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与体面,标准政客希拉里
2016-11-22蒲实
蒲实
11月6日,希拉里在费城的第一场演讲在城郊的曼恩中心(Mann Center)举行。这次我没有在赫尔希的那种阴差阳错的运气,在近一公里长的队伍中从下午挪到黑夜,才进了场。这场演讲,前来助阵的是美国流行歌星凯蒂·佩里,吸引了很多市民。
排在我前面的那家人非常有教养——如果一定要称为“中产阶级教养”的话。两个女儿等得有些无聊,开始玩“你拍拍,我拍拍”的游戏。母亲威而不怒地要求女儿们不要在人群里声音和动作太大,以免影响到前后排队的人。找不到可玩的,上初中的姐姐开始教妹妹说中文:从一二三四五数到十,说到“我喜欢小狗”和“我不喜欢老鼠”。她向妹妹解释,现在学校里可以选择第二外语,既可以选择西语,也可以选择中文,她选择了中文,然后给妹妹“秀”了几句西班牙语。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她恰如其分地向我展示了这座历史大城的市民包容、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素养。
我的身后排着一对印度夫妇,再后面隔几个人是一些亚洲面孔。前面,两个女孩一家人再往前,几位中年女性正在讨论大选。很多没太听清楚,只感觉用词很考究,突然间一句“我告诉她,我不会选特朗普,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女性不会选他”清晰地飘进了我的耳朵。看来,受没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些费城人心目中辨识希拉里或特朗普支持者的标签——实际上,这种划分法我后来又听到了好几次,在费城、在纽约,以及在CNN。当时我正在读最新的《纽约客》杂志,以打发排队的时间。有一篇书评恰好吸引了我的注意,标题为《如果你的邻居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对门的敌人》,作者叫约舒华·罗特曼。在他生活的小镇长岛,“当选举日临近,村里生活分成了两股溪流:一股是纯粹、清晰的邻里关系,一股是泥沙聚集和湍急的政治关系”。在两党政治极化的美国社会里,支持不同的候选人已成了划分敌友关系的标准之一。“早晨遛狗的时候,当你注意到街对面的那家人在花园里立起一块支持特朗普的海报,你虽然认识这家人很多年,但却突然感觉到,他们一些最根本的东西被揭露了出来。你该如何处理你的愤怒和轻蔑,该如何面对在你看来已准备好毁掉美国的邻居?”
11月6日,希拉里在费城的第一场演讲在城郊的曼恩中心举行
我正饶有趣味地琢磨作者的观点,一位衣着褴褛、头发凌乱的白人男子拿着一块牛皮纸色、有些皱了的纸板出现在人群旁边的街道上。纸板上面用红色的粉笔写着:“希拉里该进监狱。”他沿着街道往下走去。“切!”人群里好几个人发出不屑的声音。“可怜的人,没有人会听你的。”我前面那位会说中文的姐姐说。我的同事拿起照相机给他拍了一张。“谢谢。”他轻声对同事说。我立即感觉到四面八方向我们投来的不解的目光。
我埋头继续读文章。“问题的核心是政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有时政治会像毒药一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个人身份建构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过大的角色,让我们充满并不想要的激情强度。”唔,这段话让我想起奥巴马在自传里写的一件事:一些政治元老回想起以前的时光,那时无论政见如何敌对,私下里,“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还可以在夜晚共进晚餐,在吃牛排和抽雪茄时推敲折中方案”。但是,当“对方党派的政治活动运营人员选择了他们作为攻击目标,在他们的选区内广发邮件,指责他们渎职、腐败、道德卑劣时,连这些政治大鳄也难咽下这口气,这种两党和谐的美好记忆也被抛诸脑后”。这不正是眼下正在发生的吗,所不同的只是人格的攻击有增无减,政治已全面毒化生活了。
