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拖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016-11-23龚玥
龚玥
我们追求完美,希望任何细节万无一失。结果,这却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拖延。
你在工作学习中是否遭遇过这样的情况:为交出一份完美的报告,辛苦检索了几天材料,却因最后时间不够草草了事;想要和同事作一次技惊四座的PPT展示,完成效果却和最初头脑风暴时相差甚远。为了追求完美,我们做了万全准备,却连像样的成品都端不出来,问题的症结在哪?
永远要设定最后期限
资深媒体人李翔曾在《追求完美重要,还是按时完成重要?》的评论里,提到了对罗永浩做手机的反思。
罗永浩在做锤子手机的时候,过分追求细节的完美,导致产品上市比竞争对手晚了半年。
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态度来看,罗永浩犯的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回到当时的语境里,顶着“天生骄傲”的标签,罗永浩的确很难平衡个人的直觉、品味与他人的经验之间的矛盾。
对于平衡追求完美产品和按时发布产品之间的矛盾,明智的态度应该是:永远要设定deadline(最后期限)。
互联网产品领域有句话叫“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往往是把剑磨残了。
细节没有底线。比如说,微信公众号排版后,我认为不够漂亮,就开始调整格式。一小时过去了,依然不满意,又改回了第一版。然后两小时过去了,如果文章还不推送,最佳时间就错过了。最后,下定决心才推送文章。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我们追求完美,希望任何细节万无一失。结果,这却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拖延。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前,我总是尽量准备得充分一些,甚至会过于充分,当时间所剩无几时才开始。这时,往往会出现很多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最终的结果是加班加点才能搞定,做出的东西即便不满意,也已经没有修改的机会了。所以说,完美只是你的想象,完成才是你的行动。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把事情做好,花费太多时间:头脑风暴、征求别人的意见、甚至思考、准备材料......最终发现对任务的推进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弃完美的想法,去做事情。
就拿写作这件事情,一些资深人士曾给很多人提出过建议:写成品。就是写完整的作品,哪怕写得非常吃力,也一定要把一篇完整的作品写完。然后,自己可以修改,也可以找别人提意见。这样比你前期构思很久,看很多写作的书,甚至听很多人的建议重要得多。永远要设定deadline,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或许是告别拖延最好的一种办法。
不必要的“95分以上”
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曾有一个上司,是公司的副总。他曾在“正和岛”等平台任职,理论和实践功底非常深厚,做事情非常有章法。
他一直强调:一定要把东西做出来,有东西呈现与汇报。一定要让客户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想法了。
以前,当我接到一个重要任务时,我会担心自己做不好,令别人失望。拿写调研报告举例:副总周一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写了调研报告的要求。周三,我还没有下笔。其实我准备得挺充分的,比如调研中涉及的企业,我会电话采访,把采访的内容整理出来,大概也有2万字。但我还是没有办法下笔,因为我非常焦虑,担心写出来的东西太差。
“你做再多的功课,如果没有最终的呈现,那么一切等于零。你得先把能写的写出来。”
就这样,周三晚上,我出了一个初稿。“你写的东西,只是你收集材料的堆砌,没有逻辑在里面。”他提出问题后,我硬着头皮,在现有基础上修改,发现容易了很多。第二版交给他的时候,他又提出了新的建议,但是我修改的地方已经很少了。当第三版交给他时,他只是在此基础上稍加完善,这份报告就算是成形了。
这件事情,让我挺受触动的。当接到一个任务时,并不该为了赶进度马上去做,而是先理清楚思路。思路清晰后,就不要犹豫了。无论多么难,一定要开始做第一版,并且给自己一个deadline。第一版做好之后,接下来一点点修改,都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拿着已经做好的东西去讨论,去征求意见,你会发现事情变得容易多了。
在工作中,我和这位副总合作过一段日子。我因此养成了一个习惯:接到任何任务,我先利用最快的时间,准备出来。在拜访客户之前,我会做一个简报发给他。这时,他会提出一系列问题,似乎没有那么友好。但是在他提出的基础上,我马上完善,等到出发前,准备工作已经很充分了。
大多时候,我们很容易把事情做到80分。但是,想做到95分以上,肯定要花费比之前多几倍的时间。如果时间很紧急的话,这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错过了这个时间,很多机会就没有了。
拖延症的完美主义根源
漫画家朱德庸说:“大家都有病”。而拖延症似乎是这个时代人人都会得的病。无论是与朋友交谈,还是在网上看各种文章帖子,或者微信朋友圈里发的信息,你会看到有无数人都在宣称自己有拖延症。拖延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无法按时完成销售报告的白领,与deadline做着斗争的编辑……严格来说,拖延症算不上一种“症”。
无论从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还是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中,都找不到拖延症的名字。其实大部分人的拖延行为都没严重到“病”的程度,但是拖延确实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同时,我们要看到虽然是同样的拖延行为,但却有不同心理问题。其中,“完美主义”是造成很多人拖延的根源。
有个朋友去年刚入夏时就想学游泳。她先在网上搜索和浏览“如何挑选合适的游泳装备”,看了很多帖子,她开始上淘宝购物,挑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买好了泳衣、泳镜、救生圈等装备。然后她跑了自家附近几个游泳馆咨询成人学习游泳的一些情况,可以上的游泳课是怎样的,班级的规模如何,老师的水准以及游泳馆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如何……等到所有的信息她都觉得自己了解好了,夏天已经过去了,游泳池的水变得太冷不适合游了。而她做了漫长一夏的准备,却一次也没有下过水。
为什么她如此想游泳,却一直无法下水,迟迟无法开始呢?因为完美主义在作祟。这学习游泳的故事是典型的由于完美主义而导致的拖延。
立即行动,先开始再说,这一点对所有的拖延症患者都合适,尤其合适那类做事情要万事俱备的完美主义拖延人士。什么事情,拖得你心烦又痛苦,立即行动,先开始再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间,你会发现,一旦你开始了,你便无法停下来,会继续干下去。
我们做很多事情只要有必要条件就可以行动了,不必等到充分必要条件都满足,一是很难有充分必要条件都满足的时候,二是即便等到了充分必要条件都满足的时候,往往会错过最好的时机。就像那个学游泳的朋友一样,准备了一整个夏天还没有游过一次泳。如果用她准备的那些时间来练习游泳,她早已学会游泳,并享受到炎热夏日四肢在水里舒张的愉悦感。你要想尽快学会游泳,那就要尽快下水。
(作者系资深职业生涯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