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贵州大地的主旋律

2016-11-23

当代贵州 2016年34期
关键词:贵安供图贵州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做强做优大生态长板,形成了基本共识,取得了明显成效。

贵州各族人民懂绿、爱绿、护绿,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共识;通过组织开展生态文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先进理念和政策建议,积累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成果;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开展环境保护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12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成效。

如今,绿色已经成为多彩贵州的主色调,生态文明已经成为贵州大地的主旋律。

贵州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集中管辖处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案件。市、县两级也陆续成立了相关机构,全省环境保护司法体系逐渐形成。图为贵阳市民的“水缸”清镇红枫湖。(当代贵州图片库供图)

近年来,贵州开展环境保护“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12项改革试点。在赤水河、乌江流域,满山绿树和清亮河水交相辉映。图为山清水秀的乌江。(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杜朋城/摄)

贵州省提出,要全面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50%提高到60%,实现“绿满贵州”。图为松桃盘石畜牧园区黔东草海,当地群众放牧归来。(屈立武/摄)

贵州探索出了“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宝贵经验:以经济开发促进生态建设,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通过发展山地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畜牧业等产业,绿水青山不断变成群众存本取息的“绿色银行”。图为威宁西凉山风电场(当代贵州图片库供图)

贵州开展富、学、乐、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推进环境、管理、文化、产业、便民服务升级,推动农旅文一体化,促使黔北民居新农村示范点变成小康示范点,逾60%的行政村受益。图为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当代贵州图片库供图)

贵安新区发展建设遵循“生态优先、安全为重”的基本原则,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打造山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贵安样本”的目标,以保护绿色生态基底、强化面源污染控制、提高城市排涝标准、鼓励雨水综合利用为建设重点,创新模式切实推进试点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图为贵安新区月亮湖公园。(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杜朋城/摄)

在贵州省从江县岜沙村,当地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每出生一个孩子,父母都要为其种上一棵“生命树”,并精心护理其成长。人死后,其子孙就砍下这棵“生命树”做成棺木,然后在墓穴上又种下一棵树,表示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至今岜沙人生活的地方依旧密林环绕,森林覆盖率极高。图为仪式中正在鸣枪的岜沙男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贵安供图贵州
城市之酷
动物乐园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安国际数字经济论坛举行
贵安新区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贵安新区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贵州教育出版社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漫画——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