进场的时候,活动早已开始。曼恩中心是沿山而建的无顶大音乐厅,可以容纳1.4万人。一进场,迎头撞上为希拉里助选的人在说“打破玻璃天花顶”这个词。大屏幕上是作为舞台背景的希拉里选举口号:“在一起更强大。”女性突破玻璃天花板、爬上总统的位置,是这次希拉里的选举战略之一;后来我参加的几场希拉里的选战活动,都反复邀请许多女性来说出这个口号。其实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理由。听惯了特朗普“我很聪明”“我很有能力”的自吹自擂,虽然觉得可笑,但又觉得还是比性别更要有说服力一些。
参议员凯蒂·麦肯锡发表了演讲,列出了民主党的急迫任务:“每个孩子都需要更好的教育,你的邮编地址不是你的命运,这很迫切;取缔非法枪支,这很迫切;付得起的大学学费,这也非常迫切……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灵魂与精神:体面(decency),迫在眉睫。”为什么是“体面”?她说,她的内心和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因为“特朗普羞辱那些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巨大牺牲的穆斯林,公开夸耀对女性的侮辱,准备好不承认我们民主选举的结果,还受到了3K党的称赞”。下面的人一边鼓掌,一边笑起来,在许多人眼里,特朗普就是一个笑话。曾有节目主持人直接问特朗普“是否认为自己是一场喜剧”,他非常严肃地回答说:“这样提问很不礼貌。”
我忍不住回味“体面”这个关乎灵魂与精神的词。就在刚才我读到的《纽约客》文章里,我恰好读到了一段与“体面”相关的话:在微妙的邻里关系间,“如果一对夫妻在隔壁公寓打架,让我们无法入眠,我们可能想砸墙,但因为他们是邻居,我们得考虑未来,我们会想明天在电梯里遇到会不会尴尬。于是,我们选择沉默。在整个美国历史上,我们用来描述好的邻里关系的词,就是‘体面,体面是一种美德。它意味着,接受他人的缺点,即使受到打扰或感到失望,也报以互惠互利。这意味着,将原则放在一边,让自己和让他人都能生活。这是道德问题”。如果要解释特朗普走上来就打破的“政治正确”是什么,我觉得“体面”几乎可以作为近义词,只不过,“政治正确”是更敏感关系的“体面”,比如,种族与性别。前者的“体面”关系,是美国人用一场差点分裂国家的战争和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才换来的。
一位黑人女性助选者告诉大家:“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选举,为美国梦而战的战斗是真实存在的。”她为希拉里做了一部纪录片,与希拉里长期相处过程中,她发现,“希拉里非常聪明,她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运转、思考”。当她说“美国是现实的,而不是一场电视秀”时,音乐厅里再次爆发出一阵笑声(特朗普做过“学徒”电视秀节目)。她称赞希拉里“做了一辈子的公共服务,这在美国,意味着巨大的牺牲,特别是像她这么聪明的人”。
希拉里穿着一身白色的西装出场。她感谢了很多女性,然后问大家:“你们是否准备好投票了?我希望你们为美国有希望的、包容的未来而投票!”接着,她像一个组织者一样,请大家登录竞选网站投票,希望大家踊跃做志愿者,预告了奥巴马一家和她即将再次来到费城。最后她说:“当你们的孩子问你们,2016年11月8日你们做了什么时,希望你们能够回答,我为每个美国人都有实现上帝所赋予的平等权利的未来而投票。”坐在观众席上,我感到自己被这些演讲拉回了我曾熟悉的美国现实:优雅的,精致的,幽默的;空洞无物的形容词与露出的漂亮白牙一样千人千面、闪闪发光。这种现实,曾存在于常青藤学校里,存在于伍迪·艾伦的电影里,存在于《纽约客》里。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用“中产阶级”吧。
华盛顿国会大厦内景
那天晚上,凯特·佩里穿了美国国旗式样的裙子,唱了四首歌,包括她为希拉里所写的竞选歌曲《咆哮》(Roar)。每个人都站起来,跟着她的旋律一起跳舞,场面非常热闹。她边唱边问:“你们11月8日做什么?”下面的人回答:“投票!”她再问:“你们那天选谁?”所有人高呼:“希拉里!”与特朗普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完全不同,这不是一场准备说服人的选战,而只是一场动员,动员所有人去为一个理所当然的候选人投票,那就是希拉里。
