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11-23朱斌峰

安徽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白军红军奶奶

朱斌峰

岭上有棵树。

我不知那是啥树,它显然老了,虬曲的树干上爬满青苔,挂满藤蔓,就要返青的样儿。在我的记忆中,它总站在晨雾暮风里,和它站在一起的还有我的奶奶。奶奶已经一站经年了,站着站着,头发就白了,脸皮就皱了,我真担心她会变成另一棵树。

奶奶是在等爷爷,据说那个叫廖家武的爷爷是个红军,很多年前走出大山,就再也没回来了。

小时候,我仰望着那棵树问奶奶:爷爷还活着吗?

奶奶露出关不住风的豁牙,像伢子一样执拗地说:当然喽!

我有些生气:那他为啥不回来看俺们呀?

奶奶像是自言自语:他大抵……记不清自己出生于哪一座山、哪一条河了吧。

我瞪大眼睛:为啥?

奶奶一愣:他呀,脑瓜被炮弹震伤过,大抵失忆了——该死的炮弹把俺们这地界的名字从他脑瓜里震飞了。

我不信奶奶的话,在心里窃笑。我从未见过爷爷,但我总觉得他是个驼子。那回我在学校里刚学会一首歌,就兴冲冲地回家唱了起来:驼子要当红军 / 红军不要驼子 / 因为驼子背太高 / 容易暴露目标……我还没唱完,一向温和的奶奶就一巴掌拍在我屁股上,吼了一嗓子:你这伢子胡乱唱啥——那一巴掌把我吓得都忘记哭了。当时我就想:爷爷一定是个驼子,要不奶奶为啥那么生气呢?

长大后,我查阅过县史志办的地方史籍,凭吊过大别山腹地的红军革命旧址,走访过村野老人,想弄明白爷爷究竟是个啥样的人。可我只在地方档案上看到过寥寥几行字:廖家武,1915年生,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经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后壮烈牺牲。而一些老人并不爱说话,不知是风雨把他们的记忆漫漶了,还是让他们变得迟钝健忘了,可看上去他们更像是在回避什么。比方说,奶奶从不看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似乎害怕被虚拟的烽火唤起惨烈的战争记忆。数年前,我曾想让奶奶口述历史,通过录音记录为她出一部回忆录。可她一直不肯说,我问着问着,她就会倦怠地合上眼,可在昏昏欲睡时,偶尔会哼起民歌《送郎当红军》,就像为自己低唱摇篮曲,难道那含混不清的民歌是留给我寻找爷爷的线索?

这不,奶奶又站在岭上,含混不清地望着远处。她的目光被云挡住了,跌向岭下的湖。我知道那一波绿得透底的湖水里,藏着个叫流波䃥的古镇。传闻中的流波䃥是六安州的三大古镇之一,在清朝乾嘉年间就已作坊林立,客商云集,繁华一时,可那些街巷店铺早在解放后修建响洪甸水库时沉入湖底了,连镇名都随水淹去了。

奶奶摇着满头的银发,在风中显得有些婆娑。她的声音像风掠过山岗:哦,流波䃥睡在水底了,钻山猴回来咋能找着家呀?湖水没有回声。奶奶眼神空茫起来,又痴痴地哼起了那支民歌——

早上开柴门

红日往上升

今个我送郎当红军

送郎当红军

小妹喜在心

……

——皖调《送郎当红军》

流传于金寨流波䃥

在一片青雾弥漫的茶叶地里,一个细腰细眉的女子背着竹篓飘了过来,飘过来的还有她哼唱的歌儿。

采茶女出生于流波䃥的茶农家庭,跟街上开茶叶铺的廖家二少爷早就熟识了。她管那个叫廖家武的男伢叫钻山猴,那个廖家二少哪像个少爷呀,整日在山上转悠,在大山里怎么走都不会迷路,不就是只钻山猴吗?那年立夏节,采茶女跟钻山猴成亲了,那是父辈定下的亲事。也就是在那天,采茶女从麻花辫一摇三摆的梦里醒了,疼醒了。

