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与HSE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6-11-24刘秀丽
摘 要:随着环境、安全和健康问题对井下生产工作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提出井下作业必须建立合理的HSE管理体系,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机械设备、环境保护角度入手,延续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为更好的指导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环境;健康;安全;HSE管理体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1.074
HSE管理体系最早由荷兰的壳牌公司提出,应用于石油行业,是将健康H (Health)、安全S(Safety)和环保E(Environment)纳入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它有着独特的管理模式:事前对某一作业项目进行全方位的风险分析,然后预测其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最后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手段,从而杜绝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现象[1-4]。
1 我国煤矿生产现状
当前,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还是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数据表明煤矿安全管理仍然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问题。在突出 “以人为本” 的方针政策中,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全面以及不规范,这些综合影响因素的存在,都不利于企业的安全发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从技术水平和制度建设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管控。
2 我国煤矿生产问题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多,具体从人-机-环境三方面可分为:
(1)井下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易违规操作。工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对于隐患问题大多全凭经验,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易违规操作,这给日后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另外一些管理层往往置劳动法于不顾,工作人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在疲惫状态下工作效率极低,这也加重了安全问题的产生。
(2)煤矿生产机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长时间运转易引发事故。很多煤矿企业存在生产设施老化、陈旧的问题,甚至有些损坏的设备没有经过维修依然每天投入使用,有些应该更换的机械没有及时更换,这种行为不仅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而且还不利于生产。
(3)煤矿生产环境的复杂存在各种不稳定因素。我国煤矿开采工作基本都属于井工开采,井下生产条件比较特殊,生产过程复杂,环节多,设备庞大,作业空间狭窄;经常受到井下水灾、火灾、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较大。
3 煤矿HSE管理体系建立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HSE体系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本,着重考量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从降低事故率、不破坏环境的角度出发,营造人、机、环境和谐共处的和平氛围,凸显出人在生产工作中的主导能动作用,保证可持续发展。
(2)预防为主原则。HSE体系的主旨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增加煤矿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安全、健康水平,增加工作和生活的舒适感,提高幸福指数。它要求企业高层管理部门在项目运营初期做好风险评价、隐患防范、装运行维修和应急管理这四个要素,认真落实HSE管理体系中领导承诺,做好各方面的审批和监督工作。
(3)责任到人原则。HSE体系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的第一责任者,其应该对企业的HSE管理做出承诺,并将承诺形成文件规范,确保将承诺变成人、财和物的支持。
4 煤矿HSE管理体系的构建内容
煤矿HSE管理体系的任务就是制定与环境、安全和健康相关的合理规章制度,须包含以下内容:
(1)成立相应的HSE主管部门。国家安全总局下设的国家煤炭安监总局应该被确定为HSE管理体系推行的主管部门。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煤炭协会、劳动部、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也应该相应地设立专门的部门,以协调健康、安全与环境间的关系。各省市的煤炭局、安全管理监察局也应该专门设立HSE管理体系主管部门,协调HSE管理体系的各种工作。大型煤矿集团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HSE管理体系管理办公室。每个煤矿及下属部门,都应该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负责人员。
(2)制定相应的HSE管理文件和法律体系。HSE文件包括通用性文件和特性文件,通用性文件适合于所有煤矿,特性文件适合符合条件的特殊煤矿。煤矿的HSE法律体系分为法、规章条例、行业指南、法规标准、企业内部标准五部分。
(3)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现场作业培训,包括井下安全操控及监测、安全意识教育、工作许可证培训、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消防演习、工作面安全、基本急救常识等。通过培训帮助井下工作人员增强HSE意识,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4)审核与持续改进。审核是HSE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检测HSE体系是否按规定运行,是否持续有效性的工作。为了保证HSE体系日常的正常运行,需要制定日常检查管理制度,要求煤矿各工作单位必须定时定点依据不断改进的检查表内容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记录设备运行中、工作环境中在的问题并给予处理。
5 结论
HSE体系源于石油化工行业,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好的管理模式,中国煤矿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事故率和致死率仍然处于各类生产事故的首列,煤矿企业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方式来改善目前的现状。文中阐述了煤矿企业构建HSE管理体系的必要性,认为煤矿HSE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的原则,煤矿HSE体系构建内容需要从成立相应的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HSE管理文件入手,定期开展培训教育,不断审核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丁,张星臣.石油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0):55-59
[2]李志勇,毕明皓,李俊荣.企业安全文化与HSE管理体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01):6-12.
[3]施坤文.浅谈企业HSE体系运行[J].安全与健康,2015(417):44-45.
[4]索恩会,程凯,祁明泉.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安全,2015(12):48-50.
作者简介:刘秀丽,女,山东菏泽人,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工程硕士,任职于安徽能源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