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颜料馆:百年之色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6-11-23韶言
记者 韶言
国画颜料馆:百年之色走进寻常百姓家
记者韶言
提到虎丘,你首先肯定会想到有名的虎丘塔,热闹的婚纱市场。但是,你一定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色彩缤纷、笔墨飘香的好地方——国画颜料文化科普馆。
非遗项目传承进社区
“中国画颜料和高级书画印泥是只有中国才有的独一无二的产品,苏州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制造和销售专业颜料的地方。”在虎丘路社区服务中心二楼的国画颜料文化科普馆里,73岁的仇庆年端坐在明式木椅上,背后悬挂着的匾额上则镌刻着由他始创的“庆年堂”字号。
“苏州制作颜料的历史要是向前追溯得有300多年。在《姑苏繁华图》上,还能找到我们这个行业的‘祖师店’,在阊门外的一排店铺里,其中一家挂着‘朱砂’、‘丹粉’的招牌,那就是当时的颜料店铺。”仇庆年介绍,苏州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制作和销售颜料的地方和明中期“吴门画派”的出现关系紧密。
时光流转,300年来苏州制作的颜料一直为国画增色添彩。泼墨挥毫间,吴门书画得以传承,而随之传承的还有国画颜料的制作工艺。如今,以仇庆年为传承人的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仇老先生居住的虎丘路社区,则为了能将这门鲜为人知的非遗技艺得以弘扬和传承下去,从两年多以前,开始筹备并成立了“国画颜料文化科普馆”。
“仇老师年轻的时候在有名的姜思序堂颜料馆学徒,师从当时的老艺人薛庚耀学习传统中国画颜料的制作,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制作经验,同时还是省级非遗传承人。有这么宝贵的资源,我们社区里也应当保护和好好发扬这门传统技艺。”虎丘路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到,尤其是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社区希望通过孩子们在颜料文化科普馆里和仇老师一起互动,能领会到这门传统技艺的乐趣和魅力,起到学习和传承中国画颜料的作用。
于是,在社区的科普馆里,常常能看到孩子们在仇庆年的身边围成一团,看着原料在仇庆年的手中从石块变成粉末再逐渐一次次蜕变成颜料的过程,他们像是“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好奇着每一次变化,而仇庆年则是耐心地一遍遍讲给这些小娃娃们听……
不仅仅是孩子们对颜料国画颜料科普馆充满了好奇,大人们也常常会来这里一探究竟,尤其是一些书画爱好者慕名而来。因此,在科普馆里要是看到三五成群的笔友们泼墨挥毫可就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啦。
技艺传承确实不易
传统的国画颜料原材料可以分为矿物、动物、植物。仇庆年说,传统颜料可历经千年不变色,而且它所呈现出的沉着、文静和朴素是无法替代的,“现代的颜料无论怎么调色,都有一种洋气”。这一切都源于传统颜料取材于自然。植物原材料中最主要的就是蓼蓝,这是生产花青色颜料的原材料。现在种植则甚为稀少,“前一年的十一月份播种,到了第二年端午节才能收获,要占用耕地半年时间”,而矿物原料更是历经大自然千百万年的积淀。“这些原材料已经非常难找了”,仇庆年拿着一块蓝铜矿石说,为了找这些矿物原材料,他曾经跑过云南、贵州、湖南、甘肃等好多省份。做胭脂、西洋红颜料的正宗原材料来源于生长在原始森林里的紫草虫的巢,由于取巢会毁树,现在已经很难得到了。仇庆年说他手里也只有50年代时候收集到的一些样品。
目前,仇庆年制作的颜料和手头的一些存货只供给博物馆,用于修复、复制古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经复制《清明上河图》,他们用的颜料就是从我这里买的。”仇庆年介绍说到。
不光是原材料稀少成困境,整个制作过程寂寞且辛苦,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的原因。
做矿物颜料,拿到原材料之后第一步是破碎。“必须手工破碎,一边拿榔头敲,一边分拣”,仇庆年说,如果一股脑全部放进机器里就只能出来一种颜色,而手工边破边拣才能提取出不同程度的颜色。进入水磨环节后,在矿物粉末里加水,不停地磨。雌黄不算是最硬的,也要磨20天。“一直磨到水面上浮出一层油光,就算到位了”。之后,进入漂洗分色工序。磨好的浆经历清水冲洗,去除杂质后,静置沉淀,再分出悬浮物和沉淀物,烘干后产生第一道颜色。如此反复清洗、沉淀、取色、烘干,最终可以由深到浅分出四道颜色。而这四道颜色,在国画上,也许是黛山从远到近,也许是叶片从春到夏。从破碎到完工,一批矿物颜料大概要经历1个半月才能完成。
如此循环往复,仇庆年已经做了大半生,而也只有用大自然赐予的五颜六色做成颜料,方能画出真正的万紫千红,也才能历经百年甚至更久,画作的色彩不会因为时间而淡化枯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