那天晚上,月亮白得有些发红,唢呐声就跟下雨似的。贺客们坐在长街的院子里热热闹闹喝着喜酒儿。采茶女穿着红嫁衣,坐在屋里等钻山猴来拜堂。可他却不见了,家里人着急呀,就派人四处去寻。采茶女很委屈,却不敢掀开红盖头,只好坐着等他。一直等到天色蒙蒙亮,有人送来血衣,说那就是钻山猴的衣物,说他在昨晚的暴动中被打死了。念过几年私塾的廖父吟出了一句“欢心未动悲心动,贺客未还吊客还”,就一下子瘫在太师椅上了。采茶女像是中了魔咒,眼泪哗地流了下来,她一把拽下红盖头,眼前的红烛、红双喜都碎了,就像好多的红色鸟儿在横冲直撞。

采茶女睡了一天一夜,走出家时才发现流波䃥“闹红”了,天变了。街上的墙壁、树干上贴起红红绿绿的纸片,不时有消息传来:哪儿农民赤卫队用煤油烧了民团的营盘,哪儿豪绅财主被暴动队伍处决了,哪儿卖猪肉的当上红军的连长了,整条街鼓噪得就像夏日的池塘一样。街上人心惶惶,农民协会开仓放粮时,乡人都不敢拿,直到有胆大的拐子先拿后,才跟着哄抢起来。采茶女认出那个拐子就是前天晚上送血衣的人。

后来,金寨第一支红军队伍在斑竹园成立了,开始打土豪分田地了。再后来,白军反攻过来,一些铲共团、还乡团搜山清户,他们查出哪家有人参加了暴动参加了红军,就放火烧房,杀人妻女,闹腾开来。那日傍晚,钻山猴家出事了。当时采茶女正在山上采茶叶,听到消息后就赶忙往山下跑。等她跑到街上时,看见一股浓烟从街头滚来。还乡团来了,抓了钻山猴的父母,烧了他家的茶叶铺。领头的是被枪毙了的土豪家少爷,那个在外读书的白净家伙平日挺和善的,可那时像变了个人似的。他穿着一身孝服,看上去更白了。他围着廖父转悠,问钻山猴在哪儿?廖父说儿子出外跑茶叶生意去了。可土豪少爷不信,仍连声逼问,最后掏出枪开了火。廖父胸口冒出血窟窿,破口大骂:我操你祖宗!等我儿子回家,会给我报仇的!钻山猴的娘哭着扑过去,想用巴掌堵住他胸口的血,可怎么能堵得住呢?廖父越喊声儿越弱,就没气了。村人不忍心看那场面,都低着头。土豪少爷就跟疯了似的,挥着枪喊:都给我把眼睛睁开!都给我看清楚了!这就叫血债血还!往后,谁再敢通“赤匪”,这就是下场……还乡团走后,街人把廖父埋在向阳的山岗上,采茶女就带着钻山猴的娘回岭上的家住下了。她毕竟是过了门的媳妇,总不能看着婆婆一个人冷冷清清过日子吧?

第二年春天,清明时节,采茶女看见廖父的坟前有一堆纸灰,心儿一阵扑通乱跳,觉得钻山猴还活着,肯定是他夜里从山上下来偷偷给他父亲祭坟了。采茶女一遍遍地对自己说:那个活蹦乱跳的钻山猴怎么能说死就死了呢?她左思右思,想起钻山猴参加暴动可能跟街上那个做铜匠的手艺人有干系,以前他总爱跟着那个铜匠走乡串巷,准是跟着铜匠跑“闹红”,跑着跑着就跑丢了。

红军打回来时,采茶女到处找那个铜匠,没找着,却遇见了钻山猴。钻山猴跟采茶女一道回家看娘。走在山路上,采茶女第一回觉得家住的山岭真高,好像一伸手就能拽下一团云来。她盯着脚尖往前走,钻山猴没了在部队时的神气劲儿,走走停停,像头迷路的小牛犊不肯进牛圈似的。

她问他:你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呢?

