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照明的研究
2016-11-23闫立祥
闫立祥
体育场馆照明的研究
闫立祥
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体育场馆照明节能的控制是十分具有实际意义的,这样既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节约电费;又可以降低对灯具的损耗,提高灯具使用寿命,同时可以节省投入资金。
光源;实验;控制;节能
1 体育场馆照明的分析
1.1课题背景
节约能源是一个传统的话题,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是利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节约照明用电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减少电站投资和电费开支[1]。
对体育馆进行照明节能的控制不仅可以减少电能的使用量,还可以降低对照明灯具的损耗,提高使用寿命。更体育照明节能主要是选择性的降低照度,减少浪费,即提倡绿色照明[2]。
1.2体育场馆照明要求
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迅猛发展,兴建了大批的体育场馆。现代化体育场馆现代的体育场馆建设,向规模适中、功能多样方向发展。因此,体育场馆的照明,往往不是仅仅考虑单一功能,而是要考虑多功能的应用。体育场馆的照明,为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照明要求,既要有合适的照明光环境,又要达到照明节能的目的。从智能照明的角度来看,应本着有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有利于裁判员的正确判断,有利于观众各方位的观看效果,有利于现代电视转播的原则来设计。
照明是依靠光线的功能,保证灯光作用于场地内,使运动员、观众、裁判等看见场地上的一切,如场地的明暗、物体的色彩、深度、立体感等,所以良好的照明在现代体育场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照明中最关键的就是灯具有良好的配光系统、光源有良好的性能及灯具合理专业的布置。
2 照明光源的选择
正确、合理选用光源,是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的重要因素。选用光源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内容[3]。根据场所使用特点和建筑尺寸,选用合适的光源类型。
2.1实验条件
在实验中,将实验对象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分别接到电网上,并调节加在光源上的电压,同时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功率值和相应的照度。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1a用来测量功率、电压和电流,图1b用来测量照度。
图1 实验电路
其中,电网电压U为工频电压。开关S型号为z-15p,参数为15 A,250VAC。调压器V1型号为TDGC2J-5,输入电压220 V,输出电压0~250 V。功率因数表P1型号为ZW1404,输入AC60 V/15 A,供电电源AC220 V/100 V。数字照度计Lu型号为SG-12202,量程为0.1~19 990 。在测量照度过程中,与光源距离1 m处测量。
2.2高压钠灯发光的能效比实验研究
在实验测量中,我们得到高压钠灯在电压242~187 V范围内时,相应的照度、功率和能效比。为便于对高压钠灯实验曲线进行分析,现将高压钠灯实验数据整理绘成曲线如图2所示。为使分析数据和对照曲线方便,分别取各变量的标幺值,即各变量相对于各额定状态变量的比值。
图2 高压钠灯分析曲线
图2中,曲线的横坐标为电压的标幺值,纵坐标分别为照度、功率和能效比的标幺值。a为照度曲线,b为功率曲线,c为能效比曲线,可以得出:在电压降低时,照度几乎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功率逐渐下降,但是高压钠灯的发光能效比却随着电压的下降呈上升的趋势。由图可以得出,高压钠灯在电压为234 V时能效比最低。仅从灯具发光能效来看,高压钠灯在调低光照度的同时,能效比有所提高并不是我们追求的节能目标。但是对场馆照明来说,调光降低照度是功能要求。
2.3金属卤化物灯发光的能效比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金属卤化物灯在电压242~187 V范围内时变化的相应照度、功率和能效比。为便于对金属卤化物灯实验曲线进行分析,现将金属卤化物灯实验数据整理绘成曲线如图3所示。为使分析数据和对照曲线方便,分别取各变量的标幺值,即各变量相对于各额定状态变量的比值。
其中,曲线的横坐标为电压的标幺值,纵坐标分别为照度、功率和能效比的标幺值。由图3中,a为照度曲线,b为功率曲线,c为能效比曲线,可以得出:在电压降低时,照度几乎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功率逐渐下降,但是金属卤化物灯的发光能效比与高压钠灯相似,随着电压的下降呈上升的趋势,由图3可以得出,金属卤化物灯在电压为231 V时能效比才是最低的。
金属卤化物灯与高压钠灯的电光特性相似。仅从灯具发光能效来看,金属卤化物灯在调低光照度的同时,能效比有所提高并不是追求的唯一节能目标。但是对场馆照明来说,调光降低照度是功能要求。在调光降低照度的同时,金属卤化物灯在照度降低22.4%时,功率降低15%。即在足体育场馆变光控制的同时,也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降低相同电功率15%时,金属卤化物灯的调光范围比高压钠灯小。
此外,金属卤化物灯对电源电压的波动更为敏感。电源电压在额定值上下变化大于10%时,就会造成灯颜色的变化。电源电压太高还会缩短灯具的寿命。而高压钠灯可以进行调光,只要采用合适的措施保证等在交流的每半周能重复点火,高压钠灯的光输出就可以调低至正常值的10%。通常是调到正常值的一半。这时,系统的功耗减少到正常值的65%[4-7]。所以,针对场馆照明的特点和要求,结合上述对两种常用的场馆光源技术指标的实验研究与分析,在本研究中采用的灯具为高压钠灯。
图3 金属卤化物灯实验曲线
3 国内外照明节能控制设备的性能比较
根据所选灯具特性和照明要求对调压控制方式进行研究[8]。
