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2016-11-23施霞
施霞
现在的教育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多数学生需要家长看管、逼迫去学习,家长很累,老师更累。我认为教师要改变观念,不能只是为了成绩而教学。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还给孩子自由的、轻松的学习理念,不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才行。
一、低年级阶段,努力构建学生自主识字的课型
2003年秋天我担任了一年级班主任。每次上课前我都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努力找到符合儿童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也把学生看做识字的主体,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获得识字的成就感。
1.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我在实际教学中,归纳了以下几种识字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这些方法。有“形象识记法、会意识记法、顺口溜识记法、谜语识记法、熟字加减、对比法、想象法、看图法、语境法、归类识记法”。
2.构建充满乐趣的识字课堂
我在每一节识字课上,都会变换不同的方式进行识字,使课堂变的互动起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这些方式“游戏中识字、竞赛中识字、自学中识字、交流中识字”.实践证明,我的识字课型,是成功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探索识字方法,而且非常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比老师一个一个生字地教要省事而且效果好。
在进修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展示课”活动中,我上了一节识字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语言丰富,想象丰富,课堂很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进修校长的好评。她说:“没想到农村的孩子真是生龙活虎啊!”
二、中高年级,努力构建学生“自主阅读,读中感悟”的课型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它不同于课堂上撒手放学生看书、念书,而是由教师设计、引导、点拨渗透使学生获得读书体验的阅读活动。
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陶冶情操,培养道德品质和审美意识的必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总结经验,阅读教师专业书籍,大胆在课堂中实践,总结了一套阅读教学的模式:1.预习、2.检查预习、3.自读感悟、4.汇报交流、5.质疑研讨、6.综合训练。预习、检查预习环节主要是在新授课前进行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预习中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字词方面的知识。减少课堂压力,保证课堂有更充足的时间自读研讨,提高课堂效率。自读感悟主要是教师提出主要问题,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要画出重点字词,标注学习体会。我班孩子的语文书的每一课都是圈圈点点,空白处大多都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只有真正的阅读并仔细感悟了,在汇报交流的时候才不会说空话,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提升认识。质疑研讨环节是学生自学时不会的地方,加以质疑,同学之间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后再解决,这个环节贯穿教学的始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式的学法突破难点,和我们现在提倡的新理念一致,而我早在十年前就尝试使用了。综合训练环节,每堂课保证5分钟的训练时间,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口头或手写训练。比如《少年闰土》这一课,在最后5分钟我让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学生也多次在县级拓展阅读大赛中获奖。
我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创新上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打破了以往学生厌学,教师硬讲的僵局,学生已从最初的被动到现在的主动参与的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