他低着头,不说话。

她又问:你家又不穷啊……想分啥田地?

他的脸红了:不是!不是俺家穷,而是大家都穷。

她劝他:穷不要紧哪,勤快些,多干活,日子就会好起来的呀。非要这么打打杀杀吗?

他眼儿发亮:不打倒土豪劣绅,穷人永远都是穷光蛋!

采茶女不好再劝钻山猴了,她也弄不明白那些穷啊富啊的道道,却晓得钻山猴从小性子犟,劝也没用。好多年前,山上跑下一头野猪,吃了他家的鸡仔。他硬是扛着比他还长的猎枪,在山上猎捕了三天三夜,直到把那头野猪打死后,才拖着死野猪回家了。

采茶女抬眼看着钻山猴,看见他的喉结蹿上蹿下,心想他是真的长大了,就跟山上的春笋一样一忽间长大了。

山路又陡又弯,他俩绕着山转,没再说话。

一走到家,钻山猴就抱着娘的腿哭了,一遍遍地问父亲是怎么死的。娘闭着眼直摇头,泪珠啪啪摔在地上,就是不肯说出来——她或许是被那惨绝人寰的场景吓坏了。后来,娘摸着他的头说:伢儿,你走吧,不要再回来了!娘又看着采茶女说:你也跟他走吧!你们不用惦记我,我一个人能过!说着转身向山上走去。采茶女和钻山猴去廖父的坟前烧了一堆黄纸,就下山了。那会儿,日头西斜,山上萦起雾气。其实采茶女晓得,娘一定在哪座山头上看着他俩,她甚至恍惚看见娘过早白了的头发。钻山猴对着莽莽大山磕了三个头,扯着嗓子喊:姆妈,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

下山后,钻山猴又忙碌起来,采茶女跟着他留了下来。采茶女的嗓子好,平时爱唱歌儿,就被选进了红日剧团。那时,有人用民歌小调《八段锦》写了首歌儿《八月桂花遍地开》,庆祝苏维埃成立。红日剧团就把那首歌唱响了,女演员都把自己当成桂花,大家根据自己的肤色改起名字来,肤色发黄的就叫金桂,脸色白嫩的就叫银桂,采茶女的面色黄里透红,就叫丹桂。那时节,红日剧团到处唱那首歌,桂花们拿着系着红绸的花棍,花棍上捆着铜钱,舞起来丁当作响。她们边舞边唱:八月桂花遍地开 / 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 / 张灯又结彩啊 / 张灯又结彩啊 / 光辉灿烂新啊新世界……

红日剧团跟着红四方面军西征了,钻山猴跟着剧团一起行军,一路上餐风宿露,可一到甘肃就被马家军缠上了。那天傍晚,他们走在草地上。那一片草地好大,刚下过雨,到处泥浆横流。日头就要西沉了,他们便就地宿营,又累又饿,躺在地上就不想动弹,就筋疲力尽昏睡着,就像要被草地淹没了。

忽而,一声枪响把采茶女惊醒了。草地太空旷,那声枪响脆生生地打着唿哨儿。尚不知自己已有身孕的采茶女睁开眼,看见秋桂用长枪抵住自己的肚子,血顺着枪管流了下来,她饮弹自尽了。

采茶女扑过去,扶起秋桂的身子,喊:秋桂!秋桂!你这是做什么?

秋桂是麻埠镇上的富家女,就因为爱唱戏才进了红日剧团,她早已许配给县城里的大户,是逃婚出来的。她身体娇弱,性子娇气。她大腿上的枪伤开始溃烂了。她是吃不住那个痛,是怕连累战友哇。

采茶女又心痛又心酸,喊着:秋桂,你怎么能这样啊?

