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技工院校体育课学生职业体能教学改革
2016-11-23马海霞
马海霞
摘 要:本文通过对青岛市技师学院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所学专业特点、就业方向、兴趣爱好及现有场地器材等现状的分析,提出将学生职业体能训练、运动技能学习与核心职业素养相结合,作为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体能发展。
关键词:体能测试 体能训练 教学改革
一、 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新《标准》中规定,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都是必测项目,每个项目针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测试,有不同的评分标准和评定等级。
笔者学校共有8个二级学院,针对学生在军训、体育课、课外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反映出了学生体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需要通过职业体能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性等体能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其实习、实训、见习及就业环境。
二、确定十二项体能测试项目
《标准》要求,初中、高中、大学学生的必测项目全部一致。其中包括: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笔者学校确定了十三项体能测试项目:引体向上、立定跳远、100米、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1分钟俯卧撑、1分钟蹲起、摸高、篮球投篮、足球绕桩、800米(女)、1000米(男)、实心球。以及确定了十三项学生体能测试表。
三、体育课程改革
将学生职业体能训练+运动技能学习+核心职业素养三方面的结合,作为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并采用了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体能发展。
1.点面结合,递层推进
根据学生坐式工作、站式工作和综合工作特点,应侧重加强学生手指灵活性、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区平衡性等肌肉训练,加强其对肢体的控制、支配、协调能力、心肺功能、有氧耐力等训练,并根据专业特点加强学生职业体能训练。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将运动技能分解,降低技术动作难度,以便于学生能较快掌握。如在篮球教学中,原地运球到行进间运球,原地传接球到跑动中传接球,定点投篮到行三步上篮。
2.转变意识,培养兴趣
体育锻炼能协调人脑兴奋、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大脑供氧能力,提高脑细胞和神经的反应速度,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习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可采用多媒体音频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会欣赏,从了解、认识、想尝试、到感受运动的快乐的过程,在其中树立自信,从而享受运动。
3.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难点
结合教师专长,优化教学内容。在掌握运动技能关键技术的环节中,突破重、难点。精心创设教学环境,强化教学步骤,使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锻炼身心和提高社会适应性的目的。
4.团队协作,资源共享
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针对学生上肢力量差、弹跳力差、核心力量控制弱等问题,笔者实行了查阅资料、查找教材、资源共享等措施,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以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一步步补全学生的短板。
为解决练习的枯燥性、单调性,笔者将各种体能素质训练合理地安排到体育游戏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议与措施
1.体能训练教学模式
一年级“基础课+选修课”,加强学生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年级“专业体能训练课+选修课”,根据学生专业实训特点进行职业体能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兴趣爱好。三年级“岗前体能培训课”,根据企业需求对准职业人开展短期职业体能培训。
2.增加职业病预防讲座
可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要加强学生的防护措施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职业病的危害性,通过学习相关健康知识起到对职业病的预防和防治等相互应用。
3.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器材
充分利用现有体能训练室、心理行为训练基地、篮球场馆及运动场,巧用体育器材,加强学生肩带肌、胸肌、背肌、腹肌和腿部等肌肉训练。
4.加强体育教师体适能培训
加强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运动保健等基础理论学习,进一步加强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以便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体能训练指导。
因此,体育课融入体能训练能提高学生身心素质,防治职业病及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对生产一线人员的工作能力、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岩.在职业院校体育课中开设职业体能训练课初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