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老人险”能否扶起失落的良心

2016-11-22江川

检察风云 2016年11期
关键词:讹人支付宝救助

江川

近年来,因扶老人而产生的纠纷层出不穷。“扶不扶”、“撞没撞”的话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甚至演绎成一种社会道德焦虑。

2015年10月,阿里巴巴支付宝网络交易平台推出一项名为“扶老人险”的新险种,用于保障因老人等摔伤撞伤等意外,被保险人提供帮助后导致被误认为是肇事者,而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法律诉讼费用,赔偿限额2万元,保期一年,并赠送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截至2016年3月,已经有超过13万人购买了此款保险产品。

2016年3月17日,支付宝再次上线了一款“法律维权险”,如果投保人在生活中遇到碰瓷、医患、劳资纠纷,或是搀扶他人引发纠纷,甚至食用假冒伪劣食品引发纠纷,都可以获得相关法律费用的赔偿,可以说是“扶老人险”的升级版。

“扶老人险”推出的背景是什么,它能否就此破解人们心中的焦虑,扶起失落的道德良心?

“扶不扶”背后的道德焦虑

如果遇到老人倒地,公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在有13.9万人自发参与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这项调查中,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4%的人选择留下证据或找到证人后再扶,12.6%的人选择拨打110并等待,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来。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卞绍斌认为,当人们开始思考老人摔倒要不要扶时,就表明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良知和义务的意图,应该是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甚至是面临艰难、痛苦和困境依然执著以求的。当帮助他人需要计算成本利益,考虑利害得失时,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道德。如此久而久之,道德原则将主要受制于功利的考量,人们将不再相信道德法则,最终是道德感的丧失、道德法则的瓦解和人际关系的冷漠。

“虽然基本的道德准则告诉我,遇到老人摔倒应当主动扶起来,但现实中不少扶老人反而被误解为肇事者的信息难免让我对过去的坚持有些疑惑。”在深圳打工的罗君坦言,在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上,自己很纠结——不扶良心上过不去,扶又怕被讹。

“如果带女儿出门碰见老人摔倒的情况,我就真的傻眼了。”赵泉的女儿今年4岁,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教小朋友乐于助人、尊老爱幼,书里画的也都是小朋友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遇见摔倒的老人,如果不扶,怎么对女儿解释呢?如果扶了,碰上讹人的给女儿造成心理阴影怎么办?“真希望我永远不要碰到这样的问题。”她说。

“扶老人险”你怎么看

面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遇见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纠结心理,支付宝网络交易平台推出“扶老人险”的做法,是否能破解人们心中的焦虑,扶起失落的道德良心?各界人士对此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支持者:扶起道德,弘扬正能量

章涌(大学教授):可以说支付宝推出的“扶老人险”给了那些原本善良的人扶起摔倒老人的勇气。三天超2万人投保的情况也让我们感到宽慰,至少说明这么多人都有想要扶起老人的打算。通过推出“扶老人险”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参与到蓄积社会正能量的队伍中,这项产品的价值远高于赔付的2万元。

小罗(公司职员):我居住的小区是个老旧社区,老人比较多,真碰到摔倒老人,自己是不是上前去扶呢?说实话,以前心里是有顾虑的。因为小区很多地方没有探头,也未必会有目击证人适时出现。“扶老人险”推出后,我当即购买了一份。掏3块钱,就算是买个做好事的资格吧。今后如果遇到“扶不扶”的问题,我也许会改变主意。

反对者:商家的噱头而已,实际意义不大

韩宝玉(法律工作者):“扶老人险”并不保因扶老人而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后可能需要支付的大额赔偿金,而只是赔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的诉讼费用。假如纠纷被诉诸法律后,帮扶者败诉了,需要支付给老人的赔偿金可能不是一笔小数目,而“扶老人险”最高为2万元的赔偿限额只是诉讼费用赔偿,老人的医疗费用并不在保险范围之内,那还得败诉者自己掏钱。这样的保险能有多大意义?

