。

「初めて家に電話がかかってきたのに、出たのはアンタだ。」『ロンバス』

译文:第一次给家里打来电话,接电话的却是你。

于是在原来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说话人主观的α(愿望、预想、理所当然的想法)。即:

S1のにS2: P时,是~Q[10]

这样(13)的前提变成了:

前提:初めて家に電話がかかってきたならば、アンタが出ないことを希望する(願望)

译文:如果第一次给家里打来电话,那么希望你不接电话(愿望)

从西川早苗的研究可以看出说话人主观的心理期待是转折推论的重要因素。心理期待是指发生了某一条件,说话人期待发生该条件推论的结果,或认为理所应当发生推论的结果。如果违反心理期待时,人们便会产生意外心情。前后分句层级反差越大,违反心理期待越强,表示意外的心情也越强烈,同时常常伴随遗憾、不满的心情。“却”在转折语境中表示的意外心情实质是违背了说话人的心理期待。

三、转折语境“却”的语义特点

“却”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译成了无标句、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和「のに/但是……却」,那么区分条件是什么?通过区分条件反过来又能看出汉语“却”具有怎样的特点。

(一)有标转折句「が/但是」的使用条件

有标转折句「が/但是」和无标句的区分主要出现在连贯转折句和累积性对照句中。

例(4)(5)是连贯转折句。例(4),一般是话到嗓子眼接着说出话来,但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话到嗓子眼说不出话的情况,因此转折程度不是很强,不用说明原因,人们也可以理解,使用了无标句。例(5),一般推论是从外面回来,关上门,然后进到屋里来。前一分句分别使用了“一头闯进”“猛地”增强了动作的连续性和紧张感,接下来的应该是快速进屋,但事实没有进屋,超出了读者的心理预期。后续文“她的脸上现出一副从未有过的惊恐万状的表情”解释了没有进到屋里来的原因,该句使用了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

例(6)(7)是累积性对照句。例(6),按照一般推论,哥哥觉新将琴母女送到事务所门口,弟弟觉民和觉慧也应该送到事务所门口。但根据文章语境,弟弟觉民和琴关系亲密,将琴送出很远,不用解释,也可以理解,使用了无标句。例(7),对于出纳员说的谢谢、再见,赵微土回答了,而倪藻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产生这种不同态度的原因是倪藻浸沉在自己的思绪里,句中使用了原因标记词“因为”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说明,使用了有标转折句「が/但是」。不过在现实语境中很多情况下是不使用原因标记词的。

(14)他没有原谅鸦片,没有原谅表哥,却原谅了自己的母亲。他的一场病使母亲老了十年,只有自己一根独苗、一个遗腹子的中道丧夫的母亲呀!她的衰老和她的眼泪使倪吾诚肝肠寸断……(《活动变人形》)

例(14)对比了倪吾诚原谅的对象。按照一般常识倪吾诚饱受鸦片之苦,他没有原谅鸦片、表哥,也不应该原谅自己的母亲,但事实上他原谅了母亲。因为他的一场病使母亲老了十年,他是中道丧夫的母亲的一根独苗、一个遗腹子,后续句是对前面对照结果的说明。

当违反心理期待的程度不强时,主要依据转折程度选择日语译词,后续句有转折结果的原因时,说明转折程度大,多翻译成有标转折句「が/但是」;后续文没有解释原因时,说明转折程度不大,根据一般常识人们也能理解,日语多使用无标句。