秋桂的眉头皱在一起,声音跟蚂蚁一样:丹桂姐,我真受不住了!我先走了……我真想唱歌……唱那《八月桂花遍地开》呀。说着头一歪就跟睡着了似的。

战士们都醒了,默默地看着秋桂。

采茶女把秋桂放平,走到河边哭了。她不想让人看见她的泪花儿。

风又湿又凉,采茶女哭了半晌,听见有声音传来:媳妇,你一定要挺住,莫要自寻绝路哇!采茶女抬起头看见了钻山猴,他和所有人一样,衣衫褴褛,神情憔悴,可眼里闪着亮亮的光点,就像草地上长出的一棵树。

采茶女生气了,站起身用力推他。采茶女想起家乡烤茶叶的香味了,她想如果不是他,她或许就不会离家千里,跑到人迹罕至的草地上来的。

钻山猴抓住采茶女的胳膊,低声说:好了,别使小性子了。

那会儿,采茶女知道钻山猴一下子长成男人了,长成她的兄长了。她扑到他怀里,对刚才自己撒怨气有些后悔,她想对他说:猴子,我生生死死都要跟你在一起,可她没有说。她也听他说过:媳妇,等我们胜利了,就在流波䃥开个茶场,生一大堆儿子。可她总梦见他牺牲了,在梦里他的模样总是想不起来,急得她都哭了……

就在采茶女胡思乱想时,马蹄声倏地传来。

哦,马家军追来了。钻山猴放开采茶女,高喊:同志们,敌人追来了,快抄枪啊!接着就传来了炒豆般的枪声,还有呼喊声。子弹在他们头顶嗖嗖地飞,钻山猴带着警卫排的战士伏在泥坑里反击了。那些白匪骑兵像浪头一样卷来,栽了下去,又涌了过来,很快就把他们淹没了。剧团女战士就像小鸡仔拢在了警卫排战士的身边。钻山猴转过身喊:同志们,我们被白狗子包围了!现在,男人不许后退半步,女同志给我撒着脚丫跑,能跑到哪儿就跑到哪儿!一团乌云压了过来,女战士开始向后跑去,说是“跑”不如说是“走”,大家挪着又沉又重的脚向前移。其实,大家都已经不怕死了,西征路上留下了多少战友的遗体呀,连掩埋都埋不过来,炮火、子弹、生病、山洪,哪一样不能夺去人的性命?大家只是听着钻山猴的号令麻木地走着。

采茶女不想走,上前拉住钻山猴的衣角。

他低下头看她:媳妇,你还不走?

她无力地摇摇头。

他很生气:媳妇,你快跑,不能在这儿等死呀!你要活着!

她笑笑:我真的不走了。你在哪,我就在哪。

她转过身,对着趴在泥地里开枪的战士说:兄弟们,你们再坚持一会儿,我去河边洗个澡,我要干干净净去死,好看地去死!说着她走到河边,脱去上衣洗了起来。虽然河水很浑浊,可她觉得那是自己洗得最干净的一次了。她边洗边唱:早上开柴门 / 红日往上升 / 今个我送郎当红军……忽然,她看见水里有一张脸在看着她。她停住手,怔怔地看着河面,这才看清那是钻山猴的脸,他脸上的黑痣就像一点黑色的火星——他中枪死了。她抱起他的头,浑身发冷,喊着他的名字,却没有流出眼泪。她不明白那时怎么流不出一滴泪呢?

