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11-23看卓措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解决对策

看卓措

摘 要:开展课题对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功利化、低效化和形式化等问题,其主要由认识偏差、评价制度促使课题泛化、教师水平和能力不足、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具体原因造成。本文主要通过教学课堂提问等方式来解决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从具体的实践感悟和观察研究出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功利化

当前很多地方教师职称评定要求教师必须主持或参与过课题项目,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在场研究的课题挂名者。“课题热”并不是基于教师的自觉行为,不是因为所有的教师都对课题研究感兴趣。现实是很多教师申请课题的动机是基于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等方面的需要,而在此之外,往往缺乏研究的兴趣,甚至认为课题研究将增加教师本身的负担和课题研究意义不大。

2.低效化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另一突出问题是课题研究的低效化乃至无效化现象突出。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本质取向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以研究的方式来推进问题解决,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一,课题本身的选题是假问题即选题无效;其二,课题并没有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都是臆想出来的课题;其三,所谓的研究成果没有效用性,不能反映具体真实的情况,当然这与当前考试导向的应试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有效性更多表现在制度性层面,只是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已。

3.形式化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形式主义现象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然而,这里的形式主义并不是说其课题研究的形式规范、完整,所做课题在形式上把握较好,其形式主义呈现以下问题:其一,在课题研究形式和规范上还存在较多不足,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水平、能力和意识有一定的缺陷。其二,课题研究关注实质性的内容较少,即课题研究科学性的保障上较为薄弱,甚至有的就是流于课题研究的形式。其三,在课题研究管理上的形式主义问题。虽然,为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设定了规范的课题申请制度课题评审制度、课题督导检查制度和课题结题制度等,但这些制度操作流于形式,并不能有效地保障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纵观近年来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问题琐碎。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和单元达标要求的提问形式,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教学中老师问得清楚、学生答得明白;老师问得有效,学生答得具体。这是摆在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问题。

2.中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设计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掌握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臵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总结提炼出有效提问的参考目标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臵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综上所述,中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实践只有切实保证教育的真正意义,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才能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才能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庞海云.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6):7-9.

[2]朱华忠.对“课题热”的审视[J].现代校长,2006(2):57-58.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解决对策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