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研究
2016-11-23孙学谦
孙学谦
摘 要:在当代体育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相对于老师讲授式的教育方式更为可观。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主动性,与教师有良好的沟通。教师可转变教学观念,化理论为实践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等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策略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体育课改的新理念。这意味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往的传统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确立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需要足够的体育课程安排,来达到学生锻炼体质以及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而不是只注重应试教育 ,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值得我们深入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对高中体育的认识及教学现状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活动在人的一生中应占有重要地位。在素质教育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体育课也愈来愈得到重视,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家长、教师、甚至学生自身不够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固执的认为分数才是学生的根本任务,在体育课时找出各种理由逃避参与体育活动。一切为了高考,更是引得各科教师争先占领被视为不重要的体育课程。而且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更是手机不离手, 即使体育课正常开展,学生们也是被各色软件所吸引。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是有一定关系的。而强迫性的要求也使本身缺乏锻炼意识的学生更加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厌烦体育课,大大降低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采取强制性体育活动,并没有了解到学生的兴趣需要,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抵触心理,而对于犯错的学生采取过激的言语或惩罚行为。学生们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课堂,压抑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无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而教师正需要抓住快乐课堂,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强度,在循序渐进中锻炼学生,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中赢得学生的认可,是促进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的重要步骤。
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感受,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乏味的练习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味放置学生自己训练并不可取,教师也应参与在其中给与正确的引导,或模拟乒乓球赛,激发学生的竞技精神,走能让学生自主地走进课堂,相比单一的教学模式更能刺激学生的运动锻炼意志。
2.开展分组教学,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良好的氛围是积极参加活动的前提。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大不相同,可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作为分组依据,再针对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目标。对学生而言,有层次的活动项目就不会因为太过困难而难以达到,产生退缩想法。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能,兴趣得到激发,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满足,积极性就会大幅提升,这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些体育项目中,如健美操,武术等,学生会因为种种原因没看清老师的示范,或学习动作接受能力较弱,此时分组学习则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在课程中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在反思自身的同时提高能力。让学生在体育课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实现分组训练,教师加以指导,学生无形中被课堂吸引全身心投入其中,则事半功倍。
3.重视实践环节,营造师生和谐平等氛围。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课堂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的地方,也应该是培养学生情感的课堂。对于高中生来说,有的学生个性较为鲜明,有的特立独行,有的沉默寡言。而老师作为“调和剂”要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活动。例如老师在讲解篮球传球技巧时,老师可以先做示范,再让学生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当学生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讨论会并实践活动一起实施,同学之间有了相互的交流,与教师也有了沟通,出现的问题解决的会更快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对促进教师教学及学生获取知识有重要影响。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平等相待,充分体现了民主教学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以探究方式来代替传统的讲授式,将体育课堂转变成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体育运动能力。
三、高中体育教学优化途径分析
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强健学生体魄,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发展他们多方面的体育运动爱好,不必拘泥与各类专业运动项目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的趣味活动,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在各类模拟比赛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在高中学习阶段也是学生身体发展的上升期,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为学生打造坚实的基础,为面临高考的学生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身心得到放松而不容易被高考的压力打败。在体育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上课,快乐学习,正确学习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抛出一个问题,点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索,在不断的剖析中解决问题。例如在篮球中如何摆脱对手,保护手中篮球?或在乒乓球的练习中如何更好地反手扣球,让对手接不到球?然后让学生去实践,此时学生的各种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如没有侧身护球、向外侧绕,无法超越对手,在乒乓球中发球过高,反手手势的偏移等。这时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分析比较,找到问题所在。教师可以继续抛出新的问题:怎样去解决出现的已知问题,方法是否可行。学生就会投入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讨论、探索过程中得到培养。学生在自我总结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说明体育教学在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时候走向了成功的一步。
四、结语
一个好的教育模式带给学生和老师的不仅是知识的吸收与输出,也是新的教育观念的变化,推动新的教育模式发展,贯彻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促进当代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在新课程改革中体育课堂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多角度多方面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在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使每个学生都以健康为第一发展要义来指导日常生活,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有趣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徐雪峰. 高中体育教学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5:27-28.
[2]刘志丹.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3]匡翔. 高中体育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201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