后来呀,采茶女被俘了。再后来,她身上长了疮,又打摆子,就被白狗子当作死人扔了。她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就跌跌爬爬往老家走。说实话,采茶女算是幸运的了,多少被俘的姐妹受尽了凌辱哇!有的被马家军当作战利品赏赐给各级军官做妻妾,有的被转卖多次,有的被迫自杀。采茶女能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流波䃥,真是幸运了。回来后的采茶女,却部分失忆了。她忘了草地,忘了水里那张有痣的脸,觉得钻山猴没有牺牲。她没事时就站在山岗上望着远处,等着钻山猴回来。采茶女等着等着就老了,等着等着日本鬼子就被赶走了,等着等着就解放了,等着等着就觉得钻山猴像当年一样骑着大白马,挎着盒子枪回来了——

这个采茶女或者丹桂就是我的奶奶。

当然,这个故事是我根据奶奶的只言片语,以虚构的方式补缀而成。我愿意相信那个叫钻山猴的爷爷真的牺牲了。我们这地儿有个红军爷爷,在延安时结婚的,那时的延安只有达到“二八团”标准的老干部才能结婚,当时那个爷爷已有八年军龄,当过团长,就有了找老婆的资格,于是就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警卫员把医院里的护士给娶了。如果那个叫钻山猴的爷爷没有牺牲,却在延安又娶亲了,那他是否会想到大别山里教他唱歌的采茶女呢?那他不肯回故乡,是否有着对采茶女的愧疚呢?我不想看到奶奶等待的只是个穿越时光的悲凉。

我没法忘记奶奶望着远山唱《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样子,我从她的歌声里听到了青春年少的美好,是的,即便再贫穷、残酷、混乱的岁月,只要有歌声相伴,在历经沧桑之后,都会成为令人怀念的美好回忆的。奶奶哼唱那支歌时,皱脸就会像被时光浸润的核桃舒展开来,眼神就会缥缈地追向天上的流云,也许她看见了云端的钻山猴了。

但拐子爷眼里的廖家武却是另一番模样。我曾去汤家汇镇找过拐子爷,他听说我是为寻找爷爷的往事而来的,分外热情,仿佛我是他失散多年的孙子。可一听到“廖家武”三个字后就支支吾吾了。他把我带到镇街赤色邮局旧址徐家祠堂前,一脸夕阳地沉默着。

我小心地问:拐子爷,你把俺带到这儿做啥?

老人吐了两个字:等信。

等信?等什么人的信?

等你爷爷……廖家武的来信哪。

我想老人些许痴呆了,这个赤色邮局是上世纪烽火岁月红军战士传递家书的地儿,早已废弃了,我的爷爷咋会从时光深处寄来信件呢?

