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姜仕坤的政治品格致敬
2016-11-23岳振
岳振
10月中旬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贵州日报、当代贵州等媒体广泛、深入报道了贵州省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的感人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事业未尽身先殁,姜仕坤没能承受住疾病的重压,倒在脱贫攻坚的艰辛路途。姜仕坤为民、务实、清廉以及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优秀县委书记形象,为奋战在脱贫攻坚征途中的党员干部竖起新标杆。
一位普通的“农民的儿子”,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大爱之心。他对自己疲惫的身体也曾感到焦虑,但他怀揣着深山里衣食不丰的乡亲的渴望,时常带着病痛之躯,奔走在践行脱贫承诺的崎岖山路上。姜仕坤心忧百姓、务实担当、鞠躬尽瘁的为官之道、为民情怀,生动诠释了一位优秀县委书记应有的政治品格。
姜仕坤留下的这份宝贵精神遗产,清晰展现在贵州乃至全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冲锋旗帜上。
在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晴隆县,用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做县委书记,本身就是一种责任考验。姜仕坤的态度是,责任不仅仅要挂在嘴边、写进文件里,最重要的是要镌刻在晴隆的每一寸土地里,带着民生问题访群众,带着群众诉求做决策,躬身基层,践行务实作风,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县委书记”,帮助贫困百姓寻找脱贫之路。
尽管疾病缠身,甚至有性命之危,姜仕坤常常也只是用“休息休息就好了”来平抚自己、安慰亲人与同事。其实,他深切体会到脱贫攻坚任务的沉重。在全县为数众多的贫困人口面前,姜仕坤这个县委书记的病痛之躯,必须迸发超出常人的苦战精神,才能凝聚起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去建设一个撕掉贫困标签的富裕晴隆。
姜仕坤深知百姓之苦,常常自掏腰包为贫困百姓解决生产生活及时之需;曾几何时,晴隆交通、水利设施严重滞后,他决心“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好、把饮水问题解决……讲实话、谋实策、办实事,谨记民生无小事,一心为民,是他衡量手中权力的标尺。这样的干部素质,确实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奋斗标杆。
姜仕坤的眼光,并未被晴隆连绵起伏的大山所局限。他深知发展旅游业是百姓脱贫致富的主攻方向,把晴隆的地标性旅游资源二十四道拐用艺术化手段搬上央视荧屏。他希望培育大旅游、大生态消费热点,做强做大山地特色经济,为晴隆的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为此,姜仕坤总是处在学习状态,从养羊技术到二十四道拐的文化分析,从政治素养提升到认识经济新常态,都成为这位放牛娃出身的县委书记书桌上的文化风景、精神食粮。
县委书记这个位置非常特殊,在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掌握着重要权力资源,是战略部署顺利实施与有效执行的“一线总指挥”,权力大,责任更大,稍不注意,权力与责任的天枰就会严重失衡。姜仕坤很清楚,只有牢记使命、躬身大地,真诚地与百姓掏心窝子、务实地与干部群众一起探索新路子,培养起“焦裕禄式好干部”“文朝荣式好支书”的为民情怀,县委书记才能在党员干部中真正发挥表率作用,才能成为广大百姓心中的“好官”。
在中国步入“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时期,“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对县域治理负总责的县委书记,其执政能力、领导能力,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现实考验。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是民生领域的巨大挑战。如何面对这种考验,姜仕坤以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与一言一行给出答案。
做“姜仕坤式县委书记”,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时代呐喊。“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中国的反贫困事业,需要无数个能够苦思苦战、善作善成的姜仕坤。他们要面对“越到后面,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越深,解决贫困的难度也越大”的艰难局面,但他们能深切体会“四有县委书记”的政治要求、民生夙愿,因而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勇立潮头,不断开创脱贫攻坚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