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亡”也可以花钱体验?

2016-11-23章元佳

作文·初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死亡棺材咖啡馆

章元佳

一群年轻的韩国人走进一间装修简单的房间,面色凝重,默不作声,各自找到椅子后坐下开始写遗书。写完之后,他们换上寿衣,手拿自己的遗像,在棺材前朗读自己的遗书,然后躺进棺材。工作人员会点燃蜡烛,“死亡天使”走入房间替他们合上双眼,盖上棺盖,让这些人在黑暗中进行对生与死的沉思。

还记得几年前红极一时的《来自星星的你》吗?剧中,头号大坏蛋李载京拉着韩宥拉去了一家死亡体验馆。死亡体验馆,正在成为韩国城市中的新时尚。这种虚拟的“死亡体验”让有自杀倾向或抑郁情绪的人实际体验面临死亡的感受,以此让参与者重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

据统计,2014年,韩国约有1.38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天有近40人丧命于自己的手中,韩国的自杀率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排名第一。心理学家认为韩国的过度竞争氛围是该国自杀率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2009年,一位名叫郑俊的韩国人创办了“棺材学院”,这项“模拟葬礼”的服务包括写下自己的遗嘱和墓志铭,然后参加自己的葬礼,最后穿上寿衣被装进真的棺材里静躺10分钟,这套4小时的程序收费25美元。

在韩国,类似这种“棺材学院”有很多,体验价从50到300美元不等,有些公司自掏腰包让员工参加这种课程,比如韩国教保人寿保险公司甚至要求全公司4000名员工都须参加这种死亡体验课程。学校遭受过大压力的青少年、失恋的年轻人、感觉孤独的年迈的丧偶者和害怕给家里带来经济负担的老人都是“棺材学院”的客人。

金勇蒙(音译)是一家死亡体验馆的老板,他以前是一名仵工(专为尸体穿衣服的人),每天要经手很多人的遗体,所以对生命有着十分超然的感悟。他说:“每一个来到‘死亡体验馆’的人在经历了短暂的‘死亡’之后,应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并试图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乐观地去面对。”

客人们会独自在棺材的黑暗中待10分钟,在此期间,他们被鼓励利用这段时间来重新思考对外面世界的看法。当他们从棺材里出来的时候,会感觉神清气爽,无拘无束。这时金勇蒙会再次走入房间并告诉他们:“你已经看到了死亡的模样,现在你还活着,必须振作起来,继续奋斗!”这样的体验是为了对想自杀的人强调死亡带来的间接伤害,并让他们重新思考如果他们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他们心爱的人会因此承受多少痛苦。

在上海,首家4D死亡体验馆“醒来”也在今年4月初开业,这里的理念与韩国版异曲同工,但在体验设置上更加重口味——让体验者直接感受到在焚化炉里“烈火焚身”的感觉。“醒来”的设计者是两位长期关注临终关怀的志愿者黄卫平和丁锐。

整个体验馆有10个空间,每一轮最多可以容纳12人,体验者将要进行2个小时的“生死之旅”。在情感迷宫里,每个人经历包括爱恋、愤怒、烦恼、贪婪等情绪的展示。迷宫尽头连接着“死亡通道”,随着倒计时的声音结束,体验者被宣告死亡,然后被传送带送至4D“焚化炉”,伴有逼真的热度和鼓风。随后,体验者会进入一个全息“子宫”,获得“重生”的机会。这个环节叫作“初心”,是希望体验者能将原来的生活状态清零,抛掉旧有的认知,在“子宫”里重新构建自己。最后,还有一个名为“醒来”的环节,会有心理咨询专家来解答体验者对生命的困惑。

“我们开这个体验馆之前并没有去韩国考察过,所以不是很清楚他们的运作模式。看起来,唯一比较相似的就是在2~3小时的活动中有写遗书的环节。”黄卫平说。

经营一家死亡体验馆纯粹是为了好玩,还是出于商业的考虑,还是为了洞悉生命的意义?联合创始人丁锐说:“我和老黄,一个是曾经堕落的生意人,受到震撼进入公益领域;一个是上进有为的设计师,却因为生活过得太顺利而不知该何去何从。”

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有效的生命教育,也很想探究如何更好地给予病人临终关怀,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特批,在2011年,两位志愿者走进了上海益善殡仪馆,去躺了一次真正的焚化炉。“那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当炉门关上的一刹那,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此刻,那些关于生死的哲学理论全都变得苍白无力。”丁锐说,“自那以后,生活中再碰到一些纠结的事情,我都会假设自己再度站在了生死边缘,就发现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了。”

“醒来”对外营业的第一天就爆满,预约的24个名额一抢而空。不少年轻人在“死亡体验”之后都拥有释放巨大压力之后的“重生”之感,认为这是一种很珍贵的体验,给之前的压抑情绪找到了出口。

胡先生是首批顾客之一,他很能接受这种“重口味”的死亡体验形式。他说:“体验过后,我就经常告诫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可浪费太多时光。往往一场噩梦醒来,庆幸自己还活着,应该去多做一些事情,这也是激励自己的原动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种“死亡体验”持肯定的态度。李先生表示:“生命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体验死亡并不是唯一。我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讲究规律和生命公平,临终关怀的核心应该是帮助家人和濒临死亡者共同来面对死亡,而不是单纯从形式上去体验一把,这只会增加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其他“死亡”主题

死亡APP:提前料理后事的数字丧葬应用

这个应用的目标是将用户的整个在线生活纳入到一系列数字遗嘱中,帮用户制定葬礼计划,提供多媒体的追悼内容,以及完成对数字遗产的安排。用户可以在其中保存所有个人媒体账号,将所有账号密码保存至同一位置,在自己身故后交给继承者。

死亡咖啡馆:

将谈论“死亡”视作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一种叫“死亡咖啡馆”的活动在各国蔓延开来,在全世界已举办了800多场活动,并受到许多人的欢迎。所谓“死亡咖啡馆”就是一群人聚集在咖啡馆内,谈论有关死亡的各种话题,不会有人阻止或要求改变话题。举办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打破人们传统观念中对死亡的恐惧和禁忌,希望借由轻松的谈话方式,让参与者能自在、坦然地面对死亡。

墓地餐厅:与死人共进晚餐

印度西部城市阿默达巴德的一家餐厅,每天都接待300多名顾客,生意异常火爆。最引人注目的是餐桌之间的空地上还保留着一个个被绘成绿色的形似石棺的东西,其实围绕在餐桌边的就是一座座真实的坟墓。每天早晨,餐厅经理都会用湿布把这些坟墓擦拭一新,然后在每座坟墓上摆上干花,以示对死者的尊重。该餐厅让顾客在墓地用餐,为的是让他们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摘自《南都周刊》2016年第11期,稍有改动)

猜你喜欢

死亡棺材咖啡馆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官财”的故事
货比货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Passage Six
水上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