目前国内照明节能主要的途径有两种:①采用高效的节能型光源,也就是使用发光效率高的灯泡或灯管;②在现有照明系统上加装节能控制设备。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第一种方案适用于新设计的照明回路。对于已有的照明系统,因需更换所有灯具,初期投入资金和人力比较大,在不能分批分次更新灯具的照明场所,这样做一次性投入太大,使许多单位望而却步。同时,高效节能光源(灯管、灯泡)是传统光源价格的5~10倍,如果采购的节能型灯具本身质量有问题或是电网供电质量不好,节能型灯具使用寿命很短,这样就可能造成使用单位出现“节能不节钱”的不正常现象[9,10]。
对现有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一般采用加装节能设备,较为经济和实用,目前国内销售的照明节能设备很多,其中照明控制调控装置所占比例最大。从工作原理上大致分为三大类。
3.1可控硅斩波型照明节能装置
原理:采用可控硅斩波原理,通过控制晶闸管(可控硅)的导通角,将电网输入的正弦波电压斩掉一部分,从而降低了输出电压的平均值,达到控压节电的目的。
这类节能调控设备对照明系统的电压调节速度快、精度高,可分时段实时调整,有稳压作用,因为主要是电子原件,相对来说体积小、设备轻、成本低。但该调压方式存在致命缺陷,由于斩波,使电压无法实现正弦波输出,还会出现大量谐波,形成对电网系统谐波污染,危害极大,不能用在有电容补偿电路中(现代照明设计要求规定,照明系统中功率因数必须达到0.9以上,而气体放电灯的功率因数在一般在0.5以下,所以都设计用电容补偿功率因数)。
3.2自耦降压式调控装置
现在市场上最多照明节电产品就是此类产品。它的原理是,通过一个自耦变压器机芯,根据输入电压高低情况,接连不同的固定变压器抽头,将电网电压降低5、10、15、20 V等几个档,从而达到降压节电的目的。
这类产品最大的优点是克服了可控硅斩波型产品产生谐波的缺陷,实现了电压的正弦波输出,结构和功能都很简单,当然可靠性也比较高。但也存在不稳定波动状态、输出电压也会上下波动等技术缺陷。
3.3智能照明节电器
从前两类节电产品来看,它们各有优缺点,之所以不能得到大量使用,是因为其本身都存在技术缺陷,可控硅(相控)型优点是,可实时精确控制输出电压,满足照明用电的最佳值,缺陷是电压无法实现正弦波输出,有谐波污染。而自耦降压型的优点正好是能做到电压正弦波输出,却不能实现电压的自动精确控制,只能固定降电压,不能升压和稳压,如果能将两者优势结合互补,去除缺陷,就是相对比较理想的照明节能产品了。
智能照明调控装置工作原理,采用微电脑控制系统,实时采集输出、输入电压信号与最佳照明电压比较,通过计算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保证输出最佳的照明系统工作电压。
智能照明调控装置在结合前两类节能产品的优点的基础上,克服了其中存在的缺陷,具体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3.1优化电力质量,节约照明用电
针对电网电压偏高和波动等现象,调控装置可根据用户现场实际需求,实时在线调控输出最佳照明工作电压,并能将其稳定在±2%以内,有效提高力质量,从而达到节电10%~40%的效果。
3.3.2有效保护电光源,延长其使用寿命
影响电光源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运行时电流和电压对光源的冲击。在电压波动很大的地方,如电气设备比较多的厂区,一分钟内的电压波动达到±15%;智能调控装置高稳定的最佳照明电压,能够延长电光源寿命2~4倍,减少照明运行、维护成本30%~50%。
3.3.3适用性、可靠性
调控装置每相可独立调节,可操作性强,可以承受三相100%的不平衡负载,且保证单相的故障绝不影响其它两相的正常运行。同一个装置可以带不同类型光源负载,还可以独立调节每相的输出电压。采用手动和自动双旁路系统,以保证照明设备不断电,正常安全运行;调控装置控制部分不含交流接触器,无触点和移动元件,保证高可靠性和低功耗。
这类照明节电产品成本略高于前两种,可实现智能照明调控、有效保护电光源、降低电能消耗的功能,使用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远远好于前两种产品,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照明控制解决方案。
4 结语
本文在对几种灯具的性能比较之后,本文选择了高压钠灯作为照明光源。对调压控制器进行了研究,在完成调压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了智能控制的思想。由于高压钠灯传递函数具有惯性特性,基于这一特点可以对电压波动进行预测。使得调压控制有了提前量,既能减少电压波动对灯具的影响,又达到节能目标。
[1] 王立雄. 建筑照明节能的新途径[J]. 照明工程学报,2004(4):20-22.
[2] 李恭慰. 体育建筑照明设计与分析[J]. 中国照明,2003,4(1):114-117.
[3] 朱少龙. 国外电气照明光源的发展动态[J]. 光源与照明,2001,1(2):108-111.
[4] 吴初玉,王东明. 我国节能电光源的发展 [J]. 光源与照明,2001(1):34-37.
[5] 陈白瑶,刘启彬. 体育场的电气设计与智能化 [J]. 照明工程学报,2002(4):45-47.
[6] P.C.Michalopoulos. Research on Lighting Source[J]. Chinese Lighting,1991,2(40):285-287.
[7] 李宏. 多功能体育场馆绿色照明设计及微机控制[J]. 灯与照明,2003,1(3):38-40.
[8] 胡兴军. 发展中的智能照明系统,2004(3):44-46.
[9] Hassan M K,Mustafa M,Ikmal Arif Abd Jalal. Lighting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CORED2003 Proceedings[C]. Student Conference,2003(8):309-312.
[10] Avery D A,Wellinghoff J B. System Approach to Commercial Lighting[J]. Indu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 Annual Meeting,1992(10):1837-1839.
沈阳市电子工业技工学校辽宁沈阳110000
TU 1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