老人神情恍惚起来:当年,家武跟我说过,他无论走到哪儿,他都要写信回来的,可我一直没有收到他的来信哪。

我不敢说话,生怕惊扰了他的回忆。

老人日光下的影子飘忽不定起来,他有些犹豫,似乎肚子里藏着不可言说的秘密,一时难以开口。他张张嘴,却唱出了另一首《送郎当红军》——

送郎送到大门外

伸手拉住郎的子弹袋

问郎几时能回来

……

——豫调《送郎当红军》

流传于金寨汤家汇

在拐子爷的话语中,一对亲兄弟从街上青砖大院里走了出来,哥哥叫廖家文,弟弟叫廖家武。立夏节起义后,时任民团团副的哥哥廖家文配合农民自卫队发起暴动,一举成为红军某部团长。他英勇善战,曾在反“围剿”战斗中,巧施妙计,打得绰号王金牙的民团一败涂地,让当地流传起一首歌谣:四月初七八 / 攻打王金牙 / 王金牙不管打 / 一打就散花 / 哎哟哟缴枪四十八……可廖家文有着富家阔少的习气,穿马靴,叼烟斗,讲排场。他有过好几个女人,他的妻子被白军活埋时,腹中还有七个月的胎儿在蠕动。他又找了个老婆,还跟一个开鸦片馆的寡妇好上了。他曾左臂中弹,虽然用南瓜瓤子为伤口消了炎,子弹却永远留在了体内,每每阴湿天气就作痛,便靠吸食鸦片来止痛。弟弟廖家武跟随哥哥打碉堡,破围寨,辗转作战。他打仗不要命,喜欢开一枪就报个数,就跟边采板栗边数数的伢儿似的。他还是个一根筋的主儿,在一场战斗后,为了寻回被打散的战友绰号拐子的何世安,他在大山里蹲守了三天三夜,等白军走后,硬是把昏迷在山洞里的何世安找到了。他对何世安说:是裤裆里夹了卵子的男人,就不能开小差,就得找到部队。实在找不到,我们就拉起一支人马来!后来,他们昼伏夜出满山找,可白军在放火烧山清剿红军。他俩没找到部队,却找到十几个小伙子,拉起了自己命名为“赤卫军第1团”的队伍。那时节,大别山区一团火就能燃烧成一面旗,一支几十人的队伍组织起来,扯杆旗就能称“团”。那个“赤卫军第1团”藏在深山,隐秘出击,还真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可廖家武太实诚,就知硬拼不知巧取,他的“赤卫军第1团”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后,就只剩下了三个人。再后来,他被廖家文派人找到了,兄弟俩好一阵抱头痛哭。廖家本有田产商铺,家境殷实,可那些家产在民团“清剿”中被毁了。当民团烧毁了廖家的祖宅商铺,杀死俩兄弟的父亲后,母亲从此四处流落,靠乞讨为生,被当地人叫作疯婆子。

那年时令已入夏,天气一点点热起来。廖家文率部夜袭杨店时,被白军伏击。突围时,廖家武因天黑不慎,失足坠入桥下,落入敌手。白军用绳索将他捆绑后,又在他鼻子上扎起铁丝圈,押进大牢,对他进行了审讯。廖家武受过抽皮鞭、火锥刺、踩杠子、香火烧等种种酷刑,却没有吐露半个字。白军一无所获,便用两根杉木绑成“十字架”,将廖家武挂在文昌宫大门口。得知弟弟被抓后,廖家文抽了半盏鸦片,挑选了几个身手好的战士,对他们说:白军可能在文昌宫那儿设了个诱虎归窝的陷阱,在等着我们。可他就算明知犯险也不能不去救自己的弟弟。是他把弟弟带出来的,如若不把弟弟活着带回家,就对不起父母!当然,如果兄弟们有谁不愿意随他去救人,可以不去,这不算是军事行动。那几个战士没说话,就跟着廖家文下了山,趁夜偷偷潜至文昌宫外。

当他们赶到时,看见数个白军在挖土坑,看样子是要把廖家武活埋了。月光下,不知从哪儿赶来的母亲正踮着脚站在廖家武的面前,仰着脸望着“十字架”上的儿子。

廖家武眯着眼,他被白军铁锹扬起的沙土迷住了眼。他说:姆妈,沙子迷眼了,好难受哦。

母亲伸出枯瘦的手掌,遮住儿子的脸,细声说:伢儿,把眼睛闭上,再过一会儿,就好了。

廖家武听话地闭上眼。

母亲低声喃喃:伢儿啊,莫怕,莫怕哦。

廖家武摇着头:姆妈,我不怕。我早想好了,就算这是一条不归路,我也要走到头!只是……连累你了,对不起你呀!

母亲柔柔地哼起歌来,像在哼唱摇篮曲。

天色越来越黑,伏在山岭上的廖家文一扬手,枪就响了,数名白军一下子就被撂倒了。

那场战斗快得像风,廖家文救下弟弟后,跪倒在母亲的膝盖前,捂着嘴呜咽起来。

母亲在哭声中就像干稻草摇晃着。

廖家文磕了三个头,站起身,揉揉母亲零乱的头发,一扭头带着人走了。他没有回头去看母亲摇摇欲坠的身影。

后来,红色根据地开始了肃清反革命运动。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红军也处于初创之时,革命队伍内部可能会混进和出现反革命分子,因而开展“肃反”工作是必要的。可是,受“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影响,“肃反”扩大化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使大批红军将士被错杀或迫害致死。

