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6-11-23刘世银俞萍
刘世银 俞萍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课程资源是本次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好的课改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农村数学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数学教育的发展需要要求我们去研究、开发出丰富的适合农村数学教学的课程资源,以加快农村教育追赶城市教育的步伐。
一、关注农村生活,让课堂与民俱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一个真实的、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往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物质条件中的课程资源
农村小学生受其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孩子不能购置价格较为昂贵或制作形状较为精美的学具,操作材料的缺乏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也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开发和利用农村现有的物质资源,为数学学习提供表象支持。例如,在一年级教学1~10的数的认识中,农村孩子并没有书上的所刻画的小圆片、小红花,教师就可以结合农村特有的物质条件,让学生自带一些家里收获的农副产品作为认数的感性材料,比如2粒小麦,3粒花生,4个山芋等等。这样把认数与生活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开发和利用农村的人文、生活环境资源
农村的人文环境资源相当丰富,乡村里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注意收集一些素材,如置办年货的计划,贴对联,猜谜语等等。
例如,我校彭丽雯老师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线路图》时,他把学生们上学的线路图作为了教学资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上放学路线,学生其乐融融。最后在游戏设计时,她设计了孩子们喜欢玩的九宫格探宝游戏,让他们在探宝前进中说说所走的路线,正因为有了这样切实的“做中学”、“玩中学”,才会在数学课上出现这种强烈的人文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其实,在家庭生活环境中也充满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家长的阅历与职业,家庭饲养与种植,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时时处处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计算一件或几件上衣需要多少粒纽扣;每人每天浪费这么多粮食,全国13亿人口每年要浪费多少粮食;自家的房屋面积有多大?如果给自己的卧室铺上地砖,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等等,让学生在老师与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实践调查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二、重组教材,让教学增彩添艺
鲜明的新课程意识拒绝“圣经”式的教材观,教师要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资源,是可以超越、选择和变更的。
众所周知,由于区域性的存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不可能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熟悉的、感兴趣的。尤其是某些“城市内容”素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相当生疏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结合农村现实背景开展数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置换教材中生疏的课程资源。例如,五年级上册的《统计》教学中,笔者抛弃了课本上的设计方案,而是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记录下所有成员一分钟跳绳的数据,然后自己整理数据,提出有关统计的问题,最后结合成绩给每个成员提出相应的锻炼建议。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班里的男生、女生人数,校园里雪松、红叶李的棵树;我们还可以向前面所说的用学生上放学熟悉的路线取代教材中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这些农村特有的学习素材的利用,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感到亲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这样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虽然改变了原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但与教学要求是一致的,能更有效地实现教材中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变废为宝,让错误闪现光彩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慧眼识真金,善于捕捉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份”激活,引导学生全方位审视自己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走向成功,让他的“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计算38.2除以2.7,得多少?结果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
在接收到学生的错误信息时,笔者先仔细分析了可能造成此种错误的原因:第一,学生对商不变性质认识不够,在遇到小数除法时不能灵活运用,进行知识的迁移;第二,由于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但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只顾商的计算,而忽略了余数。
针对这典型的错误,笔者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问题的诱导下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2.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
3.验算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紧接着笔者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但商是不变的,而学生在计算出答案后却将商缩小了10倍,正确的商应该是14.1,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
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错误,当学生经过思考后,其错误也会包含着某些合理的成分,甚至会包含某种独特的、奇妙的思想。此时,教师应给学生时间,使其有机会呈现整个思维过程,同时,顺着思维激活其中的“合理成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异样的“错误”折射出无限的光芒,成就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
[2]刘世银.农远IP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J]. 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8.1:85-87.
[3]彭钢,蔡守龙.小学数学课堂诊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9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