(二)有标转折句「のに/但是…却」的使用条件

有标转折句「のに/但是……却」主要使用在累积性对照句,实证性对照句和反因果句中。例(8)是累积性对照句。“连……都”是一个焦点成分,王灿龙认为“其功能将该话题突显为与话题相关的事物组成的集合中的极端个体”[11]。也就是说,使用“连……都”将“我”和“憾憾”进行了排序。我比憾憾应该更重视这个问题,但事实上,我却没有重视,同时伴有“我的感情为什么这么粗疏呢?”“我糊涂了!”这种表达后悔、遗憾心情的语句。例(10)是实证性对照句,前一分句“这一切都”表现了自己兴奋的事情之多,“让谭静第一个知道”表现了与谭静的亲密关系,与她分享的强烈愿望。但事实大大出乎了说话人的意料,说话人使用“没想到”和“却”表达了意外的心情,同时使用“这太让人扫兴了!”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例(12)是反因果句,使用了“厚厚的”修饰棉衣,穿着厚厚的棉衣应该一定不会冷,但事实却冷得发抖。文中使用了“却”“还是”两个副词,表达了自己意外的心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译成「のに/但是……却」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句子具有表现前后分句层次反差大的语句,表示现实背离一般推论程度大,转折程度强;二是表现说话人意外、遗憾、不满等心情的语句,表示强烈地违反了说话人的心理期待。

表3 转折语境“却”在日语译文中的区分条件

从表3可以看出,“却”的使用范围比较广,在转折语境中,只要违背了说话人的心理期待就可以使用。日语中,根据转折程度和违背心理期待程度的大小,使用三种表达方式。违反心理期待和转折程度都较弱,不需要说明原因也能理解时,使用无标句;违背心理期待程度较弱,转折程度较强,需要说明转折的原因时,使用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违背心理期待和转折程度都强,直接带有表达说话人意外、不满、遗憾等心情的语句时,使用转折接续助词「のに/但是……却」。

从表1和表3可以看出,转折语境中,“却”译成意外感情色彩弱的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的数量最多,为405个,占有标转折句总数588的69%,其次才是译成意外感情强的「のに/但是……却」,为87个,占15%。而要译成「のに/但是……却」,语境必须还有其他表达意外、不满等心情的语句来增强意外的程度,说明“却”本身表达心理期待程度不是很高,意外心情的语气也不是很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不管是非转折语境还是转折语境,“却”都只表示一种语义,即表达意外的心情。在非转折语境中表示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对某一命题的主观评价。在转折语境中表示事实违反了前文语境引发的心理期待,感到意外。也就是说,“却”的辖域不仅仅是某一命题,是句内成分,张谊生的观点并不全面。

第二,转折语境中,“却”可以使用在连贯转折句、累积性对照句、实证性对照句和反因果句中。根据违反心理期待和转折程度的大小,日语主要使用无标句、转折接续助词「が/但是」和转折接续助词「のに/但是……却」三种表达方式。

第三,从语料库检索数量来看,非转折句和无标句占总数量的57.7%,说明“却”不是转折副词,只是表达意外的心情,因此“却”才经常和转折连词“但是”等搭配使用。在转折语境中,“却”译成意外感情色彩较弱的「が/但是」的数量最多,占有标转折句的69%。要想译成意外感情色彩强烈的「のに/但是……却」,除了“却”之外,还需要有其他表达意外、不满心情的语句,说明“却”的心理期待程度不是很高,表达意外心情的程度不是很强。

[1] 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94.

[2] 杨月蓉.“但是”与“却”的相容性和相斥性——兼论转折句的语义关系[J].中国语文,2000,(2):109-113.

[3]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82.

[4]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21.

[5] 刘云,李晋霞.论“但(是)”与“却”的兼容与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3):100-105.

[6]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40.

[7] [日]坂原茂.日常言語の推論[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103.

[8] [日]家田章子.「ノニ」文における条件?結果の階層化と用法[J].名古屋大学言葉と文化,2004,(5):119-134.

[9] 王维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79-188.

[10] [日]西川早苗.譲歩文とは何かー「のに」と「ても」を中心にー[D].広島大学教育学部日本語教育学科卒業論文,1993.

[11] 王灿龙.“连”字句的焦点与相关的语用问题[C]//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9-87.

〔责任编辑:曹金钟〕

2016-08-30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日复句对比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249号)

王丽莉(1976-),女(满族),吉林汪清人,博士研究生,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H136.5

A

1000-8284(2016)10-0161-06

猜你喜欢

助词副词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浅析藏汉双语结构助词“的”的共性与个性
副词和副词词组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