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里约奥运
2016-11-23吴应海
吴应海
2016年8月,世界各国体育健儿会聚巴西里约,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为奥运会增光添彩。一幕幕竞赛的镜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收集起来,就成了精彩的作文素材。
中国女排勇夺奥运会女排冠军
女排赢了!中国女排以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后再夺奥运会女排冠军。
里约奥运会女排小组赛阶段,中国女排一路走得磕磕绊绊。5场小组赛,两胜三负,2∶3负于荷兰女排,0∶3负于塞尔维亚女排,1∶3负于美国女排,一度使人们不再看好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但进入淘汰赛阶段,中国女排却像换了一支队伍,先是在八强战中以3∶2顽强逆转东道主巴西女排,随后又在四强战中以3∶1战胜荷兰女排。为何同一支队伍在同一届奥运会的小组赛与淘汰赛阶段判若两队?这既可从中国女排精神的深厚底蕴中找寻答案,也可从这支队伍的自我调整能力中看出端倪。
可以被打败却始终无法被击倒,即便踉踉跄跄却始终顽强拼搏。这就是中国女排的铮铮傲骨!
本届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711人,其中运动员416人,是我国境外参加奥运会队伍规模最大的一届。但征战过程中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优势项目射击、举重状况频出,体操项目更是史无前例地出现了金牌颗粒无收的状况。尽管有射击新人横空出世夺得首金,有自行车项目和男子跆拳道项目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但有限的亮点不足以抵消赛场上的意外带来的深层忧虑。在这个时候,中国女排站了出来,尽管人员组成不够完美,尽管赛场表现起起伏伏,但每每打到关键时刻,队员们都会咬牙坚持,上演杀出重围的神奇一幕。这样一支用意志品质和历史传承书写传奇的队伍,在奥运赛场上展示了新时期女排精神的精髓。
◤素材点评
什么是中国女排精神?什么是拼搏、自信、坚韧、顽强?女排姑娘们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是呀,不放弃就会有奇迹,只要你足够努力,成功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祝福中国女排,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支队伍的步履将越来越坚定。
◤适用话题
女排精神 拼搏与奇迹 不放弃
她是奥运精神的最好诠释
里约奥运女子5000米预赛时发生了感人的一幕:美国选手达戈斯蒂诺被新西兰选手汉布林绊倒受伤,却先将汉布林扶起,二人互相鼓励跑到终点,这种坚持到底的运动精神感动全场。
原本跑在前面的汉布林不慎跌倒,紧跟在后的达戈斯蒂诺跟着被绊倒。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汉布林,只听到达戈斯蒂诺对她说:“站起来,快站起来,这是奥运比赛,我们一定要跑完。”
达戈斯蒂诺搀扶起汉布林后,两人继续往前跑。只是汉布林跌倒时,达戈斯蒂诺为了避免踩到她,刻意扭曲身体倒地,因而扭伤了膝盖,只能一拐一拐地前进。汉布林频频回头关注她,达戈斯蒂诺只叫她“快跑”。
两人最后以倒数第一、第二名的成绩来到终点,汉布林是16分43秒61,达戈斯蒂诺则是17分10秒02,不过裁判商议后做出决定,仍然宣布让两人晋级,如果达戈斯蒂诺的伤势许可,她们将一起参加决赛。
“我非常感谢达戈斯蒂诺帮我,这个女孩实践了奥运精神。”汉布林说,“每个人都想拿到奖牌,但有比那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已经成为好友,当20年后有人问我里约奥运发生了什么事时,我会告诉他有关达戈斯蒂诺的故事。”
◤素材点评
赛场如战场,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在田径比赛中,更是分秒必争。可面对跌倒的汉布林,达戈斯蒂诺却做出让人赞叹的举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奖牌和名次固然重要,但团结、友谊、关爱更重要!
◤适用话题
奥林匹克精神 竞争与友谊 关爱
他们顶着伤病奇迹般重返赛场
2016年 8月16日,阿根廷帆船名将圣地亚哥·兰赫战胜病魔后重返赛场,搭档女同胞塞西莉亚·卡兰萨·萨罗丽为阿根廷代表团在诺卡拉17级双体帆船奖牌争夺中赢得金牌。
来到里约,54岁的兰赫已经是六战奥运了。在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上,兰赫拿到两枚铜牌,但在2015年,兰赫的肺部被查出癌细胞,他在巴塞罗那做了左肺切除手术,重返赛场后夺得金牌!
像兰赫这样带着重病参加奥运的“强人”还有很多,比利时25岁的十项全能选手托马斯·范德普·莱特森两年前罹患睾丸癌。他进行了手术,化疗让他失去了头发,英俊的面庞也变得苍老——但他凭借惊人的毅力重新回到了赛场,一年半之后,他作为欧洲全能冠军来到了里约奥运会。
本届奥运会,七人制橄榄球首次进入奥运会。美国女子橄榄球队的姬琳·波特经历了颈部受伤、罹患第三阶段滑膜肉瘤等考验,但她还是在接受化疗与放疗后顽强地出现在里约赛场。“我每天11点都要放疗,我自己开车去医院,然后直接开车去训练场。我从来没有想太多,只想好好地活在当下。我热爱球队,热爱队友们,热爱这项运动,我也爱参加比赛。患癌症并不会影响到这一切。”波特说。
在里约,将有几位选手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比赛,其中就包括波兰的纳塔利娅·帕蒂卡与澳大利亚的梅丽莎·塔波尔这两位乒乓球选手。帕蒂卡已连续参加了雅典、北京、伦敦3届残奥会,夺得了3枚单打金牌,被誉为最美的乒乓球“维纳斯”独臂女神。塔波尔则成为首位既参加奥运会又参加残奥会的澳大利亚选手。肢体的残缺不能阻挡她们的体育梦想。
◤素材点评
面对伤病、残疾,他们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勇往直前,用坚强不屈诉说着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对生命的热爱。这种坚毅,这种锲而不舍,怎不令人充满敬意?
◤适用话题
伤病 坚强 抗争 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