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湖治理改变一座城

2016-11-23夏自钊

决策 2016年10期
关键词:滨湖巢湖合肥市

夏自钊

“合肥,坐拥巢湖,因水建城,因水得名,也必将因水而兴。”经过几年的巢湖综合治理,合肥“因水而兴”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2015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在总部马尼拉发布新书说,得益于创新的改革措施,亚行在中国的一项治理大型湖泊项目进展顺利,其经验可供中国乃至国际社会所借鉴。

该书所提的大型湖泊项目即是巢湖,这本书除了介绍巢湖治理的具体举措,还重点提及巢湖治理给合肥带来诸多湖泊治理之外的红利。

书中举例说,巢湖治理中探索出来的一些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已经外溢到城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此外,大湖治理也给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事实也是如此,通过巢湖治理,巢湖不仅成为合肥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也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合肥在治理巢湖的过程中,其视野是逐步扩大的,其治理目标也逐渐超越了单纯的湖泊治理。

“合肥,坐拥巢湖,因水建城,因水得名,也必将因水而兴。”这是巢湖治理者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经过几年的巢湖综合治理,合肥“因水而兴”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2015年8月,环巢湖获批创建我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成为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后,巢湖摘获的又一国字号名片。同年,数万人参加了环巢湖青春毅行、合肥国际马拉松赛两场体育活动,并饱览了巢湖沿岸的秀丽风光。

谈及这些,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江洪颇为欣慰。“如果没有巢湖综合治理,国家旅游休闲区是不可能获批的。每逢周末、节假日,环巢湖旅游大道上游人如织,巢湖的生态效益、休闲功能、审美功能得到初步展现。”

通过综合治理,变美了的巢湖为合肥释放了一片新天地。“前几年,想临湖观景,根本没条件,也没法看。如果没有巢湖治理,合肥人就少了很大一片休闲审美空间。”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环湖办主任高斌友认为,没有空间的城市是闭塞的、没有活力的,而巢湖给合肥带来了灵气和希望。而且,巢湖未来的空间很大,现在仅开发了北岸一部分,环湖155公里,有很强的吸纳力和辐射力。

那么,巢湖治理是如何为城市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的?这离不开合肥市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合肥市坚持规划先行,超前编制《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把城市空间发展与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旅游发展“三规合一”,以城市空间拓展和环巢湖生态保护并举为目的。

合肥市已经形成了这样的理念:有效的保护就是利用,合理的利用就是保护。合理的利用就是保护,看似矛盾,实则蕴含着辩证法的智慧,正是秉持这一理念,巢湖治理给合肥带来了很多湖泊治理之外的红利。滨湖新区建设与生态的并重以及环巢湖旅游大道集多项功能于一体都体现了这一智慧。

目前,滨湖新区已有数十万人口,当初滨湖新区在做初步规划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担心,在巢湖边上建一座新城会加重污染。然而,实践证明,滨湖新区建成以后,滨湖区域湖水的污染反而减轻了。

“以前滨湖这里都是农田,面源污染很厉害,而且很难治理。建成城市以后,污水处理相对简单。塘西河治理五管齐下,面源污染变成了点源,点源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虽然建成了新区,增加了人口,但污染反而减少,治理和建设同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合理的利用就是保护。”滨湖新区环境部部长葛军告诉《决策》。

2014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来肥考察巢湖治理,在滨湖新区参观了塘西河初期雨水治理一期工程以及“低影响开发与水环境整治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2014年第四届湖泊论坛上,安徽省水利规划办公室主任许晓彤做了一个动情的的发言,在发言中她讲述道:“今年国庆节,巢湖之滨游人如织,亲戚朋友抱怨找不到停车位,未尽兴匆匆而返,我听着心里却有别样的得意,我在2001年提出的改造岸滩形态,构建环巢湖综合工程体系,已经变成现实,作为巢湖治理的直接参与者,我非常自豪!”

许晓彤提及的这一“综合工程体系”即是四位一体的环巢湖旅游大道。四位一体,第一是防洪工程,第二是环湖交通,第三是滨岸生态系统,第四是旅游功能。“这样就把巢湖滨岸的生态系统构建起来了。这四个方面虽然是人造的,但是既满足了防洪工程的要求,又满足了城市交通和旅游的需求,同时又改善了滨岸的生态环境,四个功能结合在一条岸线上,节省了大量成本,同时也是很好的利用,综合效益很强。”许晓彤对《决策》分析说。