那年初春二月,积雪仍覆盖着山野。红军某师参谋长廖家文前去总部开会,即被守候的人下了枪抓了起来,并以吸食鸦片、与反动妇人有不正当关系的罪名,关进汤家汇红军政治保卫局里。他喊哑了嗓子,却没人理他。在寒冷的小屋里,他听见院子里不时有人被处决,担心自己也会被冤枉杀死,于是趁夜打晕哨兵逃了出去,躲进了山上的石洞里。在那个山洞里,他曾跟弟弟一起躲过白军追兵,弟弟曾为他用草药疗过伤,他知道弟弟会找过来的。

数天后,廖家武在山洞里找到了哥哥。那时,平日总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哥哥,正睡在洞里的稻草堆里,他胡须杂乱,在瑟瑟发抖,脸红彤彤的。

哥,你病了?你在打摆子呀。

嗯……我晓得你会来的。

哥,你受苦了。

弟呀,快去捧掌雪给我……

做什么?

让我舔舔雪……我渴。

廖家武赶忙跳出洞外,捧着雪回来,送到哥哥的嘴边。

廖家文抬起上身贪婪地舔完雪,又躺了回去。

廖家武热热地看着哥哥,许久才说:哥,我们回去吧。你虽说有些毛病,可绝对不是反革命,组织上不会把你怎样的。

廖家文摇摇头:弟呀,你真幼稚。哥要是跟你回去,就死路一条了。

廖家武迷茫地看着哥:怎么会呢?公审时,我们团的战士都可以作证,你跟我们一起打仗,一起钻过林子……我们可以证明你清白呀!

廖家文苦笑:公审?你难道忘了周维炯师长是怎么死的吗?他的功劳和名望可比我大多了哦。

廖家武头蒙了下,又说:哥,你得相信党,这个不能动摇哇。要不,我们这些年出生入死,忠心耿耿,为了什么?哥,你还是跟我回去吧。

廖家文望着洞顶,喃喃道:是呀,为了什么?为了什么?说着慢慢闭上眼。等他睁开眼时,发现弟弟正举着手枪对着自己,便笑:弟呀,你这是做什么?枪口是用来对准亲人的吗?

廖家武脸涨红了:哥,我是特地来抓你的,你一定要跟我回去,否则你真成了开小差的逃兵了!

廖家文像被洞外吹来的冷风灌进了嗓子,扯扯脖子:弟呀,我晓得你性子犟,九头牛都拉不回,好,我跟你走!

廖家武仍举枪对着哥哥,想上前扶起哥哥,却退了两步。

廖家文笑笑:弟呀,与其你带我回去,还不如把我带到白军那儿去,至少我临死还能拼掉几个白狗子。

廖家武咬着嘴唇不说话,手枪在发颤儿。

廖家文盯着弟弟看了好一会儿,叹了口气,慢慢起身整理衣服,用稻草擦干净马靴,才说:弟呀,我们走吧。

于是,大山的雪野里传出了廖家文悲怆的歌声:大别山,峰连峰,出了个英雄周维炯。打入民团闹暴动,闹得满天红……之后,留下了一串串前前后后的脚印,可转眼就被纷纷扬扬的雪遮去了。

数天后,廖家文被秘密处决了。据说,他是被押到河滩上被乱石砸死的,有人说那是廖家文行刑前的要求,他想为革命节约一粒子弹;也有说那是政治保卫局的人担心廖家文的部下闻讯哗变,不敢用枪声制造出动静,才悄悄用石头砸死他的。

当听到哥哥被处死的消息后,廖家武赶到河滩上,在河边疯跑了半天,才捡到哥哥的一只马靴。他抱着湿透的马靴号啕起来,哭声顷刻被河水带走了。

那时的何世安站在河滩上看着廖家武,心窝里涌着一种酸酸热热的东西。他默默地看着廖家武,就像盯着一颗拉了引信的手榴弹。

半晌,何世安问:家武,你后悔吗?