赵佳佳(私营企业负责人):“扶老人险”实际意义不大。说来说去,这纯粹是一种噱头,是商家利用社会公德的一次营销,是靠社会痛点来获取利润。其实,有善心的人不会因为没有买“扶老人险”而不去救助老人,而顾虑重重的人就算买了“扶老人险”,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也会犹豫不决。

中间派:道德问题,不能靠金钱摆平

郑焕彩(退休干部):“扶老人险”的推出,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主流民意的判断太悲观了,甚至是对国民素质的一种否定。“扶不扶”是道德问题,需要强化道德教育,不能靠金钱来摆平。

李力(社会工作者):一份“扶老人险”也许可以安抚帮扶老人的好心人,让大家在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时能够从中得到相应的帮助,但是光靠這样一份保险是扶不起社会失落的道德良心的,还应加强社会道德建设。

靠什么扶起失落的道德良心

专家认为,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跳出了单纯的道德提倡和物质奖励或安慰补偿的模式,从法律角度来给行善者提供帮助,值得肯定。“扶老人险”并不保因扶老人而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后可能需要支付的大额赔偿金,而是赔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的法律诉讼费用,并赠送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避免有人真撞了老人却还骗取保费的情况,因为最终真相是由法院来认定;另一方面,这份保险更是在鼓励人们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让更多的人习惯用法治思维而不仅仅靠传统道德来思考和衡量事情。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靠法律解决纠纷,依靠法院裁定纠纷时,也在助推着法律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改善。

当然,单靠“扶老人险”这个单一的而且作用比较有限的方法还不行,还应从多方面去努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路指出,中国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可报销的比例非常低,是“扶老人”背后的一个重要问题。老人如果摔伤,可能对于他(她)本人和家人都是很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担心子女埋怨自己。如果医疗保障能够减轻老人这一负担,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找人转移责任。专栏作家陶短房撰文说:“在国内,交通事故造成的治疗费用,医保不予报销几乎已成全国通行的做法,这种状况是否也应该进行改革,比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保制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在医保政策未改之前,对于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人,建议子女投保意外伤害险,这样也可让保险公司分担风险。”

2013年,北京市就推出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年度险费每份15元,保险期限一年,一个人最高可购买四份。保单生效后,老年人坐公交、地铁、逛公园、做志愿者时意外受伤都可以理赔。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可以设立基金会,专门针对扶老人被讹的情况,提供法律援助和资金支持,从而减轻大家的顾虑,降低风险成本。

另外,政府和立法机构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条例,鼓励救助行为,惩戒诬陷者,让好人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大幅度提高说谎讹人成本,严惩说谎者。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建议,国务院有关部委应高度重视公民救助行为立法工作,尽早制定出台一部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条例要将救助行为免责作为核心内容,对歪曲事实真相、诬陷救助人的被救助人规定相应的惩戒措施。比如《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就因为加入了社会急救等相关内容,被称“好人法”。上海市人大代表吴坚认为,社会急救应鼓励甚至奖励,建议设置相应的基金,为公众救助可能产生的损害赔偿“兜底”。

“常言道人言可畏。如果讹了别人,以后便再无人相信你,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这本身就是做坏事的一个后果。从制度层面而言,如果讹人的人受到法律的严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复旦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郁喆隽表示,当大家都在谈论扶老人事件,说明大家都还很关注这些事件及其背后的问题。如果当大家对这种事情冷漠对待、认为理所应当时才是最糟糕的。

除此之外,媒体的宣传报道也要客观公正,不能夸大和炒作少数被扶老人讹人的事实,将老年人妖魔化。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和上网)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讹人支付宝救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奇客巴士支付宝旗舰店
水下救助抢险
我的支付宝
年度睡姿大盘点(下)
推销
神回复
支付宝这样进医院
支付宝进医院: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