就在这一天,特朗普在宾州的小城斯克兰顿展开了另一场“包围大城市”的选战演讲。
一天之后,在费城独立厅前的草坪上,依旧是排了几个小时队,我聆听了克林顿一家和奥巴马一家的演讲。女儿切尔西·克林顿说自己为母亲希拉里无比自豪,比尔·克林顿简洁地夸了几句妻子。米歇尔说,她作为第一夫人能够为自己的国家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鼓励大家把国家“交到一个值得信任的领袖手上”。她也特别强调了“体面”这个词,因为它事关“我们是谁”:“我们需要一个热爱多元性,而不是将其视为威胁的人。”听众不断地鼓掌,回应她“是的”,但是没有人像在特朗普的集会上那样自发地喊口号,人们只是偶尔一起喊:“希拉里!希拉里!”在赫尔希体会到的那种“剧场政治”的感觉,在这里没有出现。奥巴马总统发表了接近20分钟的演讲,在他担任总统的8年里,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开始复苏和增长。他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影响力全部投射到希拉里身上,虽然希拉里的外交思想与他并不全然契合,虽然她因班加西和邮件门事件,在人们眼中已不可能再是诚实和道德的政治家。奥巴马也嘲笑特朗普:“只知道发推特,而希拉里干实事。”民主党的集会是更“体面的”;当特朗普猛烈攻击华盛顿的体制已经腐烂时,民主党的领袖只是对他的行为置之一笑。
两次到费城来之间,我在华盛顿见到在著名华府智库史汀生中心和布鲁金斯学会工作的孙韵(Sun Yun)。她刚从西弗吉尼亚州旅行回来。正是在那个相对贫困、农业和矿业占有很大经济比例的州,希拉里以一句“发展清洁能源”,彻底失去了西弗吉尼亚的选票。“我见到那里的农民,收入很多年没有增长,一年劳动下来,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就不错了。与华盛顿的工资水平相比,相差实在太远。”孙韵感叹道。
2016年11月6日,歌星凯蒂·佩里为希拉里在曼恩中心的演讲助阵
她今年参加了一些民主党的助选活动。她说,用“无利不起早”来概括这场竞选活动的民主党参与者,可能最合适不过。“也许我有一点过于愤世嫉俗,但我的确感到,每个付出这么多投入竞选的民主党人,内心想的都是让自己的老板开心,在竞选成功后,能够谋得一个不错的政治指定的职位。”她告诉我,“拉了多少人参加集会,捐了多少钱,自掏腰包跑了多少城市扫街和助选,留下发票票据,都记录在案,是事后论功行赏的依据。”她看到身边的政府高官,都是一大清晨起来,穿得极为朴素,带着家人到那些破旧的街区“扫街”;但另一边,她也听到一些华府官员说,在自己的位置上干了好几年,觉得很穷,正准备利用积累的关系跳槽到某个公司去——华盛顿体制内的人,都对“旋转门”熟悉不过,身份在学界、政界和商界转换。对这些精英来说,选举是一条上升的捷径;而“那些选民不过是被利用的人,他们在投完票之后就将被抛弃”。对于特朗普,华盛顿的人以恐惧的眼光打量着他:“商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一以贯之,一切以利益为转移,很短见。更何况,特朗普的自我过强,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华盛顿人基本都相信,希拉里当选是没有悬念的事。”
这场选举又不仅仅是唯利是图。“这是一场关于‘我们究竟是谁的大选。”孙韵点燃一支烟,站在智库与使馆云集的杜邦圈康涅狄格大街上,陷入半沉思。“美国从它的源头上来讲,是纯粹的资本主义,鼓励自由竞争、诚实劳动和强者生存;没有能力的人,即便流浪街头也是应该的,无法生存,那就该卷起被子离开美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想:像一个富裕的孤岛,存在于周围邻居的一片贫穷中,这样好吗?我们开始在意别人,开始关注社会公正,这个思潮,就是民主党所代表的‘自由民主派,以建立一个欧洲式的福利国家为施政目标。对一个美国人来讲,今天的欧洲仍然是难以理解的。当我在德国听到政府高官告诉我,他们之所以接受叙利亚难民,是因为虽然接收难民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但‘我们的生活质量只是降低了一些,而对难民来说却是从地狱到天堂的距离,我无法接受。”