廖家武收住哭声,木愣愣的,点点头,又摇摇头:只是……只是哥临走前,胡子拉碴,都没来得及刮……他是爱干净的人哪!

何世安的声音有些萧索:家武,你知不知道,有人不干了,脱离部队回家了。他们说,宁愿在家饿死,也不愿屈死。

廖家武抬头盯着何世安,眼里飞出带着尾针的蜜蜂。

何世安被他看得很不自在,但仍说:你说,我们拼死革命,却都得不到信任,图什么?

廖家武把目光移向湍急的河水:瞧这河水,再浑浊,总是要流到江河去的。

何世安没再说什么,他知道廖家武是不会回头了。他觉得廖家武心肠有些硬,可好几个晚上,他被压抑的泣声惊醒了,透过微亮的月光,看见廖家武趴在床上,用被单捂住嘴巴低泣着,声音不大,就像牙缝里渗出的风。

后来,何世安也被“肃反”了。一天夜里,何世安站岗放哨时发现动静,立刻开枪,结果打死了一条狗。正好大家都饿着肚子,就把狗烧吃了。于是,政治保卫局的人就把他抓了起来,说他是“反革命吃喝委员会”的,关起来审查。但他被廖家武偷偷救了出去,一路乞讨,过了一年,又重新参加了另一支红军。再后来,廖家武就跟红军大部队长征走出大山,不知所踪了。他临走前对何世安说:他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写信回来,打听他母亲下落的。

九死一生的何世安当上了某市公安局局长,却辞职回乡做了公社粮站站长。他是个合格的站长,他钻进黑漆漆的仓板底下,把老鼠洞一个个堵起来,爬上屋顶把黄鼠狼开的天窗一块块补好,舍不得让一粒粮食丢失。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严重困难”时,他不忍看着乡亲们饿死,就私自开仓放粮把粮食全分了。之后,他被当地政府抓了起来,若非那个远在首都的开国将军、他的老首长闻讯伸手相救,他早就被枪毙了。后来他被削职为民,靠着用毛竹编织竹器为生。

何世安返乡后找过疯婆婆,可没有找到。有人说她当年沿着红军长征的方向去找她儿子了,也有人说她去山上寺庙礼佛了,没人晓得她的生死下落。

何世安总觉得该有一封信从赤色邮局寄来,他在等,等着那封询问母亲下落的信。

其实,拐子爷的话有些含混,关于廖氏兄弟的一些细节是出自我的想象,千疮百孔的历史需要还原和修复。我想:如若老人的话是真实的,那么,我爷爷廖家武应该对廖家文怀有一生的愧疚——这可能是他不愿返乡的原因之一吧?有些东西就像碎裂的玻璃碴,深陷内心不能触及了。

在赤色邮局旧址前,我茫然看着拐子爷,他却看向不远处的山峦说:当年哪,让人心疼心酸的,不是自己的赴死,而是对亲人的不舍和愧疚,那种苦说不出来,只有自己慢慢咀嚼哦。现在战争早就过去了,活着的人只能在等,等死去的人魂归故里哟……

望着老人瘦削的身影,我忽地想起了岭上的那棵树,老人和奶奶的身影是多么相像啊。在艰辛卓绝的战争年代,这片大山里走出十万儿女,他们在“跟我走,分田地”的口号声中,一茬接一茬参加红军。那是一家四兄弟齐上阵的果子园少年;那是挑着儿子追红军的桃岭乡理发匠;那是高喊“谁愿意参加红军,我就嫁给他”的麻埠少女……于是一支《送郎当红军》的歌儿传唱开来了,可在他们的身后有着多少等待的身影?她们是在等待亲人和恋人归来,还是在等待一句诺言?

山岭绿,湖水清,那些连绵的群山也在等风雪夜归人吗?

猜你喜欢

白军红军奶奶
奶奶喊你吃饭啦
少寨红军桥
奶奶驾到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一笔赔偿款,争夺监护权
尾号6470
我家也有奶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