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核算受“营改增”的影响分析
2016-11-23李坤蓉
李坤蓉
摘 要:“营改增”改革是新时期税务制度改革的重点,对于深化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对“营改增”的认识,从收入核算、成本核算、现金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改革影响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会计核算;影响;应对措施
“营改增”是将以往征收营业税的企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营业税和增值税是行税制中主要的税种,营增改是我国的试点型税收政策,试点的行业只是对税法上规定的部分行业进行,营增改后,重复纳税的弊端就能够得到优化,使企业的营业税额转移到增值税上。
一、实施“营改增”的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均实行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的税制结构,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因为在地方和中央两者税收之间存在均衡的问题,导致这两税维持着并立的局面。现在我国还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这将产生严重的后果。现在所执行的营业税征收的方式不能够完全抵扣对营业额全额进行征税的方式,这样就一定会对原营业税单位产生重复征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美国是最先提出增值税的,法国是最早开始征收的,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
二、“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1.“营改增”对企业现金和利润核算产生的影响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和营业税对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具有重大的影响。营业税的增加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在实施“营改增”活动之前,企业基本采取先交营业税后在补平的方法,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使得实际缴税额和会计上不一致,当出现不一致时,就会影响企业的现金和利润。企业如果只缴增值税,就意味着企业是收益在前,缴税在后,可以避免缴纳营业税出现的不一致的情况,可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提高企业的利润。
2.“营改增”对收入核算产生的影响
“营改增”活动实施后,企业收入的计算方式为收支差额乘以税率,以企业的实际利润为基础进行缴税。企业的实际缴税额根据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基础,可以促进企业的利润的提高。
3.“营改增”企业成本核算产生的影响
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时,以前通常采取价税合计的方法,既考虑了企业的成本,又考虑了进项税额。但是实施“营改增”活动后,企业的成本核算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根据增值税发票开具的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这一抵扣使得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的核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营改增”对增值税票管理产生的影响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对增值税的使用和监管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虚开、乱开增值税票的现象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使用增值税票的企业也应该对增值税发票承担责任,保证是真实的,避免可能出现的假票等现象。
5.“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产生的影响
“营改增”活动的实施,从某种程度上,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的税负更高,可能会对小规模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之前缴纳的营业税转为增值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
6.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1)增值税税负。“营改增”后纳税人类别的不同会对增值税税负产生不同的影响。税制改革后会对建安企业纳税人类型进行认定,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前者的税负要比后者的低,这非常不利于促进小规模纳税人的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积极性。
(2)流转税。缴纳营业税时,应交的营业税税金会被计入损益类科目下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中,在核算利润时,会从收入中将营业税税金扣除。“营改增”后将增值税作为价外税计入应交税费科目下的应交增值税科目中,此时利润是减少的。
(3)所得税。所得税的变化情况和利润变化情况相关,“营改增”后利润是减少的,那么所得税也是减少的。
7.对票务管理的影响
增值税涉及的专用发票又被购买方用作进行税额的抵扣,如果发票管理不严格,购买方可能会在抵扣税金上做手脚,严重的甚至会触犯虚开增值税发票罪。在进行业务交易时所取得增值税发票,要注意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检查其专用发票、开票时间及印章等的真实性,对发票认证期限和抵扣期限进行检查,避免逾期无法抵扣而产生的税额风险。此外,在二级核算制下,各分公司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全部汇总到总部进行抵扣,收集发票将会成为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如果收进的工程款是含税的,还要将其转换为未含税金额确认收入,同时要确认销项税额。
三、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营改增”
1.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
“营改增”改革是目前政府大力推行的一项惠及企业的决策,目前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中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实施要求,但是政策的实行需要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中企业的实际可能会与政策的要求之间存在差异和不一致的地方。作为企业管理者,没有任何理由抵触该项制度,但面对实际工作中的滞后和不一致,应该积极的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在积极完成政府部门的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的同时保证政企之间的友好关系。
2.积极的加强相关人员培训
目前关于“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已经进入到了实际阶段,各地对于“营改增”相关的培训也已经开始,各地的国税、地税、财政等部门都积极参与到了该项培训中来。企业作为该项政策的最大获益者,应该积极的响应培训的号召和要求,选派企业的核心成员参加培训;同时企业内部还应该开展对于“营改增”改革的自学活动,保证企业在“营改增”改革中快速适应。
3.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在“营改增”改革之后,很多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在操作层面企业应该积极快速的做出改变,完善操作,防止企业损失。例如,要将财政扶持资金纳入到营业外收入科目进行核算管理;对于非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补助资金企业应当将其作为应税收入进行核算,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
参考文献:
[1]李丽琴.财政均等化:增值税扩围改革下转移支付方案的选择导向[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1.
[2]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