我问她,既然美国社会有平等的诉求,又怎么弥合全球化的城市精英与那些被制造业和工业转移剥夺了工作机会的人之间的差距呢?就在我来到华盛顿之前,硅谷投资教父彼得·蒂尔也来到这里,做了一次低调的发言。他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公开支持特朗普的硅谷精英,他因此受到了很大舆论压力。在某种意义上,这两人都是自我意志特别强大的人,都是异类,也都经历过生意上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彼得·蒂尔是一位再工业化的支持者,这一点和特朗普不谋而合。他坚信,人类的科技进步从20世纪60年代登月以来就几乎停滞,所有的进步都仅仅发生在字节组成的世界。他告诉华盛顿:“硅谷人一直讲述的只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成功故事,是一些个体和公司的成功,而不是整体成功,也不是美国的整体进步。硅谷一直相信,‘我们做得不错,因此我们整个文明都不错。但真相是,整体上的失败,比特定的成功要大得多。硅谷除了提高自己人的福利,对总体福利的提高并无贡献。”是的,在硅谷,游荡在圣何塞与旧金山街头的流浪汉一直让我很好奇。他们在寒冷夜晚的街头露宿,烂醉得无法正常行走,和收留的相依为命的狗一起被赶出墨西哥快餐厅,旁若无人地高声咒骂……他们像幽灵一样出没于这些地方,在硅谷出现之前,他们有些人才是那里的原住民。
我告诉孙韵,在特朗普的集会上,有人打出了“特朗普会挖矿”的口号。她不假思索地说:“让矿场重新开工,让钢铁工人重新炼钢,让鞋厂重新制鞋,但又能怎么样呢?美国的人力成本这么高。相信我,他们用同样的成本,一定做不出中国鞋厂同样质量的鞋;要做出与中国鞋厂同样质量的鞋,一定贵得多。这就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自由贸易理论。”我熟悉这个理论。作为21世纪伊始踏入大学校园的毕业生,以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和李嘉图“比较优势”为自由市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新自由主义”思潮,就占领了中国大学的经济学阵地。2008年金融危机后,民主党说,“看不见的手”也会失效,所以往大政府的路上走去;现在,特朗普却不是按照共和党的传统,让自由市场归位,而是进一步要为“比较优势”树起壁垒,扭转全球化。其实,孙韵告诉我,希拉里也已完成悄然转变,早与特朗普一样,都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协定(TPP)。“他们在贸易政策上,实际共性大于分歧。即使她成为总统,TPP也不会再存在下去,只不过不会那么明显和激进,最终换一个名字悄然推出一个新的协定。”
11月7日,希拉里在费城独立厅参加最后一次拉票活动。图为独立厅外的希拉里支持者
最根本的分歧其实还是:我们是谁?“我们美国人不再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孙韵说,“我们是谁”,最终变成了“政治正确”的模糊讨论,以及美国在全球角色的讨论。“特朗普所说的‘美国第一和不再履行全球义务,回荡着孤立主义的论调。要知道,正是美国的孤立主义(绥靖政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正是孤立主义,招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对珍珠港的打击。‘二战后,美国成为全球性大国,在世界各地维护安全和国际秩序——你也许更习惯叫它‘国际警察。‘冷战后,它成为一个负有全球责任的超级大国。如果我们不再承担世界秩序的责任和负担,那我们也就不再是一个全球性的超级大国了。”
那天晚上,在华盛顿的书店里,我看到一摞摞讽刺特朗普的“红宝书”,书名叫《特朗普主席语录》。星光闪闪的背景上,有一张骄傲的、脸儿红扑扑、略撅着嘴的特朗普头像。《语录》里不仅收录了他每一次夸耀自己沃顿商学院学历的发言,而且为他量身打造了“Trumplandia”“Trumpization”“Trumptanic”这些与“世界秩序”相关的词。很多人说,如果特朗普当选,世界会变得更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美国的喜剧会更好看”。