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
2016-11-23梁迅
梁迅
摘 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要,其教学质量和效率也逐渐倍受关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学习信息与生活信息,使得学生紧跟时代的变化,谋求长远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初中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为此,在现阶段初中课程教学中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注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技能,帮助中学生巩固信息技术素养,但是,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基础信息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熟悉各种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技能的目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成效。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1)知识目标不明确。信息技术知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技能,而学生往往没有将知识同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师也忽略了教学相结合的特点,造成目标不明确,难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2)技能目标不明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能,能够进行实际操作,但在初中信息教学中,技能的培养只是停留在模拟阶段,学生只会简单的操作,如果稍微加入一些基本的操作,学生就难以入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形式上的,没有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1)很多学校的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纯文字性的讲述,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同时,部分教师认为课堂就是知识了解的地方,将教材作为唯一讲解的依据,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有很大影响。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不易,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也主要以单一的教学形式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
(2)技能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初中信息教学中,由于技术培训本身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也往往采用此种方法,忽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学生的技能培训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完成预先设定的任务,获取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并广泛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设计科学、合理、明确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为任务设置特定的时间,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巧妙地划分为学生完成的各个任务。教师要注意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及时给予帮助,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1:学习了Excel中难点知识“筛选”之后,为学生分布设置任务任务一:利用学过的知识,筛选出这次期末成绩表中总分在前五名的同学。学生会轻易完成。任务二:筛选出成绩表中语文成绩大于72分小于100分的同学。学生在思考和试验中完成。任务三:筛选出成绩中语文成绩大于100分或者数学成绩大于90分的同学。学生首先尝试操作,然后完成。任务四:筛选出成绩表中语文成绩大于100分或者数学成绩大于90分或者英语成绩大于110分的同学。学生会利用学习的知识,反复试验,最终寻得解决方法。在设置任务中注意层次性,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入繁。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状况。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
2.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法是指教师为了进行某项主题学习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的特点,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学历能力、原有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资源共享、互助合作,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认识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成功紧密相连,不仅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要帮助小组成员实现共同的目标。鼓励小组成员互助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牢牢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例2:为同学们设置设置活动的主题“发现身边的美”,公布分组情况和研究任务,并让同学们自主选举组长。介绍小组合作活动的相关要求,明确组长的协调任务及组内成员的分工。学生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并确定小组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各个小组的任务进展情况,对小组成员的活动进行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施以援手。学生确定小组的活动主题,如最“美”老师、最“美”校园一角等。可以通过采访教师或同学,或拍摄照片等形式进行。小组合作的形式,明确了小组成员的分工,使他们主动快乐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活动中,训练合作的意识和团结意识。这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说”
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方向,使得学生能够彻底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把学生能正确的叙述出概念,认为是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为了能正确的叙述概念,大多数的学生都要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概念一字不落的叙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信息技术概念,时间一长,学生几乎就会忘记。并且死记硬背的方式会让学生在日常的实际应用中出现很大的偏差。因此,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对概念的理解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数学概念,让学生“说”出信息技术概念中的关键词或语句,使其真正的理解和领悟信息技术理论的本质属性。
三、结语
在社会发展不断加速的今天,信息技术成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项必备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跟上社会的发展,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还未能形成较为合理的教学体系,只能根据教师的经验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知识结构等许多方面需要优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也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在下一步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