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公共文化建设初探
——以渭源县文化馆为例

2016-11-23李淑华渭源县文化馆甘肃渭源748200

丝绸之路 2016年14期

李淑华(渭源县文化馆,甘肃渭源748200)

文化馆公共文化建设初探
——以渭源县文化馆为例

李淑华
(渭源县文化馆,甘肃渭源748200)

[摘要]本文以渭源县文化馆为例,探析了贫困县文化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克服不利因素,动员民间文艺力量,大力进行公共文化建设,从而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的。

[关键词]渭源县文化馆;民间文艺力量;公共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高涨。作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龙头的县文化馆,承担着指导全县文艺演出、送文化下乡、指导基层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全县书画展览交流的任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地处西北内陆腹地的渭源县,虽属国家级贫困县,但随着扶贫脱困步伐的加快,城乡群众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文化获得感和归属感,成为摆在县文化馆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渭源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场馆面积不足,设施简陋

文化馆现用大楼面积约1900平方米,勉强接近国家三级文化馆建筑面积。但办公场所被文广局局机关和博物馆占用,目前文化馆实际使用面积不到总面积的40%,各类辅导、培训场所严重不足;演艺厅、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资料室、档案室、录音棚、摄像厅等场所基本没有。由于场馆面积狭小,一些免费开放项目无法开展,严重影响着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数量和质量。

(二)人员结构单一,编制太少

近十年来,文化馆在岗人员11人(2人超编),专业技术岗位人员8人,其中美术专干6人、文学专干1人、会计1人,无音乐、舞蹈、摄影等专业人员。文化馆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涉及艺术门类多,人员结构的单一严重影响着整体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2015年县美术馆成立,从文化馆调过去4名美术专干和相关编制,单位剩下7人(2人超编),文化馆面临的任务和工作压力更大了。

(三)经费困难

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仍然不足,免费开放经费不能足额拨付到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下乡调查研究辅导培训、举办各种展览、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经费不足,没有保障。

二、渭源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

(一)摸清全县文艺人才家底,与各协会联手举办群众文化活动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艺人才是关键。可文化馆业务人员少,面对此种情况,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分头行动,深入机关单位、学校、企业、乡村,对全县的文化能人、民间文化社团进行摸底,按文学人才、音乐舞蹈人才、美术人才、曲艺人才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将个人特长、联系方式记录在案。同时,和其中的文化骨干交朋友,与他们建立起广泛联系。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根据个人艺术专长加入到各协会中,积极参与协会活动。

另外,文化馆牵头,召集渭源县民间文艺团体召开全县文艺座谈会,邀请各协会会长及文艺骨干共同商讨全县文化活动的开展。近五年来,文化馆组织发动全县文艺力量,与各协会联合组织开展了很多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不少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活动,如“兴渭杯”秦腔业余选手大赛、“未来之星”青少年才艺大赛、“全民消夏”广场舞大赛,以及每逢重大节假日期间举办的各种书画展览。这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传播了先进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展示才艺、学习才艺、提升个人艺术造诣的诉求,吸引了一大批爱好文艺的群众加入到文艺队伍中来。

(二)积极开展文化艺术培训交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当前,让孩子从小接受艺术教育培训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为了满足孩子和家长的这一需求,文化馆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大力开展文化艺术培训。文化馆拿出一部分免费开放经费聘请了一些门类的艺术老师,在暑假期间举办舞蹈、书法、美术、泥塑等免费培训班,培养艺术新人,满足了群众需求,为县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成人艺术培训则采用短期培训方式,邀请省内外书画名家来馆开展书画交流和艺术讲座、举办短期培训班。近年来,先后邀请了程大利、岳黔山、金长虹、田向农等十几位书画名家对全县的书画爱好者进行了培训,受训人员达到2万多人次。培训班上,不仅能聆听到书画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座,还能一对一地请方家评点作品,切磋技艺。一次次的名家讲座及书画展使受训人员开阔了艺术视野,汲取了宝贵经验,发现了自身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组织文艺骨干、文艺社团,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县文化馆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全县33万广大群众。每逢各乡镇在春节、山会、庙会、元宵等民间活动相对集中的时段,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有重点地组织文广、科协、卫生、体育等部门有效依托“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文化馆筹措经费,邀请县书画名家,歌舞名家、花儿歌手,以及老年舞协,在乡镇文化站和一些“乡村舞台”文化活动点开展书画献艺、文艺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城乡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村镇精神文明建设,也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

