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扩围:百花盛开
2016-11-23兰国庆
文|兰国庆
自贸区扩围:百花盛开
文|兰国庆
不久前,中国政府决定,在内陆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这7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依托中国地方各大新区、园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上海自贸区之一的洋山保税港区
不久前,中国政府决定,在内陆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没有悬念,自贸区扩围的靴子终于落地。时间不迟不早,恰在杭州G20峰会开幕前夕。这一时间点看似偶然其实必然。有分析人士称,“此时宣布自贸区扩围,是对G20国家的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支持贸易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新一批自贸区的开发,就是在国家层面支持贸易自由化。”
G20峰会集中了当今全球最为发达和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集团。在G20峰会前,中国公布自贸区扩围,其意在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市场化主导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参照国际贸易自由化经验,创新规则和制度建设。同时,这一时刻,宣布自贸区扩围也有积极吸引世界各国先进技术、人才、资本、企业参与自贸区建设,发挥自贸区优质资源、禀赋,推进经济发展重上快车道的意图。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认为,新自贸区和开放型新经济试验区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部署。从7个新的自贸区和12个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布局来看,显示“十三五”期间开放型经济改革的整体布局更为全面。
各具特色 各有侧重
本次扩围的7个自贸试验区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和任务,具体而言:
辽宁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浙江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要求,就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进行探索。
河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发展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湖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重庆市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四川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陕西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新自贸区和开放型新经济试验区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部署。从7个新的自贸区和12个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布局来看,显示“十三五”期间开放型经济改革的整体布局更为全面。
自贸区扩围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在哪些地区扩围、落地,何时以何种方式推出,要具有哪些特色,完成怎样的改革任务,是着眼全局,谨慎选择的结果。从7个自贸区的布局和试点内容可以看出,7大自贸区所在省市在各自区域都处于经济发展引领地位,发挥其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以及吸引外资方面突出作用,达到探索改革深化路径、转型模式、培育构建主导产业提升竞争力的目的,将对区域战略布局和区域改革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同时,7个自贸区将根据所在省市在各自区域特点,设置不同的改革路径。对此,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表示,新自贸区试点内容更加专业,可以理解成“1+X”架构,在法规调整、负面清单、体制机制改革、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统一要求下,根据各省市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改革试点,使制度创新更加深化,增加地区的适用性。
据报道,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依托中国地方各大新区、园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有分析称,新获批的7个地方自贸区,及已有的4个地方自贸区,将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试验不同的探索路径,呈现百花盛开的景象,亦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影响深远。
复制推广 不断完善
扩围的7个自贸区将复制此前已经设立的4大自贸区成功经验。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先后成立了上海、福建、天津、广东4大自贸区。经过3年的运行,上海、福建、天津、广东4大自贸区在投资、贸易、金融、创业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在体制机制创新、贸易监管、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成效明显,金融开放创新举措稳步推出,严密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差别化的功能举措也不断推出。
在总结4大自贸区经验基础上,7个自贸区将进一步和实际结合,发挥区域优势进行先行先试,将起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是自贸试验区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主要通过集中推广、各部门自行推广和地方推广三种方式进行复制推广。但在复制推广前,新扩围的7个自贸区首先要明确自己试验什么,怎么试验,可以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总体上来说,7个自贸区既要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又要与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紧密结合,还要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特点。这是其关键所在。
各辟蹊径 “一带一路”
中国最早的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成立于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拉开了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经济特区”成立30年以后又一次改革开放的序幕。其时,中国政府的目的是想把上海自贸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的重大任务。
通过实际运行,上海自贸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和政府管理等领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不断形成。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逐步成型,金融制度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机构对上海自贸区的联合评估显示,82%的受访企业反映营商环境进步明显,95%以上的企业看好后续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自贸试验区政府部门服务效率、企业设立便捷度、办事透明度等都打了高分。
2015年4月,中国自贸区第一次扩围,扩围选择天津、广东和福建,多点扩围,借鉴上海的经验,提升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性,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经过试验,四大自贸区各辟蹊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广东自贸试验区“走出去”与伊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自贸园区开展合作;天津自贸试验区推出“一带一路”过境货物专项便利检验检疫制度;福建自贸试验区以中欧班列(厦门)常态化运营为契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新建7大自贸区之外,中国政府目前正在江苏、广西等地推进12个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些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承担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的任务。自贸区和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布局上在部分地方省市有重叠,可看做是中国对外开放改革的两个轮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和自贸试验区是两条线,各自推进,二者应该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自贸试验区更强调对标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12个试点地区的综合试点试验则更多立足于开放型经济体系、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推动形成内生发展动力。
兰国庆 《金融时代》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