大湖治理的产业红利

“巢湖大面积的水域,不只是一条风景线,而是一颗大宝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区域经济专家陈秀山曾形容道。根据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巢湖是合肥独一无二的优势,提供了做大文章的机遇,能够发挥出综合效应。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巢湖是一潭脏水,那么,这颗“大宝石”就是一个最大的“负数”。经过治理后的巢湖,必将为合肥版“大湖经济”带来无限可能和诸多产业红利。

“巢湖的水变干净后,不但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水上和岸边还可以举行很多大型的国际活动和体育赛事,合肥要发展体育产业一定要打好‘巢湖牌,依托巢湖,合肥可以大力发展水上运动休闲和度假产业。”葛军分析认为。

目前,从滨湖新区到中庙,从中庙到半汤、从三河到汤池,湖光山色与温泉养生,可以让一直以来缺少旅游拳头产品的合肥盛装起舞,成为安徽旅游产业的中间一极。将这些资源整合开发,完全可以打造一个环湖旅游产业带。但从本质上说,旅游仅仅是合肥“大湖经济”的一个浅层面。那么,巢湖治理对合肥产业的发展将产生怎样深层次的影响?

首先,巢湖综合治理与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相互支撑、互动互进的和谐状态。作为“创新高地”,合肥正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创新型发展更需要良好的生态和宜居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促动,对招商引资、对现代服务业起到了一个筑巢引凤的作用。同时,这种创新发展又是低碳环保的,反过来又支撑巢湖的治理,其实‘大湖和‘创新高地是相互支撑的,我们非常希望看到两者非常和谐的状态。”江洪告诉《决策》。

其次,巢湖治理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快调整环湖区域农业结构,重点发展环湖生态农业。2013年,环巢湖生态农业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据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拱艳介绍,环巢湖周边的农业将逐步调整为都市型农业、节水型农业,三期工程将建5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将来全流域农业的调整积累经验。

第三,通过巢湖治理,合肥的环保产业也迎来发展壮大的机遇。巢湖综合治理中引入了第三方的社会资本,以博天环境集团为例,就是因为看中巢湖水环境治理的商机来到合肥。博天环境集团是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领军企业,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水治理技术之一——水通道蛋白膜技术。目前该公司正在与合肥市经开区进行对接,水蛋白膜产业化项目落户后,将在这个基础上建成一座环保产业园。

“环保产业首先要有市场,这些企业进来首先是看中巢湖治理中蕴藏的巨大商机,而且这个市场是长期的,我们也是通过这种开放的市场与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展开合作。”拱艳分析说。

生态文明的外溢红利

自巢湖流域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列,巢湖综合治理就已经上升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高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当时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此需要地方试点。后来国务院发文要求各地申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巢湖综合治理不单单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事情,更是为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探路。

那么,具体到一座城市来说,通过巢湖综合治理,合肥近四年来是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从概念落地为实践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有哪些红利外溢到合肥的发展中?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项目谋划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落到实处,靠的还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合肥的做法是站在全市统筹的高度,来对县区报的项目进行筛选。

“其实项目的主体都是县区,但是县区的项目要站在全市大生态、大治理、大规划的基础上。每一批项目都要经过很多轮的筛选,项目先报上来,然后根据市里总体的思路去谋划去提炼,然后再梳理出来。每一个项目的建设方案还要站在综合的水利、生态和环保等基础上,而不是就项目谈项目。”拱艳告诉《决策》。

而在其他大湖治理中,很多项目都是单个的孤立的,是“为做而做”,没有站在大生态的视角去谋划项目。

其次,合肥充分利用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大生态环境的营造。据了解,合肥市在流域治理中结合了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土地整治、乡村垃圾处理和乡镇污水厂建设等。

今天,合肥的县区在农村已经不需要自己去做那么多基础设施,只要充分利用环巢湖治理项目即可。这是合肥很重要的一个亮点,而有些地方就是单纯治污。所有这些生态基础建设,都是为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个目标。

此外,在发展理念和城市发展道路上,合肥已经在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采访中,各级干部和具体参与治理的人员均表示,巢湖的生态是一个广义的生态,应当超越大湖治理来看,生态文明真正要建成,必然需要今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生产方式的变化就是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引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环巢湖治理形成一个大生态,大生态又反过来给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最基础的环境保障。生活方式的变化就是每个市民都养成环保低碳的生活习惯,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

“一句话,要从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去体现生态文明,并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最高目标。”江洪铿锵有力地说道。

猜你喜欢

滨湖巢湖合肥市
滨湖选煤厂煤泥分选与回收系统技术研究
合肥市朝霞小学
巢湖颂歌
小小书法家
南方的冬天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
巢湖玉卮意蕴长
华能巢湖电厂脱硝系统的改造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