(四)想法设法,全力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渭源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保护全县范围内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群众的强烈愿望。但这项工程长期而艰巨,仅靠文化馆是无法完成的。尤其是省、市级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常常是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专业性强,对专业人员的要求更高。而文化馆业务人员少,业务门类单一。因此,文化馆想方设法筹措经费邀请县里文学、民俗、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成立了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小组,从非遗项目调查、项目论证、文本写作,乃至视频制作,发挥各自专长,协同完成。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对视频的拍摄和制作要求很高,而县上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因此文化馆出资邀请省电视台有关专家来拍摄制作。渭源县的非遗项目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已列入省、市、县级非遗名录的共有98项。2012年,“麻家集高石崖花儿会”、“渭源皮影戏”、“羌蕃鼓舞”、“首阳山伯夷叔齐祭祀”成功入选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市级非遗名录的有30项,县级非遗名录的有64项。全县被命名为省、市、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53人,其中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

文化馆还十分重视非遗项目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保护工作。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民间节会,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如春节期间的羌蕃鼓舞表演和渭源皮影戏演出,农历四月初八的首阳山伯夷叔齐祭祀和首阳山山会活动,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会川本庙庙会和傩舞表演活动,农历六月初六举办的麻家集高石崖花儿歌手大奖赛等活动。二是设法提高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传承积极性。尽管经费困难,文化馆还是采取重点保护的方式,筹措少许资金对部分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慰问和生活补助,并积极为他们争取补助经费,组织传承人赴定西、岷县等地参加了市文广局举办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传承能力。

为了充分展示非遗保护成果,文化馆召集全县文艺人才整理出版了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渭源民间故事》、《渭源小曲》和《渭源花儿》,编辑整理了《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表》、《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图片集》和《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等。通过购买和租借方式,征集到渭源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物近300件,布置装饰了渭源县民俗文化展室,展出珍贵实物百余件,展馆长期为观众免费开放,现已接待观众5万多人。

(五)馆企合作,打造文化精品,弘扬地方优秀文化

为繁荣文艺创作,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切实贯彻建设渭源文化大县的战略,文化馆联合本地文化企业渭河源演艺公司,积极挖掘渭源本土文化资源,创排了以东汉医生封衡为主人公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渭水医魂》。文化馆策划申请剧目创拍经费及与省市县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在剧本写作、导演邀请、剧目排练方面,邀请省上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文化馆全力协助渭河源演艺公司开展工作。该剧作为“甘肃省推进戏剧大省建设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的优秀剧目之一在人民剧院演出,在渭源、兰州、天水、武都、临夏等市州县演出了40余场,反响热烈。在甘肃省推进戏剧大省建设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得了三个三等奖。

三、结语

如今,借助于各个文化社团、文化骨干、文化企业,全县的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县的文艺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每逢节假日,就有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及书画、摄影展览。有群众聚集的地方,就有民间文艺团队和民间艺术家进行文艺表演。在文化馆的倡导下,在文艺骨干的带动下,县上的文艺爱好者又自发组织起30多支演出队,其中老年歌舞团、北苑艺术团、大公园广场舞团、青少年现代舞团、老年秦腔自乐班、汪莲莲花儿艺术团这六支队伍常年活跃在城市乡村的文艺舞台上。民间文艺团体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渭源县5个协会首批会员106人,现已达到282人;省级会员由23人发展到60多人,在市省级展览和比赛中,捷报频传,年年都有渭源文艺团队和个人获得奖励的活动、作品。

渭源县文化馆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民间文艺力量相结合,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形成了文化馆策划组织、艺术家施展才艺,互相融入、共谋发展的格局。开门办馆,借助民间文艺力量,既繁荣了群众文化,又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馆真正成为群众文化事业的纽带和龙头,成为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者、辅导者和带动者。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建的渭源县综合文化场馆投入使用,以及相关设施的配套完善,政府如能在人员配备和机构编制上解决有关问题,相信公共文化建设会再上新台阶。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4-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